李妍依依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音樂藝術類學科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動手及協(xié)調能力,對學生的記憶能力、聯(lián)想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毅力、耐力、集中力、適度感等性格因素的培養(yǎng)也有著重大影響。教學方法在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由于大多數(shù)藝術團成員幾乎從未接觸過音樂藝術方便的專業(yè)培訓,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便成了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闡述了愉快音樂教學法的教育手段和作用等,向大家推薦一種大學生藝術團更能接受的音樂藝術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生藝術團 音樂藝術 愉快教學
0 引言
大學生學習音樂藝術,在提高學生聯(lián)想能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能起到顯著作用。為此,近年來國家教育部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鼓勵各高校建立自己的大學生藝術團。但在一些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很多學生來自農(nóng)村,教育資源匱乏,在此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專業(yè)的藝術教育,所以音樂藝術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參加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的學生,多是對音樂藝術有一定喜好,而對音樂藝術專業(yè)知識卻掌握不多。所以,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藝術團音樂藝術教育培訓,有助于學校打造一支有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的藝術團體,代表學校參加一些公開演出活動,從而提升學校形象。
對于工科類的高職院校,加強對高職學生音樂藝術教育培訓也有顯著意義。工科類的高職院校專業(yè)應用性強,學習和實驗根據(jù)國家標準進行設計,教學存在趣味性不高、過程繁瑣等特征,高職學生學習壓力普遍較大。工科類高職院校的專業(yè)特點,也導致工科學生的性格具有一些明顯特征,例如保守、謙虛、忍耐、尊重傳統(tǒng)觀念和行為標準等。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對高職學生的音樂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活躍校園氛圍,而且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學會利用音樂舒緩情緒,合理宣泄壓力,進而更好地處理好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
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睂W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和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是一種學習動機,更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xiàn)實和活躍的心理成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樣是課堂,有的學生視為樂園,而有的學生則視為畏途。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藝術團音樂藝術培訓課,學習興趣同樣必須被重視,讓高職學生在課堂中保持愉悅的心情,使之產(chǎn)生學習音樂藝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關音樂藝術教育,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系統(tǒng)的一套音樂教學法,例如柯達依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其中,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相關的教學法——愉快音樂教學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本文將結合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音樂藝術教學培訓課實踐,探討愉快音樂教學法的操作方式及應用對策。
1 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培訓課愉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
1.1 愉快音樂教學法概述
愉快音樂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歡樂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就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認真模仿老師的示范動作進行練習,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開展系列學習活動;下課后自覺地動腦、動手、動口、動耳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練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能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1.2 愉快音樂教學法的操作
那么,在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音樂藝術培訓課中,如何開展愉快音樂教學法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具體介紹如下:
1.2.1 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藝術培訓課的趣味性
音樂教師在對報名參加藝術團的高職學生進行培訓前,首先就考慮到一個實際情況,即: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時間比本科短(3年),培訓時內容相對緊湊,學習壓力就更重。所以,我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音樂藝術氛圍,增強教學趣味性,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求,促使他們能夠自發(fā)地參與到音樂藝術學習中來。通過趣味性教學,讓學生意識到音樂是一門須親自參與到其中才能獲得審美愉悅體驗的學科,學習中在師生互動中能找到學習的樂趣。
音樂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大多數(shù)時候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沒有親自參與模仿和體驗,哪怕只是一些簡單的表演技巧和理論知識,也不容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盡量把音樂藝術教學過程設計成一些方便學生參與的音樂活動,例如音樂知識問答競猜、音樂表演擂臺賽等,在進行這些活動的同時,將有關的音樂知識都糅合到音樂中,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就能順帶學習并牢記。譬如,在進行樂譜視唱能力訓練時,我綜合采用音程代替法、音階接龍法、樂句選擇填空法等教學,這樣就能把乏味的樂譜視唱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都以觀眾的角度來欣賞學生的表演,而不是扮演一個只會一味說“錯誤”、“音準不夠”等打擊學生積極性的裁判或評委。很多可以讓學生嘗試的內容,我不會直接告訴他們這樣是錯的,而是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嘗試,讓他們學習聽出音樂中不悅耳的成分,然后自發(fā)的改正,這樣就能讓學生享受到探索成功后的喜悅。
1.2.2 多途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音樂藝術授課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一,設氛圍,激趣導入。對高職學生進行音樂藝術教育的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最重要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來學習。我在音樂教育中,一方面向學生灌輸學習音樂藝術的重要性,介紹學科特點,名人軼事等;另一方面,重視獲取不同學生的音樂愛好,在每次課堂上都讓學生欣賞不同的音樂作品,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盡快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第二,師生協(xié)作,體驗活動。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都離不開活動,因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才會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在音樂藝術培訓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參與音樂體驗活動的主體地位,采取開放型課堂教學,課堂上授課形式注重多樣性、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氛圍。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配合,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六動”(動心、動耳、動眼、動口、動腦、動手),讓他們體驗音樂藝術之美。例如,在上課時,我避免一味的在旁邊強調音高、音準、節(jié)拍等教學用語,避免使學生覺得乏味而無心去思考自己到底哪里不對;而是通過利用一些游戲的手段,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錯誤,讓學生有更高的積極性來面對學習。
