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斕
【摘 要】如今的社會是國際化的社會,學會在國際視野中看待本職工作、以國際通行的或在較為普遍的程度上得到認可的理論來考察我們的工作實際,是一項頗為重要的內(nèi)在要求。就浙江大學的本科教務管理工作而言,本科生院是其統(tǒng)籌管理的行政機構;而就行政管理體系方面的理論來看,馬克思韋伯的觀點在這一領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因此,以馬克思韋伯的相關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實際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試以馬克思韋伯關于官僚行政體系的幾個核心觀點為依據(jù),對浙大本科生院的運作方式進行簡單的梳理,并嘗試對其效果進行評述。
【關鍵詞】理性行政;浙大本科生院;事務機構
馬克思韋伯認為,任何組織都必須以某種形式的權力作為基礎,沒有某種形式的權力,任何組織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人類社會存在三種為社會所接受的權力:傳統(tǒng)權力( Traditional Authority),傳統(tǒng)慣例或世襲得來;超凡權力(Charisma Authority),來源于別人的崇拜與追隨;法定權力(Legal Authority),是理性——法律規(guī)定的權力。馬克思韋伯認為,只有法定權力才能作為行政組織體系的基礎,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①管理的連續(xù)性使管理活動必須有秩序的進行。②以“能”為本的擇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礎。③領導者的權力并非無限,應受到約束。
總體而言,馬克思韋伯認為官僚制的核心特點是理性,是一種可靠、可預測的和有效率的現(xiàn)代社會的典型組織形式。具體的觀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行政職位按等級制組織,下級受上級嚴格監(jiān)督;業(yè)務管理以成文文件和檔案為基礎
本科生院主要按照上下級制度來設置組織機構,下設教務處、教學研究處、學生工作處、教學質量與資源管理處和求是學院等幾個主要事務機構,它們同時受到院辦公室、招生辦公室、教學指導委員會、學生素質發(fā)展與獎懲工作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會和竺可楨學院教學委員會的并行統(tǒng)籌管理,每個事務機構又下設有若干個分支機構,負責不同的事務領域。每個事務機構都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規(guī)章,用以指導工作和進行監(jiān)督管理的依據(jù);同時,每個機構都有相應的檔案管理制度和要求。從這一方面看,基本符合了馬克思韋伯的觀點。
雖然整個本科生院的機構設置呈現(xiàn)出上下級的形態(tài),但由于本科生院的業(yè)務范圍涵蓋了本科生教育的各個方面,而這些方面不能完全的劃清彼此之間的界限且并行不悖,因此各個事務機構并不向單一的上級部門負責,而是顯現(xiàn)出業(yè)務上相互交叉的特性,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權責不明晰。比如,教務處負責學生的學業(yè)學分規(guī)則制定管理以及考核監(jiān)督,竺可楨學院負責該院學生的學業(yè)安排和管理,當竺可楨學院的學生在學業(yè)上有疑問的時候,是應該向竺可楨學院咨詢還是向教務處咨詢,或者需要兩個事務機構取得一致意見時才進行處理,抑或其它方案,在類似問題上本科生院并未給出明確的界限劃分,甚至有的情況下,將學生推至確認主修專業(yè)后所在的院系進行處理,這樣的情況也時有出現(xiàn)。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事務辦理的效率和公正性,同時,也不能很好的貫徹馬克思韋伯所認定的現(xiàn)代行政機構所應該具備的理性和可預測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本科生院由于主要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同時浙江大學又尤其強調機關部門的服務特性,因此,本科生院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更多的是對前來辦理各項事務的學生負責,而非向上級部門負責。這一點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府行政機構有很大的區(qū)別。
二、每個職位有自己的權限范圍,由政策和規(guī)則予以規(guī)定;官員服從控制和紀律,個人自由裁量空間趨于最小化
