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動
福建長汀西門外羅漢嶺下,那座大宅院里的幾棵老樟樹和兩棵百年松柏在風雨中傲然挺立,給人一種滄桑之感。這里就是瞿秋白被關押處。
當年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部就駐扎在這個大院里,瞿秋白被關押在院東面的一個廂房里。木牌上書寫著瞿秋白1935年5月至6月關押處。這是一間磚木結構、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靠南的木窗中間有數根木柵欄,窗前有一張書桌,桌上擺放著一盞油燈、幾支毛筆和一方硯臺。
據小木牌上的文字介紹,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每天除了刻圖章或與人談話外,大部分時間是伏案寫字。他以漂亮的行書寫下了那篇聞名遐邇的《多余的話》。這是一個赤誠君子的心靈獨白,亦是一篇赤裸裸的精神剖析。我們從中看到了作者經歷的人生悲情和其所堅守的人格操守,甚至是他思考的關于一生獻身革命事業(yè)的歷史教訓。文章語言委婉,感情凄切,是一篇傾訴心緒的真情文字。
瞿秋白靠在木椅上,透過木柵欄,遙望著高遠的蒼穹,他的思緒回到了確立共產主義信仰之初的情景。1921年初冬,作為《晨報》特派記者,抵達莫斯科參加了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聆聽了偉人列寧作的報告,瞿秋白深為震撼,夜以繼日地趕寫出長篇通訊《共產主義之人間化》。不久,他又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鼓足勇氣在走廊里追上列寧要求采訪,列寧微笑著與他進行了簡短的交流,由于會務繁忙,列寧推薦瞿秋白幾篇文章,請他參考,便匆忙告辭。
回到故鄉(xiāng),瞿秋白任《新青年》主編、《向導》編輯,極力鼓吹馬列。他深情地寫下了《新俄游記》、《赤都心史》等介紹蘇聯(lián)社會主義革命的書籍,文章發(fā)表后,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一支纖筆力量巨大,影響深遠。1922年,瞿秋白經張?zhí)捉榻B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五年后的夏天,他被推上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的高位。其間,他參與決定和指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等百余次起義。
蔣介石獲悉瞿秋白被捕的消息后,即刻令中統(tǒng)局派人趕赴福建長汀做勸降工作。他們許以優(yōu)厚條件勸說瞿秋白脫離共產黨,并交出共產黨內部的組織情況,瞿秋白斷然拒絕。特派員又游說,不必發(fā)表反共聲明和自首書,只要答應到南京政府去擔任翻譯,或做大學教授亦可,瞿秋白沉默對之。特派員最后說:“中央是愛惜你的才學,我們才遠道而來,你的家屬也很想念你?!宾那锇灼届o地說:“我死就死,何必講這些呢?”
蔣介石召集官員商議如何處置瞿秋白,戴季陶叫囂: “此人赤化了千萬青年,這樣的人不殺,殺誰?”6月17日,宋希濂師長接到電令:“著即將瞿秋白就地處決具報?!币畛?時許,向參謀長來到瞿秋白關押處,遞上蔣介石的電令,瞿秋白看罷電令,面色不改,從容淡定。他匆匆寫完絕命書,于9時20分,走出了小木屋,他冷靜地掃視著道路兩邊的圍觀人群,神態(tài)自若地緩步從容地走向刑場。
瞿秋白戴著細巧的眼鏡,身著黑色對襟衫,下身穿白布低膝短褲,腳穿黑線襪和黑布鞋,戴著手銬腳鐐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中山公園。在場的圍觀者見共產黨領袖面對死刑,那種視死如歸的風骨氣節(jié),令人震撼,更為動容。
瞿秋白參加革命走到今天臨刑的地步,他沒有后悔。1930年,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領導職務。革命初期,或許瞿秋白等領導人沒有經驗患了左傾幼稚病,王明卻在黨內進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面對迫害,瞿秋白像中國歷史上的文人一樣,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忍辱負重。
1931年夏天,瞿秋白來到上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大有回歸之感。他與馮雪峰、茅盾、夏衍等人從事革命文學創(chuàng)作,與魯迅先生更是酒逢知己,一見如故。他在上海的兩年間,寫下了許多犀利文字,深得魯迅和同仁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