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各高職院校也開始注重學校的人文教育。在各門專業(yè)課授課的過程中,也相應的融入了人文教育的內容,但是截止目前,人文教育在高職院校中所起的教學作用并不是那么明顯,如何更好的使專業(yè)課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還需要探尋更有效的方式。
【關鍵詞】高職 法律教學 人文教育
在高職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對社會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界對人文教育的關注度特別高,因此各高職院校也加大了人文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力度。高職法律課程的教學,對日后學生在社會上的發(fā)展方向有很大的影響,在法律課堂中融入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職法律專業(yè)學生的個人素質,塑造其人文精神。本文將從高職法律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現狀出發(fā),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教育于高職法律教學的意義以及目前法律課堂融入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等作相關分析,從而得出一些促進人文教育與專業(yè)課程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徑,希望能促進我國高職人文教育的發(fā)展。
一、高職法律課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現狀
1.1專業(yè)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的高職法律課教學所強調的是技能性教學,老師往往是教會學生如何來閱讀分析課本上或者其他遇到的案例,從而來解決案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會學生知識,并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但是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或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幾乎沒有涉及,這就導致高職教學中無法培養(yǎng)出一個比較全面的學生來。
法律課的教學,內容本來就是枯燥無味的,如果任課教師還一味的追求案例的講解分析,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并且學生在接觸各種犯罪案例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扭曲自己的世界觀,導致價值觀缺失。所以在高職法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使很有必要的,人文教育的融入,可以豐富法律教學的課堂,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法律課教學有特殊的意義。
1.2教學過程中人文教育的不足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高職院校對學校人文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甚至還專門開設了人文教育的課程。但是,就高職的法律課教學來看,將人文教學另設科目來教學似乎不大妥當,一方面,法律課教學枯燥無味,另設人文教育課會使學生認為人文教育課無關緊要,反而不能達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人文教育跟法律教育本來就是不能分開的,如果分開來上,會讓學生覺得這是兩個不相干的學科,致使人文教育與法律教學分家。如果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把握好人文教育與法律教學的關系,任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能有效進行人文教育,那么學生就會在無形當中形成追求正義和真理的價值觀,從而在接受法律知識的同時塑造了法律公正無私的形象,這樣才能達到人文教育與法律課融合的教育效果。
1.3高職院校將人文教育融入課堂的力度
當下,我國高職院校對人文教育的關注度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是實施的力度卻還相當不足。法律課堂中融入人文教育,會減少很多專業(yè)知識授課的時間,許多老師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法律課的教學應該以知識和技能教學為主,不能插入其他內容。存在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學校實施人文教育的力度還不夠,只有從教師層面上決定融入人文教育教學,高職的人文教育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高職院校法律專業(yè)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2.1學科視野局限
法律的專業(yè)教學,本來涉及的內容就比較宅,而且學生在接受教育期間,所學的知識都是單純的法律知識,無法接受其他學科或其他類別的知識,使法律專業(yè)學生的視野就停留在法律知識上。單純課堂知識的教學,局限了學生的學科視野,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2.2功利導向重
在這個追求金錢和權利的時代,每個人都對金錢和權利有著不同程度的向往,尤其是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年同學。高職法律教學,是要培養(yǎng)法律上的優(yōu)秀人才,這不能單單體現在其法律知識水平上,還要看其人生價值觀和個人正義感等。過重的功利導向,不利于法律專業(yè)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更會影響法律課的課堂教學。
2.3個性過強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也隨之出現,盡管在教育的過程中,許多教育家強調要保證學生的個性化教育,但是當下學生的個性太強,與教育家們強調的個性化教育似乎沒有多大的契合度,過強的個性,使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學校教學的情緒,特別像法律課這類的課程教學,課堂內容枯燥,而且老師所教授的都是一些案例性的知識點,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法律教學不能達到教學的目標。
2.4缺乏文化陶冶
法學課堂教學缺乏必要的文化陶冶,使學生的人文素質普遍不高。技能教學并不是所有,在高職法律課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的文化情操的陶冶。在授課的過程中,任課教師除了講解相應的法律知識以外,還要擔負起陶冶學生文化情操的責任,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而且,學生還能在接受文化知識的同時,接受法律知識。
三、人文教育在高職法律課教育中的價值
3.1開闊學生的學科視野
在高職法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并且開闊原來被束縛的思路,以更活躍的思維來進行學習。法學學科的教學,受知識內容的限制,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只能局限于學科內容,無法打開思路教學,從而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思路較為死板,不能游刃有余。人文教育與法律教育相融合,不僅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式,而且還豐富了教學內容,打開了學生的學科視野。
3.2塑造完美人格
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人格以及豐富的個性使現在所有人想追求的目標。在法律教育的過程中,由法律的性質決定了法律公正性、無私性等特點,這也要求學生要跟法律的特點相融合。在法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完美人格的有效途徑,通過知識和人文知識的結合,能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讓學生從道德層面上學習法律知識,學生更懂得只身維護法律的威嚴,用法律來維護社會正義。
3.3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在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社會上需要的都是綜合性人才,有才無德的人不會得到重用,有德無才的也不會得到重用,因此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當下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追求。作為高職法律專業(yè)的學生,除了掌握知識技能以外,還要懂得如何去維護正義,塑造自己的價值觀,使自己成為綜合性的人才。
3.4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追求的就是人類世界的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而人文教育所要達到的也是這個目的。高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追求物質上的富足,還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人文教育是除了專業(yè)知識以外的精神食糧,在課堂上,有效融合人文教育,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把握人生的大方向。
