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儒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實施分層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效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币虼?,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實施分層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對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幾點感受。
一、以人為本,合理分層
學生受到“先天的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差異。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等都各自不同。我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一是按學生現(xiàn)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二是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三是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課例中,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是不可能一致的,還有他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世界不是一層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睘榇嗽诮虒W實踐中我們必須始終注意這些變化,及時地進行調整,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層備課
教師要在課堂分層教學中,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課前分層備課。在備課時,教師要轉變角色,要處處為學生著想,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最大限度地設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還要備好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生動,愉快。這對教師上好一堂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備課一定要充分考慮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切忌扼殺或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三、激活思維,展現(xiàn)個性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基礎和認知能力,鉆研教材,精心備課,提出各層次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實現(xiàn)適合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目標,著重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盡可能使低層次的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讓中等生吃好,優(yōu)等生吃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
(1)預習目標分層,關注需求。預習時可試回答課后問題,要求學生預習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題。第1題全班要完成,第2題大部分學生要完成,第3題會做的就做。這樣分層預習,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會促使學生向上一層次靠攏、向高層次發(fā)展,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2)教學目標分層,激發(fā)興趣。設計教學目標,提出學習任務,要從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使各層次學生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這樣才能讓他們“跳一跳,摘果子”。小學語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即聽、說、談、寫的訓練,每一課有每一課的具體要求、有每一課的訓練點,制定教學目標就要從大綱、教材出發(fā),從各層次學生可能達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考慮達綱目標和發(fā)展目標(即提高目標)。這樣制定出來的目標才恰當、全面、具體,體現(xiàn)了層次性。
四、作業(yè)分層,鞏固知識
作業(yè)是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鞏固所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講練結合。作業(yè)要有一定的密度,也要適度。拋開沒必要的反復練習,應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可以為優(yōu)等生設計2~3題,中等生適當減少為1~2題,困難生再減少為1題;難度上也要體現(xiàn)階梯式,優(yōu)等生最難,中等生降低一些,學困生較易,以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就像作文教學,在每次的作文教學中以不同的要求去對待學生,如:寫一件事情,學困生只要能把事情講清楚就行了,且字數(shù)不限;中等生不僅字通意順,且要寫出事情的意義;而優(yōu)等生則在中等生的基礎上描寫有一定的文采。
五、因人而異,分層評價
成功的評價反饋是對學生學習的最高獎賞,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有力手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學困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yōu)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格要求,促使他們更加謙虛嚴謹,不斷超越自我。及時調整層次是分層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固定學生的層次,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不求上進的消極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及時調整層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升級或降級的可能,具體做法是:如果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不如B組中的某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B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同樣,C組學生經(jīng)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B組,B組成績退步的學生也可以調換到C組。這樣,通過評價,使成績進步的學生升到高一層次,成績退步的學生降到低一層次,從而在班級中形成競爭意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把分層教育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