第三,靈取巧合,引發(fā)創(chuàng)新。每一節(jié)課程都離不開教學內容的選擇,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的培訓課沒有固定教材供教師選用,這給我授課時對內容和方式的選擇相對自由,更能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現(xiàn)代的音樂藝術教師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為此我上任何一堂課,課前都會做好充分準備,對音樂教育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樂壇情況進行一定了解,緊跟音樂時代步伐。這樣,在教學中我就能做到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多變,根據(jù)參加培訓學生的年齡構成和普遍性格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樂曲來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3 讓學生學會藝術審美
藝術家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情感。”而音樂之美,就在于它是表達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暗轮求w美”中“美育”的重要途徑就是音樂教育,其特點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情感審美和情感表達。對于剛接觸音樂藝術的學生來說,學習的重點便是學會審美。所以,我在音樂藝術的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視師生雙方主動投入、相互的情感交流活動。
首先,讓學生學會聆聽。讓學生用耳朵用心去聽,聽別人發(fā)出的聲音是否和諧、悅耳。學會聆聽后,就開始進行模仿,模仿自己覺得美妙的聲音,在這樣聆聽、模仿、練習當中,慢慢加入一點表演的技巧,學會用音樂去表達情感。通過反復的學習,學生學習的音樂就具有強烈感情色彩,而不只是生硬的演繹出音符來。我在音樂藝術培訓課教學中,始終堅信:音樂一定要能以情感人,如果用枯燥無味的機械操練來學習音樂,學生會覺得十分無聊。教學中,我反對讓學生把作品進行普通的反復練習,避免學習過程毫無趣味,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甚至放棄學習;我在每次上課前,都要優(yōu)選訓練內容,不僅重視樂曲的經(jīng)典性,而且考慮樂曲的情節(jié)性、愉悅性。實踐證明,選擇旋律優(yōu)美且有故事情節(jié)的樂曲進行教學為最佳,因為這樣的音樂可以在聽覺上牢牢抓住學生的耳朵,而故事情節(jié)會像磁石一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讓其身心都感受的審美愉悅。
其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挖掘音樂里的情感素材。在課堂上,我重視引導學生把音樂審美體驗融入到每一個樂句的分析、處理中,形成對音樂審美動力的強烈渴望,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去主動體驗審美。當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獲得審美體驗的喜悅時,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會格外賣力,課堂教學氛圍自然就變得融洽而和諧。
2 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愉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經(jīng)驗
通過多年的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音樂藝術教育,筆者應用愉快音樂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高職學生的音樂藝術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藝術團大部分成員都享受其中。結合自己的成功教學實踐,筆者特總結了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愉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
2.1 處理好生動性與主動性的關系
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一定能讓學生即使是面對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也能調動學習興趣,積極的參與到課程中來。這時,音樂藝術課的生動性和學生的主動性也就體現(xiàn)出來了。其中“生動”可以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課堂教學的形式生動;第二、教師準備的授課內容生動;第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運用得生動。即便是普通的音樂基礎訓練,只要一切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fā),教學方式也能變得生動有趣。譬如,教授剛進入大學生藝術團的學生五線譜上音階的唱名時,為使教學更加生動、趣味,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圍成一個圈,請出七位身高不同的同學扮演音符,分別充當音階中的do、re、mi、fa、sol、la、 si, 并在地上畫出五條線,標識出一到五線(即一到五階梯,一線為一階梯,二線為二階梯,以此類推),告訴他們各自站在幾線幾間上。然后提問:“誰最高?”學生根據(jù)階梯的劃分,就能準確指出:扮演“si”的同學站的階梯最高。此時顯而易見:由于si站的階梯最高,所以這個音的唱名在此音階中也就最高。這種教學方式比較直觀,加上視覺與聽覺的統(tǒng)一,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音階上音符唱名高低的理解,也提高了對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為進一步掌握更廣闊音域音符的唱名奠定了基礎。在練習的時候,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將扮演音符的同學,按所聽到的音的順序排列位置,并在五線譜上按順序標識出他們的“家”的位置,同時在唱準音高的要求下唱出音名。這樣游戲般的課堂才能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有效快速的記住音階上所有音符的位置與唱名,實現(xiàn)教學質量最大化。在創(chuàng)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后,我們要追求更高層次發(fā)展,那就是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發(fā)展思想。因為任何教學若是沒有主動性的參與,那其生動性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學生主動參與,他們生動活躍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所以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因為審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主動,沒有主動性是不可能產(chǎn)生美好體驗的,音樂藝術的教學也必須是生動性與主動性相輔相成的。
2.2 處理好藝術傳授與創(chuàng)造的關系
音樂藝術是人類社會在發(fā)展過程中,長期積累起來的音樂知識和經(jīng)驗技巧,音樂藝術的教學其實就是教師將這些經(jīng)驗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內容累積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雜,教師把這些經(jīng)驗、技能統(tǒng)一起來傳授給學生的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藝術中更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但也會體現(xiàn)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些音樂教學法比較成熟的國家,他們的教學體系都非常注重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而這是我國現(xiàn)階段音樂藝術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音樂藝術教學的核心是審美,審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創(chuàng)造性,所以創(chuàng)造性更要始終貫穿于審美教育之中。
另外,教師在運動愉快音樂教學法授課時,應選擇貼近現(xiàn)今比較流行的方式和手段進行教學。比如,結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Flash小品、電影插曲,或讓學生親自出演一個小型的音樂劇選段,學生的積極性也將會大大增加。
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的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方式受到諸多場地、時間的因素限制,有些教師對愉快音樂教學法還持有觀望和質疑的態(tài)度,并沒有被廣大的教育同行所認可;筆者的初衷是在推廣此類教學法的同時,邀請我們的教育同行一起考證這種教學方法是否有進一步研究和應用的可行性。我堅信:學生的學習只要有快樂相伴,他們就能在任何領域無限發(fā)散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而音樂藝術課程也不會讓一顆熱愛藝術的心感到失望。正所謂:樂(音樂)海無涯樂(快樂)作舟!
【參考文獻】
[1]肖艷華,盧珊珊,吳貞.新形勢下音樂藝術教育的路徑抉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2]李麗.高職院校音樂藝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改進措施[J].教
育與職業(yè),2006(12).
[3]張曉楠.高職院校音樂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