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偉
【摘 要】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意識到英語不僅是一門世界通用的工具語言,同時也承載著文化傳播、文化交流的重要職能,意識到英語的學習不應脫離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否則無法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本文從我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通過分析中西方文化的若干差異,探討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
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工具語言,同時承載著文化傳播、文化交流的職能,這種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傳播和交流,而是交互的全方面的傳播和交流。英語習得者在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必須打破自身文化背景、文化傳統(tǒng)的局限,理解、學習英語中蘊含的優(yōu)秀文化信息,同時傳自身的優(yōu)秀文化。大學英語教學作為我們國家英語教學的高階,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揉入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宗教信仰、歷史典故、風俗人情、習慣用語等文化背景,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 跨文化交際的含義
跨文化交際,即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來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者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進行有效、得體的互動交流的過程,涉及到語言學、傳播學、文化學、傳播學等諸多學科的內(nèi)容。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有著多樣化的文化或歷史傳承,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這些都會對跨文化交際造成不同的影響。
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交流和溝通,因此我們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除了英語的基本技能,如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之外,必須重視將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融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的積極理解與欣賞,比較我們的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的差異所在,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技能,減少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遇到的文化障礙和受到的文化沖擊,從而進行有效得體的互動交流。
2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意義
2.1 有效消除交流障礙,防止交際摩擦
如上文所述,不同國家地區(qū),其文化、歷史、習俗都有很大不同,甚至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取向上也存在差異。我們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對方的風俗習慣,不了解對方的俗語諺語等,有可能會無法正確解讀對方語言所包含的信息,也無法向?qū)Ψ綔蚀_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造成誤解,形成交流障礙,嚴重者甚至會升級為交際摩擦,以致出現(xiàn)沖突。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能有效的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2.2 開拓學生視野,增加語言知識儲備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要求學生自發(fā)自覺的去了解英語國家社會制度、歷史文化背景、語言運用習慣等方面的內(nèi)容,了解我們的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的區(qū)別所在,接受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種種差異,學著用native speaker的思維方式去進行思維,學習對方文化的精華,摒棄其糟粕,有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和英語相關知識的儲備。
3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3.1 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一直沒有擺脫教師處于權(quán)威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收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主要目的仍是為了應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是研究生入學英語測試。這就導致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其重點重心放在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上,自動忽略了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與吸收。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也沒有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的傳授有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有其客觀原因。首先,大多數(shù)學校因客觀條件限制,大學英語的教學通常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大的授課班級人數(shù)甚至達到八九十人,這使得任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一對一,或是學生們之間用英語進行會話訓練的機會大大減少。其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不甚合理,課時少,教學任務重。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教師要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不得不有所取舍。再次,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受幾十年來英語教學傳統(tǒng)的影響,學生們只注重英語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活動發(fā)生的主要區(qū)域局限于教室,學習活動的對象局限于大學英語課本,離開了英語課堂,立刻回歸母語世界,所以學生們的思維方式無法轉(zhuǎn)變,仍然是漢語式的思維。
3.2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首先,教師應當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理念,認識到跨文化交際意識對我們的重要意義,通過接受系統(tǒng)、專業(yè)的訓練,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與積累,擴充自身的英語知識層面,以適應跨文化交際教學對于教學者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英語基礎知識如詞匯、語法等的教學,還應結(jié)合教材,恰當、適時引入相關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克服母語帶來的思維障礙,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行文化對比的意識,引導學生了解文化差異,使學生既能接受對方不同的文化,也能在語言中包含我們自己的文化,減少文化沖擊給學生帶來的理解障礙。
其次,教師應當努力改善英語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交流的情境。我們的學生在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往往先把聽到的英語句子翻譯成漢語,然后想好怎么應對,再把應對的話翻譯成漢語,往往詞不達意,擺脫不了漢語思維模式帶來的障礙。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努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和交流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角等活動,鼓勵學生與以英語為母語者多進行交流,鼓勵學生互相進行交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英文原版讀物,鼓勵學生選取優(yōu)秀的英語影視作品反復觀看,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甚至話劇排演等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如網(wǎng)絡、廣播等,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較為真實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了解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日常生活和交流方式,為學生能準確、得體的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基礎。
最后,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英語學習不應是簡單、反復的記憶活動,這種方式效率低下,費時費力。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令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接觸、接受其他國家地區(qū)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讓他們樂在其中,無疑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用英語進行準確、得體的交際,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將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除了要重視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培養(yǎng)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體現(xiàn)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這樣才能使跨文化交際者在交際過程中減少由于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帶來的誤解等交流障礙,減少文化沖擊帶來的交流沖突,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準確、得體、順利的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宋莉.跨文化交際導論[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潘玥.淺談高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6(1).
[4]連穎.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5).
[5]牟薇薇.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綏化學院學報,2009(1).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