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
除卻審題、立意,選材、用材也頗能見出學生寫作的功底。因此,日常教學中筆者常設計一些系列性的訓練,以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他們選材入文的能力。以下即為一場由片段作文開始的輔導。
一、“草枯鷹眼疾” ——發(fā)現(xiàn)問題
【素材卡片】
書法以外的顏真卿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除此以外,他的節(jié)操也為天下人所敬重。
安祿山反叛,在進軍的路線上,唐朝的官吏、將領紛紛投降或逃亡,唐玄宗曾哀嘆:“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雖然如此,效忠唐朝的忠臣義士還是有的。在河北以顏杲卿、顏真卿兄弟為代表。顏杲卿當時為常山太守,顏真卿為平原太守,并被忠義之士推舉為盟主。顏杲卿犧牲后,顏真卿領導義軍繼續(xù)作戰(zhàn)。
安史之亂平定之后,唐朝陷入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宰相盧杞向唐德宗建議派顏真卿去勸說叛變了的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重新效忠唐朝。顏真卿此時已八十多歲,但不以年老為由而逃避皇命。同時他也知道此行兇險無比,因此在出發(fā)前寫了一封訣別信給他兒子,希望他能為國盡忠,為家盡孝。顏真卿到李希烈軍中,李希烈勸顏真卿擁戴他稱帝,并將任命顏真卿為宰相。顏真卿聽后怒呵對方,以明己寧守節(jié)死而不受誘脅之志。李希烈被顏真卿視死如歸的精神所震懾,反而不敢立刻加以殺害,直到稱帝后,才將顏真卿縊殺。
(摘自《文史參考》)
【適用話題】
正義的力量、為藝與做人、忠誠等。
【片段寫作】
一、任選一個本素材適用的話題,立論。
二、就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述,用好本素材(200字以上)。
批改之后,情況如下——
(一)選擇第一個話題立論的,觀點有:
1.正義的力量能撼動敵人。
2.正義自會保護人(建議“保護”改為“引導”或者“鼓舞”)。
3.戰(zhàn)爭鑄就正義之魂(該生還運用了類比論證,值得肯定)。
(二)選擇第二個話題立論的,觀點有:
1.為藝與做人緊密關聯(lián)。
2.“藝”“義”應同行。
3.先做好人,再為佳藝。
4.唯胸懷天下,方能潑墨揮毫。
5.藝術家應有崇高的情懷(該生還運用了引用論證)。
6.文人不應躲在象牙塔里。
7.一個人的本性決定了其藝之高度與特點(該生還運用了對比論證)。
(三)選擇第三個話題立論的,觀點有:
1.人生在世,我們要做一個忠誠的人。
2.忠于自己,方能忠于事業(yè),忠于國家。
3.忠誠者,天下敬之(該生還運用了類比論證)。
4.忠誠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操守。
5.患難見忠誠。
6.忠誠使人無畏。
7.忠心不朽。
8.有限的利益與無限的忠誠之非必要關系。
盡管有些句子稍顯稚嫩,但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立論,已基本上消除了僅有話題而無觀點的毛病,這就是相對的進步。欣喜之余,一段漫不經(jīng)心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慮——
【文一】
做人要忠誠。
作為君王的臣子,就要一心忠于自己的君王。一臣不侍二主。這是一個忠臣的充要條件。顏真卿不僅寫得一手好書法,而且在做臣子方面絕對是一個忠臣。在安史之亂期間,在他的哥哥犧牲之后,他領導義軍繼續(xù)作戰(zhàn)。而在安史之亂之后,盡管他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但他還是接受了皇命,去讓李希烈重新效忠唐朝。面對李希烈的拒絕且要求他擁戴李希烈為帝時,他怒呵對方,表明自己寧愿守著節(jié)操而死也不愿意受誘惑脅迫的決心,這種精神震懾了李希烈。所以,一個忠誠的人擁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整段文字無序,無思。如能以修改、提升為切入點,引導全體學生關注素材入文的章法,應該具有普遍的積極意義。
