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濱久
筆者自1982年9月到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工作,已經34年。期間參與首輪和二輪的省志分志、市縣(區(qū))志稿評議近百部,對在志稿編寫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有所了解,也積累了一些方志編纂學方面的認識,現就二輪修志中一些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提請修志同仁們注意。
一、關于文前照片
評議過二十幾部省續(xù)志的分志和市縣(區(qū))續(xù)志,大部分文前都有若干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照片。關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照片如何選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編《當代志書編纂教程》(方志出版社2010年出版)在《照片的選取與使用》中說:“對涉及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同志的照片,應按照2000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對涉及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同志的書籍、文章和影視等作品管理的通知》精神辦理。使用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同志的照片必須征得領導同志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一律不得出版和制作。選用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照片也應經過相關部門批準。為了保持志書的嚴肅性,有些地方還行文規(guī)定,志書中一般不列名人題詞和現職領導的單身照片和集體合影照片?!保ㄒ娫摃?7~68頁)
黨和國家領導人指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候補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主席、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如選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照片,須經新聞總署批準,履行報批手續(xù)。審批的時間一般要半年至一年左右,要報批一定要提早。筆者曾參加方志出版社的幾部精品志書如《廣東省志·總述》(1979~2000)、(《淄博市志》(1986~2002)、《冀州市志》《江陰市志》(1988—2007)等的審讀,文前都沒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照片,只是《廣東省志·總述》有幾幅省領導的照片。省續(xù)志的《農墾志》評議稿刊登黨和國家領導人和省領導照片28幅,審稿會提出這個問題后,只上了農牧漁業(yè)部部長何康、農業(yè)部部長杜青林的照片和6幅省領導的照片。
二、關于政治觀點
編寫志稿,首先要符合志書編纂的指導思想,體現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不得有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還要把握好了民族、宗教、國家安全、維穩(wěn)等敏感問題的分寸。這方面出問題可不是小問題,有的甚至“一票否決”。當然,有的志稿出現政治觀點錯誤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意的、隱性的,但也要注意。如某志書“政法篇”寫到:“20世紀80年代始,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發(fā)展,社會上出現人、財、物大流動,城區(qū)外來人口日漸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刑事案件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后,以前沒有發(fā)生或很少發(fā)生的綁架人質、持槍犯罪、搶劫殺人等案件相繼出現和增多?!边@是事實,但把案件增多歸咎于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是不妥的。
對臺稱謂也涉及政治性問題,臺灣官方、半官方機構一律加雙引號處理,如臺灣“故宮博物院”,“行政院長”稱“臺行政當局負責人”,“文化部長”稱“主管文化的負責人”。民間機構則不加雙引號。但以民間名義出現實際有官方背景的團體如“臺灣世界貿易新聞通訊社”“臺灣商業(yè)總會”“臺灣中小企業(yè)協會”等也要加雙引號。
三、關于“凡例”
