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衛(wèi)利
都說中國人出游愛拍照,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不過,家住洛陽的文益新很特別。他愛出游,記錄美景他不用相機而用鋼筆,他能把眼前的風(fēng)景繪到紙上,速度快得讓你驚嘆。
別人出游為看風(fēng)景,64歲的文益新出游更重要的目的是寫生。他每次出游都會隨身攜帶六七支鋼筆和許多紙,當(dāng)美景出現(xiàn)在眼前,別人都拿著相機或者手機咔嚓咔嚓拍照時,他會掏出鋼筆和紙,只需片刻,一幅鋼筆畫就成了。
文益新去過全國16個省的多個地方,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把標(biāo)志性的建筑和風(fēng)景畫下來。如今,他的寫生鋼筆畫有350幅。
文益新是個有心人,每一幅鋼筆畫的背面,他都記錄著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和當(dāng)時發(fā)生的故事。有一幅寶塔山畫是他去延安時畫的,在畫的背面,他用簡短的文字記錄了作畫時的情景:在他聚精會神地畫完寶塔山后,一直站在他身后的一位老先生要求買畫,因為他的孫女正在學(xué)畫,他想把這幅畫送給孫女當(dāng)臨摹作品。文益新斟酌再三,把畫送給了那位老先生。為了彌補缺失寶塔山的遺憾,他跑到寶塔山,在嚴冬的寒風(fēng)中再次作畫。
“你為什么不用鉛筆?錯了還可以改呀!”“你為什么不把風(fēng)景拍下來,回家慢慢畫?”途中,很多驢友忍不住問文益新。
“用相機和鉛筆,不知不覺就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速寫的基本功就練不出來了。能力都是逼出來的!”文益新這樣解釋。
怎么逼?聽聽一段故事你就知道了。那次,他去平遙古城,行程安排得很緊,他一下車就跑在最前面,利用擠出來的五六分鐘,簡單地畫個框架,把風(fēng)景記在腦子里,準(zhǔn)備到車上再補。最后該上車回洛陽了,站在平遙古城前,他舍不得把美景落下,在別人相互招呼著上車的空當(dāng),他拿起紙筆又畫了起來。等畫完一轉(zhuǎn)身,車不見了。他一路狂奔,很慶幸,最后趕上了車。
從那以后,他畫畫的速度越來越快。
每次游玩時間都很緊張,他需要趕著作畫。收獲一幅畫的快樂滋味,用文益新自己的話說:“不讓我吃飯也開心?!彼斋@的何止是開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