二、“雪盡馬蹄輕”——探尋方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心靈空間同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聯(lián),生活圈子的寬窄有時會影響心靈空間的大??;也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心靈空間同外在生活空間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要我們心懷闊遠,哪怕空間再小,我們的生活天地依然無限寬廣。
你如何理解心靈空間和生活空間兩者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fā)情感,也可以發(fā)表議論。
這是一道近期寫過的考場作文題,現(xiàn)選取兩個精彩片段來讓同學們品析,并概括素材入文應遵循的基本章法。
【文二】
葉冠華《獨立的精神》前七段:
①生活的圈子越寬,心靈的空間便越廣闊嗎?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②倘若生活的圈子指的是人活動的范圍,那么終生不曾出過他居住的小鎮(zhèn),每天的活動精準單調(diào)到可以給其他人當作鐘表校對時間的康德,恐怕是只有一個小小的圈了。
③可是康德就是在這小小的圈里,構建了一套自己的哲學體系,被無數(shù)人膜拜。他的精神空間,就像他夜夜觀測的星空那般廣闊。
④倘若生活的圈子是指人交友的圈子,那么梭羅的圈幾乎是一個點了。他在瓦爾登湖畔時,最近的農(nóng)莊離他家都有一英里遠。他曾“整個下午坐在小木門前的空地上等候客人的光臨”,但是從來沒有等到過。
⑤但梭羅的精神空間因此而變小了嗎?恰相反,在這無人打擾的空寂時間里,他自食其力,自給自足,體味人生,感受自然。在《瓦爾登湖》中,他花了整整一個章節(jié)講述孤獨——一種人類最寶貴但如今近乎絕跡的東西。
⑥精神是獨立于肉體的,莊子最大的貢獻便是發(fā)現(xiàn)肉體是精神的監(jiān)獄,人要把精神從自己的肉體中解放出來。連肉體整個兒都被否定了,那些有關“生活”的名詞,就都可以消散了吧。
⑦如今的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頻繁,交流的方式也越來越簡便。于是,人的圈子變大了,生活的圈子變大了。然而整個社會卻變得膚淺了,網(wǎng)上到處是炫耀的身影,腐敗的或是黃色暴力的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毋庸置疑,大眾的整體精神空間變小了,變矮了。
【文三】
鄭占豪《靜謐中到達遠方》首和尾:
卡夫卡曾經(jīng)告誡:沒有必要走出屋子,你就坐在桌旁傾聽吧。甚至傾聽也不必,僅僅等待就行了。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靜和孤獨就好了。這個世界將會在你面前現(xiàn)出原形,不會是別的,它將如癡如醉地在你面前飄動。
…………
我就站在原來的地方。沒有什么阻擋,于靜謐中到達遠方。陽光從高空灑落下來,在這溫暖之中思緒慢慢散開,我看到不被時空束縛的場景,集合而來……
首先,葉文緊緊圍繞著寫作要求——“生活圈子”的“寬窄”和“心靈空間”的“大小”,以及本文的主題——“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來選用素材??档?、梭羅、莊子并不是第一次走進葉冠華同學的文章,只是每一次,他們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嚴格對應“生活圈子”之“窄”,畫橫線的句子則有力印證“心靈空間”之“大”,表達極為準確、到位。平常積累的素材,往往有一個比較寬泛的話題適用范圍,而欲將之運用到文章中,既合寫作要求,又合文章主題,就必須進行大刀闊斧而又精心細致地取舍,入文的標準便是——應主旨所需,此外,冷靜地去除,此之謂恰當取舍。
其次,葉文中畫線的句子貌似只在陳述主人公的生活或者思想,實則已巧妙地與“寬窄”“大小”形牽意連。在行文過程中,素材已不再是單純獨立的“素材”了,必須注意與全文的融合,故敘述應兼以闡釋。在學寫議論文的初級階段,不妨將這種闡釋理解為有意的拉拉、靠靠,甚至扭扭、扯扯——把所用材料和文章主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揭示、點明,由隱而顯,盡量做到合理拉靠。
