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坤,何 川,黃 深,劉 暢
(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81)
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臨床研究
馮 坤,何 川,黃 深,劉 暢
(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81)
目的 探討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4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肺動脈收縮壓指標分為A組20例(輕度)、B組16例(中度)、C組12例(重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為對照組,采用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相關性表現(xiàn)。結果 A、B、C組右心室游離壁低段、中間段、心尖段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A、B、C組間同階段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呈依次遞減表現(xiàn),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臨床效果顯著,可通過右心室縱向應變率提示患者功能減低情況,反應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超聲二維斑點追蹤;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血流動力學
肺動脈高壓(PH)屬臨床常見以肺動脈壓力、肺血管阻力均升高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可直接導致右心室重構與符合增加,隨著病情發(fā)展可至右心衰竭。PH導致的右心功能衰竭具有較高致死率,同時也是心功能不全患者預后不良獨立預測因子,因此正確、有效的對右心室功能給予及時評價,于臨床診斷、治療、預后等決策具有重要意義[1-2]。本次研究旨意探討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臨床效果,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肺動脈高壓患者48例為研究對象,男34例,女14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5.17±9.62)歲;據(jù)肺動脈收縮壓分類:根據(jù)患者肺動脈收縮壓指標分為A組20例(輕度=30~49 mmHg)、B組16例(中度=50~69 mmHg)、C組12例(重度≥70 mmHg);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為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4.4±8.30)歲。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取左仰臥位,連接心電圖,將心尖四腔切面二維灰階動態(tài)圖像存貯,在對患者采集圖象時,需指導患者呼氣末屏氣,連續(xù)給予3個穩(wěn)定心動周期圖像記錄,最后給予導入工作站脫機后分析。
1.3 觀察指標
采用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相關性表現(xiàn)進行觀察并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B、C組右心室游離壁低段、中間段、心尖段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A、B、C組間同階段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呈依次遞減表現(xiàn),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各節(jié)段應變與應變率情況(±s)
表1 各組患者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各節(jié)段應變與應變率情況(±s)
組別 n 階段 應變 應變率對照組 20基底 -33.9±5.7 -2.1±0.4中間 -31.2±6.7 -1.8±0.3心尖 -24.3±7.2 -1.5±0.5 A組 20基底 -25.8±7.8 -1.8±0.4中間 -23.1±8.2 -1.6±0.4心尖 -19.4±8.8 -1.3±0.3 B組 16基底 -20.7±4.3 -1.7±0.3中間 -19.8±6.6 -1.4±0.3心尖 -17.6±7.6 -1.2±0.3 C組 12基底 -17.9±6.0 -1.7±0.5中間 -15.7±8.1 -1.3±0.3心尖 -13.7±6.6 -1.0±0.4
肺動脈高壓確診是主要依靠右心導管與心血管造影檢查,可準確反應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狀態(tài),但在診斷中,仍具有一定風險因素且價格較貴,因此臨床尋求簡單無創(chuàng)并且價廉的評估手段具有重要意義。
肺動脈高壓時,右心室發(fā)生變化,根據(jù)簡單的幾何假設評估患者右心室容積的方法呈現(xiàn)較差準確性,在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而較為傳統(tǒng)的組織多普勒顯像技術雖然不需要利用幾何學形態(tài),但在診斷中易受到心臟運動、心肌節(jié)段運動影響[3],因此效果不佳。二維斑點追蹤顯像技術是近年來新超聲技術,通過追蹤小于波聲波波長組織結構產(chǎn)生的背向散射斑點信息,以此對心臟力學特性進行定性或定量描述,更準確、更客觀且無角度依賴性。本次研究中B、C組右心室游離壁低段、中間段、心尖段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A、B、C組間同階段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呈依次遞減表現(xiàn),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確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臨床效果顯著,可通過右心室縱向應變率提示患者功能減低情況,反應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譚羽瑩,閆 欣,徐 卉.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5(03):3797-3798.
[2]張拓偉,李成祥.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及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J].海南醫(yī)學,2016,17(07):2811-2814.
[3]金鑫焱,趙博文,王 蓓,彭曉慧,潘 美,許立龍,黃艷華.三尖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與右室長軸應變定量評價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室收縮功能[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5,02(11):126-128.
本文編輯:李 豆
R445.1
B
ISSN.2095-6681.2016.36.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