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學 田若萌
俯瞰所有的藝術形式,音樂是最抽象的一種。2013年的新版初中音樂《新課標》中就直截了當?shù)奶岬剑骸霸谝魳返膶W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音樂的情感,讓內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獲得藝術的美?!?除了作為藝術形式為人們所熟悉之外,很多時候音樂也被視為語言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這主要是因為音樂和語言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英語歌曲以音樂為載體,將普通的英語句子通過歌曲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平凡的單詞被賦予旋律后,很容易讓人過耳不忘,旋律伴隨著歌詞會時??M繞在聽者的腦海中。在英語學習者眼里,它與英語語言習得能力有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
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了的情感過濾假說的理論,也就是以情感過濾器(affective filter) 為基礎的理論。理論中說到:“有些消極的情緒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是情感過濾器的一個種類,使學習者無法有效地對輸入信息進行接收和運用,進一步讓語言學習的效果變弱。”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添加音樂元素,可以有效減少消極情感,降低其過濾作用,從而提高整體課堂效率。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討把音樂元素加入英語課堂能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該實驗是由于學生對豐富有趣的英語課堂的喜愛,而引發(fā)的思考。究竟音樂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是否有益?
2.研究內容
根據(jù)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用人教版英語課本對A、B兩班進行不同的教學法實驗,最后通過教學法的不同,得出音樂特色教學使用與學生課后測試成績、問卷調查填寫結果的聯(lián)系。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以九江市潯陽區(qū)某所中學七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音樂特色英語教學法的成效。
從九江市潯陽區(qū)某中學七年級的四個班中,根據(jù)三個維度抽取兩個班進行調查,以確保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第一,班級平均成績基本相同;第二,英語老師對于班級學生的平均英語學習能力的評估一致;第三,研究者從音樂課堂的角度對班級課堂積極性以及學習態(tài)度進行的評估一致。
問卷調查,課后測試表,教案四份,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第一單元課本,牛津英語七年級第一單元課本。
1.課前準備
在本實驗中,所選擇的英語課本和班級的英語程度水平是最大的控制變量。同樣的測試課文陌生程度可能不同,不同級別的難度,導致了記憶的影響,從會使試驗效果不同。因此,選擇一些不常見的單詞。
為了進一步確保不同版本英語課本的同質性,使試驗誤差降到最低,采用目前中國教育普遍使用的人教版和牛津版教材進行教學。由于實驗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因此不宜在同一天內完成兩次實驗,也考慮到用腦疲勞帶來的誤差,所以選擇間隔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兩次不同的單詞測驗。
課前發(fā)放一張有關此次實驗的意見表,表上標有姓名、性別、年齡,以及是否愿意參加此次實驗等,并且同時告知他們隨時可退出實驗。
2.前測
A、B兩班同時進行基本單詞水平測試(測試單詞表見附錄),結果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班英語程度相當。
3.兩套教材同質性檢驗結果分析
為了確保兩套教材的同質性,需要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使用SPSS19.0),結果如表2-1所示,兩套教材的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T值=0.435,P值=0.694,當P值大于0.05小于0.95的時候,說明平均值在大于95%的幾率上是相等的,而在小于5%的幾率上不相等。因此我們可以將兩套教材的難度看做是同質的。
表2-1 人民教育出版社與牛津英語出版社兩組教材同質性檢驗結果Tab.2-1 Homogeneity test results of 2 sets of textbooks published by Oxford version and S FLEP version
4.教學設計與實施
(1)第一階段
A、B兩班同時學習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第一單元的課程。
測試答對一個單詞記1分,答錯不扣分;背出一個句子記2分,沒背出不扣分。
A班采用普通英語教學法進行教學,B班采用音樂特色英語教學法進行教學。課后進行10分鐘的課間休息,10分鐘后馬上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單詞以及短文進行口頭測驗。
(2)第二階段
A、B兩班同時學習牛津版英語教材六年級第一單元的教學課程。
測試答對一個單詞記1分,答錯不扣分;背出一個句子記2分,沒背出不扣分。
A班采用音樂特色英語教學法進行教學,B班采用普通英語教學法進行教學。課后進行10分鐘的課間休息,10分鐘后馬上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單詞以及短文進行口頭測驗。
為了避免因教材選擇不當而導致的結果不明確,用表格記錄的方式統(tǒng)計出單詞測驗結果并加以分析。
課后單詞測試結果與分析:在第一月的英語教學中,兩班都使用人教版教材進行教學,A班普通教學,平均分為18分,B班音樂特色教學,平均分為23分。用SPSS19.0對數(shù)值進行T檢驗,結果說明差異是顯著的。B班測驗成績極其顯著高于A班被試的成績,說明由于加入的實驗變量(音樂特色教學法)使得兩班的成績有明顯差異。
而在后一月的英語教學中,結果正好相反。
由此可見,音樂特色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平均測試成績。
通過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具有音樂元素的英語教學能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并且具有音樂特色的英語教學無論是在任何教材中德應用還是在各個班級中的適用,教學成果都有顯著的變化。因此,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聲音語言,在英語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
但從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中也可以看出,在時隔一個月的學習之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的積極性都恢復到了沒實施音樂特色教學法的時候。所以,筆者建議,把音樂帶到英語課堂需要長期的不間斷的堅持,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處于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
最后,希望音樂能被運用到更廣泛的學科,發(fā)揮這門特殊語言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