關注葉文第①和第⑦段,還可發(fā)現(xiàn)作者開篇亮旨和適時呼應也做得相當成功。關鍵詞一經(jīng)審定,即反復出現(xiàn),以求得自然貫穿、文脈流暢。
鄭文選段也是很好的范例??ǚ蚩ù搜园岛蠈懽饕蠛臀恼轮黝},鄭占豪同學的轉(zhuǎn)述詳細、切題,引人入勝。而經(jīng)過一番論述之后,末段既是自己對卡夫卡話語的進一步理解和表達,也是形式上的呼應、關鍵詞的貫穿。
三、“回看射雕處”——運用成果
由此觀之,素材用得對、用得通、用得巧,是有章可循、逐步遞升的,它要求我們——
(一)恰當取舍,
(二)合理拉靠,
(三)自然貫穿。
遵循以上三點,同學們對【文一】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該同學在聽取了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之后,修改了原文。
做人要忠誠。
作為臣子,一個人就要做到忠心于他的君王。這是成為封建王朝一個忠臣的充要條件。顏真卿因?qū)懙靡皇趾米侄皇廊怂?,除此之外,他的?jié)操也為人們所敬重。在安史之亂期間,眾多將領、官吏紛紛投降或逃亡,唐玄宗曾無奈地嘆道:“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此時的顏真卿作為平原太守,在兄長犧牲后,領導義軍繼續(xù)為唐朝奮戰(zhàn)。而后,在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里,顏真卿盡管已經(jīng)八十多歲,仍然接受皇命去勸歸李希烈。面對李希烈的無義之舉,顏真卿堅守自己心中的忠義,并怒呵對方。這震懾了李希烈。作為臣子,就要一心忠于自己的君王;作為男兒,就要一心忠于自己的家庭;作為公民,就要一心忠于自己的國家——忠誠,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良好品質(zhì)。
開頭的變動,是為了符合事實和語法;中間有增有刪,增刪的原則就是能表達“做人要忠誠”這一主旨;結尾明顯已往主題上拉靠,雖顯平淡,但也合理,并為全文預留了關鍵詞貫穿的可能性。
用小標題以《觀獵》詩句中的場景類比,讓我們這一番針對性較強的寫作輔導也附帶了些許詩性,那也是為了讓同學們更清晰地認識到——三步到位,素材入文,多思多練,佳境漸臻;循章輕借力,得法寫好文。
【自我介紹】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喜歡上了書本。我看書比較雜,最喜歡古詩詞、文史類書籍。我認為,閱讀應該是有選擇有目的有層次的。看的書越多,視野越開闊,越能辨真假,明優(yōu)劣,去糟粕,存精華。正如清代學者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中寫道:“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弊x書要吸取精華,好文章得益于廣泛的閱讀。
讀初中時,我對古詩詞特別感興趣。在第四屆“楓葉國際杯·湖北省優(yōu)秀作文獎”評選中,我的詞榮獲一等獎,同時獲得第十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預賽一等獎。進入龍泉中學,我光榮地成為赫赫有名的嵐光文學社社員。在這里,我得到了鄧濟舟老師的指導,寫作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我特別為自己驕傲。
我對文學著迷。茅盾先生在他的《論“入迷”》中說,人與文學的關系,“入迷”是必要的。我的“入迷”,是“多讀杰作,學取技巧”,是毫無雜念,走進書中去,笑時就笑,哭時就哭,把杰作咀嚼消化,涵養(yǎng)自己的力量。讀著讀著,我對話古今,跨越千年,讓厚重的經(jīng)典長出蝴蝶的翅膀,輕盈地起舞,飛向心靈的家園。
【多彩人物】
她秀氣、靈氣、靜氣,是一個對文學著迷的陽光女孩。閱讀量大,思維活躍,視野廣闊,文字在她手中任意剪裁,便成佳作,她把每次作文當成是一種享受、一種休養(yǎng)生息。
——老師 鄧濟舟
她是我們心中學霸級人物,記筆記神速,她總是有條不紊地積極應對各種學習任務,對所有的事情都全力以赴。
——魏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