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東 羅杏
[摘 要]通過國內外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和成因的分析,從全球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具有世界公民素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新模式,以探究、合作、綜合實踐等策略性變革,多維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新模式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8-004
數學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學科。世界上發(fā)達國家的數學教學突出了學生世界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但我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沒有突出學生這方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且相關問題較突出,因此需要我們進行改革。西大君武小學引入全球教育理念,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全球公民素養(yǎng)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成效顯著。
一、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仍局限于計算和書面解題上。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實質上還是“應試教育”,主要靠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拿到高分,學生和教師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長遠發(fā)展目標。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大行其道,造成學生“高分低能”。而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將學生的生活封閉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上,使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
針對上述弊端,近年來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將原來的數學“雙基”變成“四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并提出數學“四能”的培養(yǎng),即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xiàn)實是,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穿新鞋走老路,仍以教師講解傳授,學生模仿做題為主,造成學生能力單一、知識與應用脫節(jié),導致我國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的學生。因此,我們有責任改掉應試教育陋習,結合我們自身的辦學優(yōu)勢,彌補不足。
二、全球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索
(一)實施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世界公民素養(yǎng)
學生學習的第一目標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方法、能力和素養(yǎng)。探究式教學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讓學生經歷體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進行有效討論,批判思考。這些正是全球教育理念下培養(yǎng)世界公民所需要具備的素養(yǎng)。
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以“解決問題”為教學內容的兩種課堂教學策略。
[案例]一路公交車載著乘客到站了,先下來5名乘客,又上來8名乘客,這時車上有12名乘客,你知道車上原來有多少名乘客嗎?
策略一:傳統(tǒng)的啟發(fā)式教學。
(1)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 教師問題引導:
問題一 先下來的5名乘客,屬于原來車上的人數,想想車上人數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那么是用加法計算還是減法?
問題二 又上來的8名乘客,是否屬于原來車上的人數?那么是用加法計算還是減法?
(3)總結歸納方法:
方法一 現(xiàn)有的乘客人數+下車的乘客人數-上車的乘客人數=原有的乘客人數。
方法二 倒推還原法。
( )-5+8=12
12-8+5=9
策略二:探究式教學。
(1) 請學生們讀題后,用畫圖或模擬游戲的方式理解題意;
(2) 和同學交流你的方法,說明理由。
策略一美其名曰為“啟發(fā)式教學”,但學生并沒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對不擅長于靠聽覺學習的學生是多么的殘忍,長而久之,不僅學生的好奇心會被扼殺,學習信心也會被撲滅。
策略二的探究式教學則改變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多元思維得到釋放。學生在經歷主動探究學習,獲取知識方法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給予學生發(fā)展原動力,進而激發(fā)其去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這正是全球教育倡導的多元、尊重與包容。
(二)實施合作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合作能力
全球教育的理念是培養(yǎng)具有合作精神的國際公民,為此我們的教學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我們學校倡導不同學科間、不同年級間、不同班級間的教師以及學生的交流合作。在教學中,我們賦予合作教學更寬廣的意義,包括教師間的合作、學生間的合作及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
1.教師間的合作
學校除了制訂有集體備課和研課議課制度外,還制訂了走班上課制度。走班上課是指幾位教師分別研究不同的項目內容,在上了本班的課后,又到另外班級上課,增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互相取長補短。例如,我們學校五年級組數學有6個教學班,3位數學教師,在教學“因數和倍數”單元時,把教學內容分為三部分:(1)因數和倍數;(2)2、5、3倍數的特征;(3)質數和合數。每位教師選擇一項內容進行深度研究,不僅上自己任課的班級,還到其他班級去上。這樣備課一個內容可以在六個班級共享。對授課教師來說,同一個教學方案在不同班級上課,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班級學生不同的特點以及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利用這個課例進行討論和反思,總結成功經驗,改進不足,提高教師教學的研究意識,在教與學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對學生來說,不再是每天只看到同一個老師面孔,而是同時接受不同的老師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教學,有幽默風趣的,也有嚴謹簡潔的,有利于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每天都有期待。學生也更加學會尊重,吸收每個老師的優(yōu)點;學會包容、適應和接納不同老師的特點和不足。
2.學生間的合作
學生間的合作形式也從班級小組走向不同班級、不同年級。我們在班級里經??吹綄W習小組一起制訂和討論數學活動方案,互助學習小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助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互相糾正作業(yè)錯誤;高年級學生輔導低年級學生學習和批改作業(yè)。這樣的合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學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樂,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學生變得謙虛、友善、自信,并且提高了合作能力。
3.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
在合作課堂中,有時我們看到教室里,教師坐在教室后面,講臺上上課的是學生“小老師”;有時是分組學習,每個組長帶領小組同學在有序地展開討論,只有全組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才來請教老師。課堂不再是由教師一人來主宰,而是師生群策群力。例如,在上“解方程”單元復習課時,教師和幾個學生合作完成的“解方程思維地圖”(下圖)教學掛圖。在師生合作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了引導的作用,通過總結和整理使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學生則發(fā)揮了這個年齡孩子所特有的直觀想象力,妙筆生輝,讓數學變得有趣。師生經常性地合作,既能讓教師在學生身上得到源源不斷的教學靈感,從而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同時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探索精神。
(三)開展綜合實踐,促進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發(fā)展
一切學問都是從生活中來的,能把知識在生活中再創(chuàng)造和運用,是學生最具有價值的能力?!皩W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比蚪逃砟顝娬{學生的發(fā)展,數學綜合實踐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我們學校制定每周至少一節(jié)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師們發(fā)揮教學智慧,把教材學習內容拓展,延伸到生活各個領域。
例如,按數學教材內容,針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解決問題四大領域,我們學校數學組開發(fā)了幾個經典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如(1)小鬼當家;(2)小小設計師;(3)小小調查員;(4)尋找身邊的數學。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經驗、能力等特點,制訂好活動方案,并且爭取得到家長、社會各個方面的理解與支持。這樣, 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得到有效指導,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樂趣和價值,及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魅力。
三、全球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成效
在實踐全球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開發(fā)補充了很多有價值的關注地球、關注環(huán)境、關注人類的全球教育主題內容。學校教師間教育研究共同體意識更加強烈,形成學科整合教學特色。數學教學煥發(fā)新的活力,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個性特長得到發(fā)展,面對復雜問題敢于探究,能采取有效策略,進行合作實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大提高。為學生適應未來世界環(huán)境變化,自信從容地解決新問題,走向社會,參與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