3.5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國要從一個人口大國變成人才強國,必須加強高等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前,我國緊緊抓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主題,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來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但是要做到創(chuàng)新,本身必須要具備一些條件,最起碼的文化知識必不可少,而且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不能缺失。在高職法律教育的過程中,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還加以人文教育,有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對自身的道德素質加以培養(yǎng),從各個層面上了解和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人才,并且,能以高尚的人格和寬廣的胸襟處事,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四、高職法律課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4.1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情況急需要改善。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法律教學都注重的是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專業(yè)技能之上,因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缺失較為嚴重。并且,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本身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等就比本科生要低,如果在高職教育的過程中,不牢抓人文教育,會使高職學生的自卑感、壓抑感增強。
4.2任課教師的水平較低
在高職法律課堂教學中,如果要融入人文教育,一方面需要學生的大力配合,另一方面還需要老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和一定的人格魅力。教學過程是一個傳授和接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考研的是任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人文素質水平,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的人文素質水平都還較低,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注重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的方法也比較老套,這對高職人文教育是很大的局限。
4.3課程設置不合理
就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計來看,人文教育課程的設計很不合理。在人文教育課程設置的必要性、重要性、普適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缺乏統(tǒng)一、科學的設計標準。而且,不同的高職院校對人文教育的認識度也不盡相同,理解度也不一樣,在目前的高職教育中,人文教育在沒有科學的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教學往往流為形式,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4.4教學方式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教學,多以灌輸式為主,任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看重的是實用教育,教學體系缺乏科學性,以灌輸的方式教學,雖然在成績上可能很可觀,但是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會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果。高職院校的任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習的重點加以強調,并且有效的引領學生進行抽象思維分析和形象思維分析,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五、高職法律課教學融入人文教育的途徑
5.1借鑒國外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式
就教育事業(yè)而言,國外的一些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借鑒的。英美國家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培養(yǎng)很是注重,他們的成功經驗也值得我們應用到高職教育當中。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隱私,在對學生成績做嚴格要求的同時,絕不影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其次,還要讓學生有自由性,這個自由性是針對于課堂來說的,教師要給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大平臺;還有,要對學生的團隊精神、獨立精神等進行培養(yǎng)教育。
5.2轉變教育觀念
高職院校的校領導、任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看清人文教育在高職院校中所起的作用,并且要清晰的認識人文教育與專業(yè)課教育之間的關系,從而處理好人文教育與專業(yè)課教育的關系,在提高專業(yè)課教育的同時也提高人文教育。
5.3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有些高職院校已經開始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通過系列講座、課程建設的途徑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但是僅僅這些是不夠的,學校要在人文教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科學的設計教學課程和有效編纂新的授課教材,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5.4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在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是進行有效教育的關鍵。學校要對學校教師進行人文教育,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并讓教師學會以何種方式將人文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并且不浪費時間,這需要不斷的摸索和探討,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5.5營造人文校園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文教育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個好的校園環(huán)境,對人文教育的作用是相當突出的。環(huán)境就如文化一樣,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人文教育的校園環(huán)境下,學生受環(huán)境的影響,再加上課堂上的人文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六、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讓我們對高職法律課程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教書育人”就體現在知識和道德的雙重培養(yǎng)。人文教育在高職法律課堂的教學中作用突出,學校必須加強專業(yè)課堂人文教育的融入度,培育出有道德、有文化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白義.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以張家口市高職院校為例[D].燕山大學,2013.
[2]金雁.高職人文教育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重構[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3]李太平.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莊雷,羅林燕.再論高職高專人文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新學術論壇,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