《凡例》是志書的法律,是指導、規(guī)范志書編寫的。所以,《凡例》必須措詞嚴謹,還要與志書內文一致。有部續(xù)志稿《凡例》第一條說“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領?!秉h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一個體系,如果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不能再另提科學發(fā)展觀;如果展開說,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就要并提。
省志已經有《總凡例》,所以,各分志就不能再有《凡例》,但可有《編寫說明》?!毒帉懻f明》注意不要重復《總凡例》的內容。有的省志分志稿《編輯說明》重復《總凡例》中關于指導思想、編纂原則、斷限、體裁等規(guī)定,就沒有必要了。廣東省志辦田亮在《廣東史志視窗》2011年第5期上發(fā)表《省志出版說明編寫探析》一文,說:“《省志·凡例》是全志編纂的憲法,那么,各卷的《說明》則是貫徹這一憲法的專業(yè)的、具體的法規(guī)。設置《說明》是為了在編纂工作中,落實《凡例》提出的原則,并兼顧各卷個性。《說明》是對《凡例》沒有具體規(guī)定,而因本卷特定需要須做交代的編纂事項所做的說明?!笔±m(xù)志《農墾志》的《編輯說明》中有一條說:“1986~1996年,總局稱為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簡稱總局;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寶泉嶺管理局,簡稱寶泉嶺管理局;其他局亦如此稱謂。1997年后,總局稱為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簡稱總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寶泉嶺分局,簡稱寶泉嶺分局;其他局亦如此稱謂?!边@就是根據農墾分志的特定需要須做交代的編纂事項所做的說明。
四、關于篇目
編寫續(xù)志稿首要地是制訂好篇目。如何制訂篇目也可寫一篇長文章,如強調篇目設置要符合“事以類聚、類為一志”的要求,總體布局要合理,結構要嚴謹,層次要分明,排列要有序,標題要簡明準確、題文相符,同一門類各級標題不能有重名現象等。這里只指出容易出現問題的幾點。
首先,篇目要審題。志書的篇目是層層劃分的,由編到章、章到節(jié),直到最小記述單元的目或子目。各層次的審題非常重要。每個題目都是一個概念,要把握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記述內容必須符合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比如一部市續(xù)志驗收稿的《對外貿易》章,除了記述外貿內容外,還記述了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內容,這就超出了外貿的記述范圍。劉樹成主編的《現代經濟辭典》釋“對外貿易”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與其他國家或地區(qū)進行的各種商品交換活動?!睂ν饨洕夹g合作的內容——對外投資辦企業(yè)、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等,不屬商品交換活動,也就是說,對外貿易概念,涵蓋不了對外經濟的內容。還有部省續(xù)志分志《水質污染》一目,不是記述污染情況,而是記述水質評價,題目與編寫內容不對位,應改為《水質污染評價》。
具體的篇目設置容易出問題的有以下幾個:一是《物價管理》應改為《價格管理》?!吨腥A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指出,價格包括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商品價格指各類有形產品和無形資產的價格。服務價格指各類有償服務的收費?!秲r格法》中沒有“物價”一詞。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現代經濟辭典》也沒有以物價為詞頭的詞組。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編的《當代志書編纂教程》用詞也是“價格管理”。
二是《審計》應改為《審計監(jiān)督》?!懂敶緯幾虢坛獭分赋觯骸笆纵喼緯嘣O審計志,據國務院頒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監(jiān)督暫行條例》,審計宜改為審計監(jiān)督。記機構體制、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四個內容?!?/p>
三是要有國稅、地稅分設之前的篇目。國稅、地稅分設是1994年,有的續(xù)志篇目設“國稅”“地稅”,這樣設置的缺陷是難以記述1994年實行分稅制前1986~1993年的稅務情況。應按業(yè)務性質設章節(jié),分別記述分稅制前稅務、國稅、地稅的相應情況?;蚍衷O分稅制前稅務、國稅、地稅三部分。
其他像“人口”應稱“人口與計劃生育”,“中國共產黨某某市(縣)委員會”不宜加地名,不宜把民主黨派設置在中共的統戰(zhàn)工作篇目里,“幼兒教育”應是“學前教育”等,不詳細分析。
