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恩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所謂美育,就是通過形象熏陶啟迪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美育滲透就如春風細雨,包含在課文的賞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含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慢慢地、溫暖地進入學生的心靈,與無形中感染、熏陶著學生。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華,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那么,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
一、在感受大自然中滲透美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自然是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的綠色課堂?!笔堑模笞匀皇墙k麗多姿的,到處都有美的足跡。春天來了,柳樹抽出了新綠的柳枝,孩子們吟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碧镆袄铮⒆觽儽M情地放飛五彩的風箏,體味“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愉悅。在夏季,新荷尖角出水,蜻蜓縈繞之時,把孩子領到池邊觀賞,在那蜻蜓站立荷尖的瞬間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愜意怡神。秋天,金風送爽,層林盡染。拾級而上,于蕭瑟的秋風中驚艷“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麗。冬天,去品味“風雪夜歸人”的溫馨,感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潔,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二、在賞析中滲透美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句,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有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也有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廣袤的原野、歡快的溪流、寬廣的海洋、寒來暑往、鳥語蟲鳴,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筆下多姿多彩地呈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體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關于自然美的描繪,都不是單純的自然美的復現,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體現了藝術作品的美,所選課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不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篇目講究韻律格式,表現出一種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種韻律美;有的濃墨重彩,描繪出一幅景觀美;有的滿懷深情,歌頌出一種人文美,無一不蘊含著美的成分,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芒。因此,我們應該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從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強美的享受。
三、在人物分析中滲透美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別是模范人物的光輝形象,是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美育的重要方法。如學習《我不能失信》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學生感受到宋慶齡從小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從而自己也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又如在執(zhí)教《中彩那天》時,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做人就是要這樣,活的誠實守信。如果你丟掉了這些無價之寶,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了價值。如果你堅持這些做人的原則,一定會向課文中母親說的那樣;活的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四、在質疑求異中滲透美育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導向。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有意設疑,學生質疑,啟發(fā)解疑的過程中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在自覺、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受到思想教育。如《魚游到了紙上》一文的教學,在分析課文中,就可抓住課文中的中心詞——“忘我”去以文悟道。圍繞這個中心詞去設計問題:什么叫“忘我”?在什么情況下會“忘我”?作者觀察到的聾啞青年是怎樣“忘我”?“忘我‘的結果怎樣?這樣,學生通過質疑釋疑的過程就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學生會情不自禁地佩服起這位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受到了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要勤奮刻苦的精神,踏踏實實地努力的教育。
五、在品讀課文中滲透美育
《白楊》一課,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筆直而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不單單是白楊樹,還有那些象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們。本文中最能啟迪學生心靈的是結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边@種“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無私精神,能喚起學生長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祖國的西部,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與這種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聯系的情感,便促使學生經常產生類似的道德行為。
閱讀教學進行美育滲透重在于文學作品的熏陶、感染。沒有語文,美育像是沒有綠葉的光桿;沒有美育,語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語文中有美育,但語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語文只是滲透了美育。有意識地引導啟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接受人生觀、道德觀、理想前途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逐漸完善,成熟,深沉起來,為提高素質盡一份綿薄之力,是每個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闭Z文教學美育滲透藝術構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鍵的是,構思與傳達的主體語文教師,這“源頭”必須“活水”常流,也就是說,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去領略語文教學美育滲透藝術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美麗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