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興
2015年是孔子誕辰2566年。2015年9月28日,全國各地舉行了各具特色的祭孔大典。參與者們盛裝出席,有的持戟進場、共誦《論語》,有的朱砂啟智、開筆破蒙。在以禮儀著稱于世的中國,“重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信、遵禮義”已成為中華民族鮮明的文化特征。
禮史//古風經(jīng)緯
禮,指中國古代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禮,曾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xiàn),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儀式。周公制禮作樂,其后經(jīng)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揚,構建起博大精深的體系。禮已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法則。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
【素材化用】秦始皇欲以刑罰安定國家,最終山河破碎,一切不復;漢文帝施惠于各個階層,廢除肉刑,使?jié)h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禮,小則君子以禮克己,大則國家以禮治國。正如孔子對“禮”與“法”的評論一樣:“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边@不僅適用于古代社會,而且對今天也有借鑒意義。
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傳·隱公十一年》
【素材化用】禮最直觀地體現(xiàn)在人與人的交往上。古有孔融讓梨,年齡雖小,禮法周到;曾子避席,恭謹接受師者教誨。今有毛澤東回韶山為老人敬酒,只為尊老敬賢??芍?,要知書達理,更應知書達“禮”,正所謂“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禮事//古今大觀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魯、衛(wèi)、曹四國使臣。湊巧,這四位使臣在生理上都有點缺陷:郤克瞎了一只眼,季孫父是個禿子,孫良夫的腳有點瘸,而公子首駝背。輕浮的齊頃公為捉弄這四位使臣,事先安排了與這四位使臣有著同樣缺陷的人陪同前往。接見的那天,當四國使臣走進宮門時,宮女們發(fā)出陣陣笑聲。四國使臣知道齊頃公戲弄他們后,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后請兵伐齊。四年后,四國聯(lián)合討伐齊國,齊國大敗,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zhàn)”。
【片段速寫】禮節(jié),不是恪守規(guī)矩,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進而表現(xiàn)在行動中。如果齊頃公能認識到這點,便會以周到的禮節(jié)、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來訪的四國使臣,齊國也不至于淪落到被聯(lián)合討伐的下場。
【適用話題】禮節(jié)與禮貌/尊重/因小失大
以典祭,揚禮節(jié)
2016年2月8日,在蕪湖方特東方神畫主題公園內(nèi),一場大型的漢式祈福迎新大典精彩亮相。演藝人員身著漢服,焚香設臺祭天,祈福祖國強盛,國泰民安。當日,整場祈福迎新大典遵照嚴格的皇家儀式,由祭天儀仗、祈福儀仗等6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演藝人員與現(xiàn)場游客們熱情互動穿越千年,重現(xiàn)漢帝皇家祈福盛況。此次大典活動將漢文化與傳統(tǒng)祭祀相結合,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祭祀傳統(tǒng)文化,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追思之情。
【片段速寫】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民族精神資源。中華民族的騰飛需要大力提升整體民族素質(zhì),革除種種不文明、不講禮的現(xiàn)象。
【適用話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禮的新生/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適用性
禮事//一家之言
在餐桌上,中國人的禮儀體現(xiàn)在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在餐桌上,同樣也是家庭長輩和晚輩交流的好時機:長輩給晚輩提出建議,指點晚輩行為的對錯。
▲辛酉生《也說老規(guī)矩》
日常吃飯敲碗邊是沒禮貌的,顧客在飯館吃飯敲碗邊是對伙計不滿意。梁實秋先生回憶,他小時候有次隨父外出吃飯,小孩無聊拿筷子敲碗邊,他父親馬上制止,說這是罵伙計的行為。不一會兒就看見給他們服務的飯館伙計,背著鋪蓋卷兒從前面走出去了。當然,一會兒伙計還會從后門回來,只是做做樣子。這是當年飯館的規(guī)矩,算得上是對“顧客是上帝”的最佳注腳。
喪禮首先是一種儀式,正如有學者概括:“儀式,就是通過包孕性強、極富意味的、有象征意義的程序和形式,使有意義的事情或偉大的事物能夠擁有一種偉大的時刻,以此獲得神圣、莊嚴與尊重?!?/p>
▲余秋雨(著名學者)
周禮對于中華文明來說是第一次把行政規(guī)矩、倫理規(guī)矩、社會規(guī)矩、行為規(guī)矩定下來的禮制。這種禮制建立以后,文明就有了一種行為模式。觀念不能傳承,但是行為模式是可以傳承的。比如,一個老人去世,老人的觀念不能傳承,但是老人給家里人立下的規(guī)矩可以傳承,這個規(guī)矩就是“禮”。
不論是以漢服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從當今發(fā)掘漢服價值的角度來看,漢服作為一種民族傳統(tǒng)服飾,其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相應的禮制結合在一起的。今天的年輕人著漢服,在編鐘鼓樂聲中“加冠”“拜師”“拜父母”,正是某些傳統(tǒng)價值的復蘇和體現(xiàn)。
▲宋辰逸 《漢服之禮》
“著漢服,行漢禮,乃告世人,何為華夏?禮曰: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睗h服文化的理念是“天人合一”。漢服之美,美在衣裳,更美在文化。漢服的衣口很寬大,體現(xiàn)了漢族服飾的內(nèi)涵是寬厚包容。如今,雖然我們告別了寬袍長袖,但衣冠整潔依舊為服飾之禮;我們把袖袂裝進了歷史的衣柜,但端莊挺拔仍是國人判斷美丑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