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茂紅
我們知道,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教師過多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那么,教師該如何結合自身的學科,進行生命教育呢?
每一門學科,都包含有一些生命教育的因素,關鍵是我們如何進行挖掘和利用。比如地理學科,當我們教授大陸漂移說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大陸漂移說的內容、發(fā)展過程,而且要滲透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魏格納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凹凸竟是如此的吻合,隨后,他開始了大陸漂移的研究。為了尋找證據(jù),魏格納獨自前往格陵蘭島探險考察,途中不幸遇難。魏格納為什么能做到這些呢?從他與大陸漂移說的故事中,我們引導學生思考:你能受到哪些啟發(fā)?關于魏格納獻身科學的行為,你有什么要說的?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認識到,對于科學要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努力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魏格納沒有在探險考察中遇難,對于地理科學,他就有可能繼續(xù)作出貢獻,這不就更好嗎?這樣一來,教師就把生命教育滲透于地理知識的學習中了。
再比如,當我們引導學生學習板塊構造學說時,我們不只是讓學生知道學說的內容就夠了,還要讓學生能在地圖上指出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方,這些交界地帶比較活躍,容易出現(xiàn)火山噴發(fā)和地震。2008年我國發(fā)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的損失。那么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學生經(jīng)過討論,認為要盡自己的努力支援災區(qū)人民。面對地震,最好的辦法是防御,那對于學生來說,又該如何防御地震呢?當然我們要立志學習,將來才有可能、有機會研究地震,找到預測、防御地震的科學方法,就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國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但前提條件是要有生命的存在,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又何談貢獻呢?我們不僅要愛惜自己的生命,還要愛惜他人的生命。這樣的引導,自然就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
當我們學到長江三角洲水鄉(xiāng)的文化特色與旅游資源時,面對那么多優(yōu)美的風景,學生自然心生向往之情,繼而產(chǎn)生熱愛自然美景、熱愛祖國之情。教師適時引導:美景期待你去欣賞,祖國需要你去建設,我們只有珍愛生命、提高素質,努力向上才能實現(xiàn)理想。這樣,生命教育便滲透進來了。
這僅是我們列舉的幾個例子,每門學科中都蘊涵了許許多多生命教育的因素,讓我們都來做教育的有心人,融生命教育于學科教學中,促使學生更好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