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靜
【摘 要】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也是教師課改中的關鍵點之一。傳統(tǒng)的初中古詩詞教學采用滿堂灌的講授法,大大的削弱了古典詩詞文字的魅力和神韻,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談一點粗淺體會。
【關鍵詞】古詩文;閱讀;情感;音畫;探究;體驗;品味;鑒賞;意境;想象;尊重
一、明確學習古詩文的重要意義
古詩文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所在,詩文中不僅僅告訴我們講訴的內容,更是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審美的情趣,應有盡有,這對學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無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學習,誦讀,背誦,用這些優(yōu)秀的詩篇打做人的底稿,打文化的底蘊,必將底色亮麗,在人生的旅途中將享用不盡,受益無窮。所以,教師在講授中,一定要注重結合文本,帶動學生,用心揣摩,,體會其思想精華和情感魅力,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在他們的心田播撒文化的種子,讓他們受到感染,受到啟迪受到教育,刻骨銘心,終身收益。
二、重視古詩詞的閱讀
我們的先人以卓越的才情為我們后代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但就是這些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卻往往被語文教師單純的翻譯,直白的分析,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韻。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閱讀所致。因為少了閱讀,面對古典詩詞,我們深感陌生大于熟悉,敬畏大于親切,討厭大于喜歡,我們已經(jīng)逐漸遠離了詩歌,荒蕪了詩意。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古詩詞來說,閱讀就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古詩詞具有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悅耳動聽,朗朗上口的特點,所以對初中生來說,誦讀不僅符合他們的年齡和心里特點,更易于在這極具有韻律感看閱讀中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增強與作者之間的交流,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感受古典文字的魅力,從而真正的走人作品,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意圖,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深入認知和感悟。這些“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享受是教師硬性灌輸講授所永遠代替不了的。
三、要全心投入,用心感受
學詩要學會全心全意的投入。要學會易地而處,進入角色,通過從我到詩人的形象轉換,實現(xiàn)我與詩人的心靈溝通,進而合二為一,在形象的轉換中提升閱讀者的理解水平和鑒賞水平。此時此刻,要忘我,要無我,我的此時此刻便是詩人的彼時彼地,飲酒彈琴、賞月觀花,舞劍長吟,歡笑落寞,豪情壯志,一顰一笑,一點一滴仿佛都是發(fā)自我心,我儼然已經(jīng)穿越了時空,詩人既是我,我既是詩人。用心感受,易地而處,經(jīng)此轉換熏陶,在意念中與詩人融合,久而久之,你便清楚的聽得到詩人內心最真實的呼喚,最深切的情感,你也就領會了詩人之意,詩人之心,領會了詩歌的味道。
四、結合音畫,品味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主觀與客觀相融合而達到的情與景,意與境相統(tǒng)一的一種藝術境界。品味意境可適時結合音樂,圖畫或其他的多媒體教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些古詩文平仄相對,音韻和諧,音階有規(guī)律的間歇停頓,節(jié)奏鮮明,吟誦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感。在教學中可選用一些相應的樂曲進行伴奏朗讀,聽讀,品讀。讓音樂的強弱緩急和詩文的內容情感結合,不知不覺的帶動學生進入詩文的意境,理解詩文的內涵。也感受到優(yōu)美的樂曲與優(yōu)美的意境結合二者之間和諧統(tǒng)一的審美情趣。
王維的作品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后人學習推崇的典范。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色彩線條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篇好文章就應該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因此在對詩文內容理解教學時,可以引導鼓勵學生借助繪畫工具,線條,色彩,構圖描繪等藝術手段表現(xiàn)詩文畫面,然后結合作品進行展示,講解,評議,不僅可以簡單再現(xiàn)文章內容,更加深了對文章語言藝術之美的理解,對詩文意境美內涵的領悟,可謂“詩意畫意”相得益彰。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身臨其境。
五、聯(lián)想想象,培養(yǎng)能力
可以說沒有斑斕奇特的想象就沒有多彩多姿的文學。沒有想象就沒有屈原的離騷,沒有想象就沒有李白的把酒問月,沒有想象就沒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古詩文善用凝練的語言,通過一些鮮明生動的意象營造出美妙悠遠的意境,含蓄雋永,給讀者留下無限的遐思想象空間。例如《陌上?!逢P于羅敷的美,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馬致遠《天凈沙》”言有盡而意無窮”盡現(xiàn)那種“落寞極致的悲。,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究竟是怎樣的一番美好景象。這些如果老師都拿來一字一詞,一句一段,大講特講,就會使文章支離破碎,美感全無,韻味全無,令人扼腕。接觸這樣的美文,教師就應注重少講或不講,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聯(lián)想多想象,抓住詩文描繪的景致,內容,作者的心情,情感進行進行揣摩,在頭腦中勾勒出文中描繪的畫面,進入情境,感受到詩文獨特的意象帶來豐富多彩的美感,體會作品蘊含的詩情畫意,填補了詩文文字表述的空白,大大的提高了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獲得了審美的情趣和體驗。
六、教法靈活,尊重學生
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學習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產(chǎn)生主體的意識,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和探索性。至于教法應根據(jù)文本需要,靈活多變。適合朗讀時就多讀,適合聽音樂就多聽,適合想象時就多想,應該賞析時就賞析,應該質疑時就質疑。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這樣才會使學生不抵觸古詩文,進而愛上古詩文。
總之,我們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尊重課堂,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選用靈活可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全情投入,用心理解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鑒賞能力,使學生能喜歡上這樣的課堂,使語文古詩文課堂真正充滿生機,情趣盎然。
參考文獻
[1]《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