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
【摘 要】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形式從單一化變?yōu)槎鄻踊?。教師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探究。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改進實驗教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生本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245-02
實驗教學,對于教師不僅在于完成實驗,更重要是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直觀與趣味的情景,在揭示科學對稱、統(tǒng)一、變化與和諧之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打開科學殿堂的大門,去挖掘改造自然的知識寶藏。
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這就是新課標的理念,是新的教學觀。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化學實驗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是出色的導演、激勵者,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更不是一個提供現(xiàn)成結論的人。
一、關注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訓練,體驗探究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比如在初中化學“定量認識化學變化”的知識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化學實驗探究過程為:“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改變?是增大、減小還是不變?) “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后,其總質量不變) “進行實驗,觀察實驗”(在密閉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相等;在密閉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鹽酸,充分反應放出的氣體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觀察變化前后質量是否相等) “學生討論,啟發(fā)思考” “交流表達,拓展遷移”(結論: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保持不變)。正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使得探究性實驗教學得以成功,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學生經過這一系列探究性問題的實驗、思考、分析后,從而得出質量守恒的規(guī)律 。
二、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以前,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這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行的新課程化學教學變“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制取氧氣》的教學中學習有關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就可以采用探索性實驗,通過實驗教學了解到用高錳酸鉀與過氧化氫在制取氧氣操作上的不同方面知識,從而掌握實驗室制氧氣的相關知識。這種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實驗的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采用多種實驗方法,活躍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1、實驗游戲化:“寓教于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都是從游戲中開始的,因此在“用簡單的實驗方法區(qū)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合成纖維織成的布料”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2、可將部分演示實驗制作成一些課件,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等電化教學設施的再顯性,重現(xiàn)實驗的基本情況,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識和內容。如《用實驗方法將氧化鐵中的鐵還原出來》的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動畫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掌握知識。
3、對于學生分組實驗,我們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應當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勇于實踐,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實驗原理、多種儀器、藥品、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允許教師根據不同的實驗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比如:對于中學化學教學中有關幾種物質如H2、 O2、Cl2、CO2、NH3等的實驗室制備,應當引導學生從反應原理、反應物狀態(tài)、收集方法、制取裝置等方面加以思考、分析,尋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通過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嚴密觀察和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主動研究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提出一系列實際問題,如化學教材中研究性學習課題“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資源蘊藏情況及燃燒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對家庭燃料的選擇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燒提出自己的看法”、“調查本地區(qū)固體廢棄物的主要品種和回收價值”等。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探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求知、探索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鉆研教材合理改進和補充實驗
教師要努力挖掘蘊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學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實驗,對現(xiàn)象不明顯、效果不好的實驗進行必要的改進。這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反復進行實驗研究,尋求現(xiàn)象最明顯的實驗途徑。教師還可以將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識點設計成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探究,使實驗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在序言課中添加“秘密情報”、“魔棒點燈”、“清水變牛奶”等試驗;在教學“物質溶解吸熱和放熱”時,把教材中的實驗改為在接近沸騰的熱水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在沸騰的水中加入硝酸銨固體;在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設計向裝滿二氧化碳的軟膠瓶中倒入等體積的水和二氧化碳振蕩等。在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實驗探究時,設計探究問題的難度要恰當,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幫學生打好進行科學探究必備的知識基礎。通過實驗,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總之,讓探究走入課堂,讓探究激活課堂,讓學生從中悟出探究學習的真諦,讓他們自然而然地以主人身份投入到化學學習活動中,相信化學會因為探究而充滿生本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