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璋同
曾聽某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在與人對話時說:“你家父可好?……我令妹已經(jīng)……”這樣的常識性錯誤,出在一位重要的公眾人物——媒體人員身上,著實令人遺憾。
古人多用謙辭。如:稱自己兒女為犬子、犬女;稱自己妻子為賤內(nèi),文雅些的便稱拙荊。介紹自己家人,“家”和“舍” 是最常用的字:“家”是用來稱比自己輩分高或年長的活著的親人的,如家父、家母、家嚴、家慈、家兄、家叔等;“舍” 是用來稱比自己年幼或輩分低的活著的親人的,如舍弟、舍妹、舍侄等。家、舍都含有謙恭平常之意,比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陳思王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當然也有例外:西周時,有個詩人姓家,名父(讀音如甫)?!对娊?jīng)·小雅·節(jié)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誦,以究王讻。”這里的“父”為人名,字同“甫”,意為男子之美稱。據(jù)此類推,絕不可把“漁父”說成“打魚人的父親”。
“令”是個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三直杠合成的三角形,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聽命。《說文解字》釋“令”為:“發(fā)號也,從亼卪。”“卪”讀音如節(jié),為符信,起節(jié)制指揮作用。“令”引申為敬意,屬敬辭,應當用于稱謂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愛、令郎等。明白了這些,就不會因誤用而鬧笑話了。
(作者單位:新沂市詩文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