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書
詩詞不能脫離現(xiàn)實,詩人既要熱愛現(xiàn)實生活,又要反映現(xiàn)實生活。從漢司馬、到唐韓柳、到宋蘇軾,歷史上,凡有成就的文學大家,往往同他坎坷起伏的人生經歷有關聯(lián)。憤懣出佳作,憂傷出絕唱。我們讀詩人吳洪激先生《詞林札記》,也有這樣的感觸。他的精品力作,始終伴隨他人生坎坷起伏,并在跌宕中層出不窮。
今年,吳洪激先生已古稀高齡。從他的《詞林札記》里,我們知道他的人生經歷了三道坎坷。其詩詞藝術成就,一次比一次更成熟,更壯闊。他是以坎坷修養(yǎng)人生,開辟未來;以詩詞修煉文學,力出精品。在傳奇中,煉鑄了詩人的成功與輝煌。
1957年,算是他第一個坎坷。這年整風反右,許多詩人墨客,因大鳴大放受到沖擊。吳先生也不例外??伤吘箯拈_始思想轉不過彎來,到后來還勸導友人:“五更風里何須咽。重上征途,和淚報家國。”他胸懷報國大志,雖未劃為右派,但在后來的各項政治運動中,始終是揮不去的陰影。當時,他被當權者宣布撤銷團總支書記,開除團籍。但后來入黨時,經調查取證,純屬子虛烏有。他在《惜分飛·有感于背二十余年黑鍋》中寫道:“五七年開除團籍,底事??M心里?!瓟噥y心頭千萬緒,……哪知是一場兒戲。”因此,詩人高吟:“撩開薄霧,長空朗朗,宇宙泛清波?!辈唤l(fā)出人生感嘆:“人道月如梭,那便是、天宮奈何。”(《太常引·望月》)使讀者深知,不僅包含那唐代詩人杜荀鶴所題《蠶婦》“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詩意,在向不合理社會發(fā)出的控告,而是仿佛把人帶進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千古絕唱的境地。一個“蠶婦”、一個“底事”、一個“人道是”,使吳先生的詞,穿透唐宋詩詞文風,跨越了“空頭政治掛帥”與“東風浩蕩凱歌飄”的口號式年代,進而形成詩詞藝術新高度。這不正是我們今天倡導:真正詩人,應借鑒與繼承過去古樸、浪漫、嘲諷、精致的風格,形成多視角、多角度、多層次的思想奔放。
1977年,是他第二個坎坷。鑒于過去,吳先生本想遠離政治生活,但詩詞根蒂與文學情懷的天然屬性,使他又不能回避現(xiàn)時生活,又不能逃避當時的那種政治生態(tài)。他立志服務人民,以文報國。為取得文學上更大的成就,他奮筆耕耘,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大別山傳奇》。這本來是歌頌大別山人民,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流芳青史的佳作,珠江電影制片廠還準備拍成電影,可偏偏陷入了那里的一場政治斗爭,被當作“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和事”,并在全縣20萬人廣播大會上宣布對其停職審查,并關押八個月。然而,吳先生保持對共產黨、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吟詩填詞,聊解心中憤懣,緩解人生傷勢,始終堅信正義一定會驅除邪惡,把詩詞作為精神灑脫的港灣。我們讀吳先生《詞林札記》后,能從中領悟到他的無奈,能從中感知到他對未來的深情渴望,能從中觸摸到他對詩詞藝術的不懈追求。如《江城子·五月》:“風生五月雨茫茫,起蕭墻,費思量。一部傳奇、豈有此能量。……”還有《青玉案·寄意》:“……卷簾孤立,關窗閑坐,真?zhèn)€看誰錯?!”《搗練子·無題》:“故邑桃花開落盡,愁隨流水入城中?!边@里面,既有吳先生的骨氣、涵養(yǎng)、雅趣、雅量,又能看得出他在對詞精心雕鑿,充滿堅韌、頑強和慷慨。這不正是我們當下所倡導的:詩詞應穿越詩人的心靈深處,來洞察、感召、描繪、剖析和揭示波瀾壯闊的社會心跳,進而形成獨特的一種藝術風格么!
1979年,是他第三個坎坷。也是吳先生放逐沱湖后,那坎坷人生發(fā)生根本性的理性轉折,使詩詞藝術成就,開創(chuàng)碩豐的新天地。他從“富貴非吾意”“正倚欄、銷盡英雄氣”中,在“悵然回首癡凝睇”里,“不合時宜休較計,微笑拂衣坐起”(《金縷曲·放逐沱湖》),開始“試春衣,重揮筆”(《三字令·夜宿小池堤防別墅》)!他借秋楓紅葉,高吟:“獨立秋風未染塵,不把時光誤?!保ā恫匪阕印さ髻x》)很顯然,此時的他,樸實、自然、真切,在詞根里,已完全拋棄了北宋詞人秦觀那種:“桃花望斷無尋處”“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踏莎行·郴州旅舍》)哀苦凄厲的詞心;完全丟掉了個人意氣,拂去了歷史塵煙,丟掉了無數(shù)憂愁,意氣風發(fā),豪情萬丈,沐浴改革開放的春天,寫下了許多超越古人的錦繡詩篇。如“一代國威振,萬里碧云天”(《水調歌頭·喜慶香港回歸》),“須記取,人生成敗,全然奮發(fā)圖強”(《漢宮春·黃梅故居》)。特別在67歲時寫下《鳳凰臺上憶吹簫·生日》:“傾注余年心力,為律學、薪火傳承。”還以黃岡各縣、市、區(qū)、場冠名,寫下12首《醉鄉(xiāng)春》:“千載古城新照。”“仰將軍,老區(qū)廣大乾坤??!”“本草千年未老?!薄肮扔昃G醅烹灶?!薄鞍謇跣Q絲香醪?!钡鹊取_@些樸素而精彩的詞句,如翠玉串珠,價值超然,引人入勝,組成了黃岡市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合唱,開辟與形成了中國古詩詞由“田園(鄉(xiāng)土)”邁向“城市(城鎮(zhèn))”的城市文學新概念。從吳先生這些詞里,我們看到了他目光犀利,既承古又創(chuàng)新,既抓住一點又任情揮灑,顯然是詞的經典“環(huán)保套餐”。這正是當今我們倡導的:詩人既要承繼傳統(tǒng),又要大膽創(chuàng)新,根植現(xiàn)實生活,以正能量排除“銅臭氣”,以原生態(tài)升華為新常態(tài),使作品有熱度、有高度、有深度,給人以正能量,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fā)生偏差”(摘自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
讀詩人吳洪激先生《詞林札記》,我們深感他的作品,充滿憂患意識,充滿生活情趣,充滿傳承古典詩詞的責任擔當。可見,吳先生的人生坎坷經歷,是歷史賜予他的一筆巨大財富,是他安放詞根的美好精神文化的家園。
(作者系東坡赤壁詩社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