在本科生院各個事務機構的規(guī)章制度中,主要是針對辦事流程作出了明確指示,如出國成績單的辦理流程,選課操作具體流程,學分替換的原則和辦理流程等。而對于辦理事務的人員應當承擔的責任、應當具有的權力以及權限范圍都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在這方面,本科生院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在此前提之下,事務人員沒有界限的約束,個人自由裁量的空間就處于一個不可調控的狀態(tài)。
舉例說明,在學生選課的階段,由于面對的學生群體非常大,在學校層面上進行的第一輪選課過程中,對于選課人數(shù)超過預設容量的課程,采取的是隨機篩選的方式進行淘汰。通常,在該輪選課結束之后,就會有很多被篩選掉的學生以各自的理由到本科生院負責該項事務的選課中心去申請選課。選課中心的職員享有在選課系統(tǒng)后臺進行人員增減的權限,只要職員愿意,就可以進行選課人員的增加。而對于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該予以增加,選課中心并未予以明確的規(guī)定,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權空間。
三、文官由文憑和考試認定的技術資歷為基礎經(jīng)任命產(chǎn)生,根據(jù)職務等級獲得固定薪水,官員升遷依據(jù)專業(yè)知識、行政能力等標準
在這方面,本科生院基本屬于空白和起步階段。翻遍本科生院的各個文件和規(guī)章制度,沒有針對事務機構及其具體職位上的工作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做出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給出職員晉升的途徑依據(jù)、能力標準,截至目前,對于各事務機構職員的任命更沒有在普遍上經(jīng)過完善的考核機制進行選拔和技術職能的考察。
本科生院成立的時候是由原有的教務處、學工部、竺可楨學院及其他相關的本科生事務管理機構合并整合而成,很多職位的人員都是根據(jù)就近原則直接過渡,有少量崗位經(jīng)過公開競聘選拔上崗。追溯歷史原因,采用人員過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可以有效的延續(xù)人員原有的工作經(jīng)驗,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很大的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成本,也就是節(jié)省了工作成本;而采用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部分崗位的職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人員聘用的公平和公正性。但不盡之處就在于,本科生院沒有在人員聘用方面形成完整的全面的細致的且具可操作性的原則和執(zhí)行標準。
四、官員與職位分離,官員的權威來自職位而不是個人身份
關于官員與職位分離這一點,目前還比較難以做出比較明確的判斷。若退回到整個中國社會來看,總體仍是人治的社會,對于官員的評定多是根據(jù)平常的口碑、人們心目中認可的品德等無法具體化和量化的標準,而不是根據(jù)該官員在位期間所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合乎其所在職位的要求,以及工作績效等。在浙江大學本科生院內(nèi),大體也難以脫離這樣的評價環(huán)境。官員身在其位所做的事情,主要也是為了積攢個人的聲譽和影響力,而非為了增強所在職位的社會地位和該職位本身的權威性。因此,在這一方面,很難達到如馬克思韋伯所說的,官員的權威來自于職位而非個人。
不過,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倘若浙江大學本科生院真的做到了官員的權威來自于職位而非個人,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的行政大環(huán)境有所區(qū)隔,反而顯得本科生院的運作方式有點不盡人情了。因此,事情總是需要兩面看,我們既要看到馬克思韋伯理論本身這一要求的合理性,也要看到社會環(huán)境的客觀性。
從以上幾方面來看,浙江大學本科生院的運行現(xiàn)狀距離馬克思韋伯的現(xiàn)代行政體系的標準差別還比較大。我們應該看到需要進一步調整的地方,努力改進以使本科生院真正成為一個理性的、可靠的、可預測且具有高效率的行政機構。馬克思韋伯關于現(xiàn)代官僚制的合理性設計是一種理想型設計,這種理想型設計與自然科學中的理想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官僚制不應是一個消滅了人的管理體制,而首先應當是以人為中心的體制。以人為中心,就需要突出人的主體性,就需要肯定人的價值以及人的價值觀念的作用。我們所要看到的是制度的興旺成為人的支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