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桂平
學生習作的評改,是習作指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在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對每個學生的習作精批細改,從字、詞、句的修改,到眉批、總批都細致周到,看起來“滿堂紅”。這種做法的結果收效甚微,相當一部分學生只看習作的最終成績,對于教師的圈圈點點和批語視而不見,即使有個別學生看了教師的批語也未必讀懂教師的良苦用心。教師的“精批細改”如“一江春水”付諸東流,幾乎是“勞而少功”。要想改變這樣的現狀,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到習作評改中,還學生作文批改的權利,讓學生成為評改的主人。
一、自改作文,好處多多
張祖慶教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說過:“當前模式化的習作講評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管什么題材、體裁的文章,教師講評的套路就是‘欣賞—挑刺—練習,標題、句子、段落、節(jié)奏感、新鮮感,花樣多多。寫人的文章這樣講;寫事的文章也這樣講;寫景的文章還是這樣講。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習作講評,存在這很多弊端,它淡化了文體特征,模糊了文體面貌,根本不能做到對癥下藥?!?/p>
而讓學生參與到習作評改,首先有利于學生樹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習作修改理念,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關于“修改”在生活中的意義的理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讓學生參與修改,從字、詞、句到篇章結構,可以說是二次閱讀和二次習作,很多學生習作完稿后看都不看就上交,自改就彌補了這一缺憾。文章不厭自回讀,刪減、添、糾錯成了自改過程中的自我意識的行為。第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互幫互助,修改中可欣賞同伴的好詞佳句,找到自己的不足,學會科學地評價自己和別人,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健全人格,共同提高。幫助學生樹立修改習作的意識,掌握習作和修改習作的方法。“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此知深”,習作教學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時機,即時評改
教師都想把每一個學生培養(yǎng)成小作家,期待他們能夠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因此,在習作練習中,教師對習作有了更高的標準,要求語言、措辭的表述更加生動、優(yōu)美,強調習作的思想性,這樣的習作教學使學生難以承受,造成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兒童習作只要表達清楚,抒發(fā)真情,文通字順即可。評價習作,不妨讓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在互動中不斷提升習作素養(yǎng)?!弊寣W生參與到習作評改中來,教師要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分享快樂的機會。
1.巡視面批
在習作課上,學生寫作時,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和幫助。隨時和學生討論習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別字和病句。至于具體的錯誤,則由學生自己去查、去改,把改錯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細心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還是不能發(fā)現錯誤,再給予指導。這樣當場面批,糾正錯誤,效率高,學生也樂意接受。
2.朗讀評改
在學生初步完成習作后,教師請一位學生朗讀自己的文章,同時就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提出問題,請其他學生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激發(fā)學生評析文章的興趣。
三、學生自改,方法多元
在習作評改課上,采取多元互動評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當然,在學生自改之前要先教會他們使用修改符號,使修改能省時高效,方便快捷。具體方法和步驟如下:
1.咬文嚼字,同桌批改
學生在拿到其他同學的作文后,教師應該把批改作文的原則、要求、重點和具體要求告訴學生。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要求他的學生從十個方面對作文進行批改并寫出評語,依次是:(1)格式是否正確;(2)卷面是否清潔;(3)幾個錯別字;(4)有幾處病句;(5)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確;(7)看文章的選材;(8)看文章的結構;(9)看表達方式;(10)看語言是否簡練、流暢、深刻等。教師可以逐步要求學生用以上10條標準進行批改,這樣學生從寫作的最低要求——格式、書寫、錯別字、標點、語句等加以批改,然后再過渡到較高要求,如文章的立意、選材、結構、語言表達等。教師可根據不同的作文題目、單元作文習作要求作一些重點講解指導,但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求學生在批閱過程中進行點評,在文章后寫上總評,批后右下位置寫上批改人姓名,姓名下寫批改時間。最后,在作文題目的右側寫作文等級。另外,在批閱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用常用的批改符號進行修改。
2.小組交流,自修互改
學生自修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中,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優(yōu)等生能幫助學困生修改和評析習作,但不愿意把自己的習作拿給學困生改,學困生也不會給優(yōu)等生的習作寫評價性語言;二是會出現“專撿好聽話”和“攻擊性語言”的點評。對于這兩個問題,我一般會安排(下轉第171頁)
(上接第150頁)四人一組,按學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勻。每組安排一個寫作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批改小組長,讓他們完成三項任務:從習作中摘錄用得好的詞語:從習作中摘錄用得好的句子;在習作上寫下鑒賞性語言。由于學生的作文水平有限,一人很難將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都發(fā)現,所以,將自己批改的作文及批改建議讀給其他三位同學聽,看有沒有其他意見或建議,從而檢驗自己對他人作文的批改能力。若有不同見解,可請教于教師。然后,互推佳作,班級交流。
3.集體批改、交流收獲
在互相批改和小組交流完成以后,每組推薦1~2篇文章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賞析學習。教師將小組推薦的代表性作文,用實物投影儀放映出來,組織學生集體評改,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4.自己修改、評價打分
集體評改之后,學生對本次作文進行小結,就一些共性問題作簡明提示。再出示評分標準,讓學生根據標準給自己的習作打分、評星或評等級。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6”可以定這樣的標準(滿分五星):(1)能介紹文具的特點和用途,語句通順連貫,評2星;(2)能運用一些好詞好句和修辭手法,評2星;(3)書寫工整,評1星。評分以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修改作文,做到查漏補缺。修改之后,與修改前的文章進行比較,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在今后的寫作中揚長避短,明確努力方向,提高寫作能力。
5.作文后記、教師簡評
當一篇習作經過學生寫作、師生評改、學生自改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學生寫作文的后記。只有經??偨Y得失,才會不斷進步,每訓練一次作文,寫作水平就會有較大提高。一開始,也許師生不習慣,為了打開局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寫,內容不拘一格,只要寫出來就予以肯定;進而,要求提高“后記”質量,做到有話即長,無話則短,一定要實際、中肯,言之有物。通過以上步驟后,教師再把習作收上來,瀏覽一遍,對未評到的優(yōu)缺點給予補充,對錯評的予以更正,對有分歧的意見給予裁決。然后進行等級評定。最后,讓學生把習作發(fā)表在班級學習園地上,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習作評改要想做到實效,只要堅持下去,在習作課上做到即時評改;評改課上,多元互動評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習作評改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評改自己的習作,讓學生在評改自己的習作、研習評改他人習作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