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力軍
【摘要】英語情景劇表演對英語水平較低,學習動機較弱的高職高專學生能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它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者的興趣和積極性;由此探討英語情景劇在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 英語表演 影響 作用
一、引言
1.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xiàn)狀。學生經(jīng)過了六年的英語學習和九年的義務教育后,英語學習的分層情況較為嚴重。在高考本科錄取之后,到我們學校的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基礎相當薄弱,成績很差,一個五十名左右的班,只有十來個學生能跟上課堂節(jié)奏;他們不僅沒有學習熱情,興趣,更不會主動的學習;有的學生語音語調(diào)比五年制中職學生還差,膽子更小,上課回答問題聽不到聲音,不敢開口說英語。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面臨嚴重的困難。
2.英語情景劇為教學注入了活力。和許多英語老師一樣,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用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各種教具,多媒體,網(wǎng)絡等),探索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調(diào)動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每年新生入校后就有一屆不如一屆的感覺,看不到比上屆更優(yōu)秀的學生,尤其是工科全男生班。而每年下學期新生入校后,學校會舉行全校性的技能節(jié),我們教研室組織的英語競賽活動中發(fā)動面最廣,參與人數(shù)最多,積極性最高,效果最好的莫過于英語劇的排練和比賽了。英語劇為教學注入了活力,較大面積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對班風,學風的轉(zhuǎn)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幾屆英語劇的比賽,筆者發(fā)現(xiàn),那些平時把英語學習當做負擔,不想開口說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上課變得輕松,有效率;除了完成課本上的內(nèi)容,還經(jīng)常補充課外知識,并把教材中編寫情景對話的寫作任務改為編寫情景劇并進行表演,在所教班級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理論探討
1.教育心理學依據(jù):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學習者知識的獲取,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教學目標分析,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
建構主義倡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既強調(diào)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只是的傳播者和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者和被灌輸?shù)膶ο?;“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個體的知識獲得是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過程,學生個人的“經(jīng)驗”和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中有重要的作用。
2.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依據(jù):交際能力與交際教學法。交際法進一步奠定了英語情景劇表演對英語教學有促進作用的理論依據(jù)。交際法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歐共體國家,中心在英國。運用交際法編寫的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學》(Follow Me),該書是我們讀大學時作為聽說課程的主要教材,受益匪淺。
交際法認為第二語言運用不僅要求正確性,還要求得體性;根據(jù)學習者的實際需要,選取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而不是經(jīng)過加工后的“教科書語言”;交際法還認為教學過程交際化,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接近真實交際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通過大量言語交際活動培養(yǎng)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并把課堂交際活動與課外生活中的交際結合起來;課堂的交際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由他們擔當主要角色,教師是“引導者",是幫助學生學,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學。讓學生處于情景之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氛圍,用英語進行交際,是交際教學的精髓。
三、英語情景劇與英語教學
1.英語情景劇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和突出了英語學科的實踐性原則。英語情景劇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和教學要為學生的交際需要服務的交際教學理論。英語情景劇的實踐過程突出了學生學習的過程的主動性,主體性;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編排,表演,比賽,學生真實的參與其中,親自感知體驗。這個過程是輕松愉快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自己挑選或者創(chuàng)作劇本,自己設計表演,調(diào)動起了各種感官-眼,耳,口,腦,手參與各項活動中,親自體驗到了與人用英語面對面交流的成就感。
2.英語情景劇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了學生的潛力,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里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英國教育家Jayne Moon的研究也表明,學生具有“go for meanings”的天性,在英語教學中通過“the teaching model of role-playing ”,讓學生在模擬情景,為學生使用英語提供真實的情景,還語言以生命力,以此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總是希望自己成功,總是能得到老師的贊賞。而英語情景劇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參加英語情景劇的表演和比賽,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也變得輕松有效果了,那些因基礎差,口語差,不敢開口的學生開始大膽嘗試,不怕犯錯,大大的降低了學習中的緊張和焦慮心理,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學習成了一件快樂的事。
3.英語情景劇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了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英語情景劇比賽和課堂情景劇表演,學生了解到了更多的西方風土人情、學到以前沒有學到的歷史地理知識、對西方民族性格、禮儀禮節(ji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對表演技巧的掌握、人物性格的把控、體態(tài)姿勢的到位、穿戴服飾的準確、舞臺布置的設計、各種跌打滾爬、面部表情調(diào)試等,進一步深化到東西方關于家庭、社會、教育、宗教、科學、藝術、思維、道德、法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相似與差別。增長了見識,提升了自己的文化鑒賞力和藝術審美能力,提高了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真正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
四、實施方式和效果
1.英語情景劇比賽。利用每學年第一學期全校技能節(jié)英語技能比賽,給高職高專學生布置英語劇比賽任務,首先班級以寢室為單位在班上進行初賽,然后要求每個班級至少有兩個劇目參加選拔賽,最后選出十個劇進入決賽。這個活動學生參與面廣,我在所教的每個班組織了英語劇排練小組,包括演員組(主要角色分A.B角色排練),道具組,服裝組,后勤組。班上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出謀劃策,排練的時候更是都來圍觀;由于對剛?cè)胄W生的表演能力不太了解,演員會根據(jù)每個選手發(fā)揮來重新?lián)Q人,這是選演員的開始階段,這個階段我都會關注圍觀者,是否有表演的欲望和想法,而且?guī)е蠹乙黄鹄首x角色的臺詞,一起表演一個角色,從中選出最合適的人選,去年2014級高專班英語情景劇比賽中,所教班級-檢測技術1401班因為女生人少,他們挑選了《灰姑娘》這個劇本后,發(fā)現(xiàn)沒人能演后母這個重要角色,英語課代表吳俊書是個男生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因他長得皮膚白皙,五官秀氣,只要稍作化妝就能以假亂真,果然他上臺后沒人認出他來,最后謝幕的時候,引起全場轟動,表演出神入化,獲得了優(yōu)秀表演獎。還有一些膽小又有表演欲望的學生,如檢測1401班曾家豪,龍騫,陳磊鵬,唐帥,王帥,張雨燕等,人資1402班彭雅樂,導游1401班李鑫;人資1401班李佳慧;讓他們擔任配角或其他角色;人資1401班的高毓蔓,李鑫支援女生少的檢測班。為了能被選中擔任角色,學生都努力練習臺詞,不會讀的,問老師,問同學,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課的人越來越多,課堂面貌,教學效果果然不同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觀。這個過程還包括:1)收集和篩選劇本;多采用英語童話,神話,預言故事等。2)制作道具,為表演效果,表達演出的真實感,吸引學生眼球,更好發(fā)揮角色的情緒情感,大部分道具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指導文化背景,這個過程需要老師的鼓勵支持和肯定。
去年全院技能節(jié)英語情景劇比賽所教四個班級囊括了團體所有一、二等獎共5個團體獎(總共6個團體獲獎);吳俊書,田果,聶蓉,廖一任,張林麟獲得優(yōu)秀表演者獎(總共六名個人獎)。
2.課堂情景劇表演。課堂情景劇以教材《新編實用英語》為范本,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都有七個對話,五個編情景對話任務,以此作為交際主題,放手讓學生編寫,靈活運用教材里的語言材料,增加內(nèi)容的趣味性,知識性;把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改寫成劇本、分小組進行表演競賽,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把課本中單調(diào)的英語語言文字變成能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交際工具,把教材內(nèi)容化為實際生活,學生能經(jīng)常性的體驗表演,去演自己想演的角色,去說想說的話。通過改編對話,改編課本學生都動起來。期中期末表演考試占百分之二十的分,為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平時會反復操練臺詞,學生們收獲了最后的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收獲了準備時候的反復實踐。英語課題教學過程不再單調(diào),成了有聲有色的交際過程。自信心也通過表演建立了起來,對學生的口語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成長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
高職生與本科生的差距表面上看似乎是英語水平,但實質(zhì)上他們最缺乏的首先是學習的興趣,他們 差是因為他 們“根本不學”;其次是學習方法。開展英語表演活動使學生在這兩方面都有所轉(zhuǎn)變。當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學習策略后,他們作為學習者的綜合素質(zhì)與自主學習能力也隨著學習效果的提高而提高。
五、結束語
通過幾年的英語情景劇帶學生排練,比賽,課堂使用情景劇表演等,深刻感受到英語情景劇不僅使教材動態(tài)化和立體化,豐富了教材內(nèi)容;增加了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師生關系,增進了師生感情;更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綜合素質(zhì)明顯提高。在我國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英語情景劇表演就是對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最佳方法和途徑,在克服其不足的基礎上應加大英語情景劇表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承義.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5(8):53-56.
[2]徐潔雯.戲劇表演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功能及應用[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Sep.2008,22(9).
[3]夏敏.課本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
[4]Claire Kramsch.語言教學的環(huán)境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5]Johnson,D.W.,Johnson,R.J.&Holubec,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
[6]許葵花.外語教學中過程法戲劇表演的科學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
[7]劉美蘭.從英語戲劇表演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25(4).
[8]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