五、關于編寫
方志界經常說的志稿編寫要遵守志書體例,不要寫成論文,不要寫成史書,不要寫成教科書,不要寫成新聞報道,不要寫成工作總結,不要寫成流水賬等。筆者在這里不打算全面闡述,僅就最為常犯的記成流水賬和總結報告的毛病說說。
編寫續(xù)志稿最常見的一個毛病是年年或幾乎年年羅列資料,形成流水賬。有的甚至細到按月羅列資料。從志書編寫理論上說,橫排后的單元豎寫要寫好起點、終點、轉折點。方志界有人稱“轉折點”為“拐點”。這是方志界一再強調的。所謂寫好“轉折點”,就是要記述事物的重大變化特別是質變,輯錄典型的、能反映事業(yè)興衰起伏的、有珍貴價值的資料。如果某年沒什么重大變化,資料的價值一般,就不一定記。
說要寫好“三點”即起點、轉折點、終點,似乎容易,實際做起來卻比較難。如不是對專業(yè)特別熟悉,沒有對資料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是很難把握的。筆者參加過省內外的幾十次續(xù)志稿評議會,幾乎每次都要提出這個問題,說明這是不大容易解決的問題。年年記涉及對豎寫斷不斷線的理解。方志界提出“豎不斷線”,后改為“豎不斷主線”,意思是只要不斷事物發(fā)展興衰起伏的主要線索即可,不必理解成年年記。《中國地方志》2009年第1期有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韓真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淺議第二輪修志中的編年史化傾向》,該文指出,編年史式是指門類橫分以后,按年份逐年記事的一種志書寫法。在一些方志學著作中,將這種寫法稱為“記賬式”,認為是修志人員誤解縱不斷線的原則。該文說:“如果允許地方志以編年史的面目出現,將專志都搞成按年度敘事的編年史,那么地方志很快會喪失著述性,成為不倫不類的年度資料堆砌?!比魏我豁検聵I(yè)、一個專業(yè),每年都有事做,如果不分輕重,很容易在記述時形成編年史化傾向。年年羅列資料,容量大大增加,但資料價值卻減弱了。
志書的單元豎寫,實際上是按時序記述某時段橫斷面上的事情。胡適論述小說要寫事實上最精彩的“橫斷面”可供我們參考:“譬如把大樹的樹身鋸斷,懂植物學的人看了樹身的‘橫斷面,數了樹的‘年輪,便可知這樹的年紀。一個人的生活,一國的歷史,一個社會的,都有一個‘縱剖面,和無數‘橫斷面……橫面截開一段,若截在要緊的所在,便可知這個‘橫截面代表這個人,或這一國,或這一個社會。這種可以代表全部的部分,便是我所謂‘最精彩的部分?!敝緯膯卧Q寫,只要在幾個“要緊的所在”橫面截開,即可把事物的興衰起伏說清楚,沒有必要一年一年地截出很多的“橫截面”。(2)
如何解決“記賬式”寫法,江西省《高安市志》的編寫經驗可以參考。該志是江西省抓的精品志書的點,也是全國二輪修志的試點,出版后大受好評。主編戴佳臻在《中國地方志》2014年第8期上作了一個訪談錄,他說:“橫分之后,豎寫怎么寫?一定要堅持起點→轉折點→終點縱述史實的方法,特別在轉折點上,就某項事物來說,可能一兩個,也可能有三四個,抓住了這個轉折點,連接這幾個轉折點,一條拋物線就出來了,事物的發(fā)展軌跡不言自明。所以在搜集資料和選取資料時,就要找準轉折點?!睂懞秘Q寫,關鍵是找準轉折點,而找準轉折點就要分析研究資料,事物的質變和較為重要或明顯的變化不多,不可能年年都是轉折點。
再一個志稿編寫的“頑疾”是寫成總結報告。為什么會寫成總結報告,主要是因為,承編單位提供資料稿的人員多是文秘人員,擅長工作總結報告等公文寫作,對志書的體例寫法不大熟悉。即使是經過地方志編纂培訓班的培訓,也難以擺脫總結報告等公文寫作的職業(yè)習慣。有的雖不是文秘人員出身,但他們據以寫稿的資料多是從總結報告等文件中選取的,即脫胎于總結報告。而編寫人員對總結報告的材料缺乏分析研究,不善于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資料,而是照抄照搬,這就容易形成總結報告式的寫法。
志稿中出現總結報告式寫法都有一些什么表現和特征呢?首先,總結報告一般是部門或單位的工作總結報告,即圍繞某項工作而作的報告,是對一定時期內某項工作加以總結、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得出經驗教訓,探尋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它是對工作實施結果的總鑒定和總結論,是對以往工作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所以,圍繞著工作進行總結是很自然的。志書中總結報告式寫法也是圍繞著工作來寫,寫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工作開展的過程、階段、步驟、措施、成績、缺點、經驗、教訓,闡述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指明下一階段工作的方向和要點。依據什么文件,領導如何重視,各部門怎樣配合、采取什么辦法推進工作——宣傳動員、召開大會、組織工作組、深入基層、以點帶面等等,常常是記述的重要內容。所記一些典型事例、重要事實則是為說明工作開展取得的成績、經驗教訓和闡述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說明某個觀點服務的。而志書主要應記述專業(yè)、行業(yè)、事業(yè)的自身情況和發(fā)展的興衰起伏,也就是說要圍繞專業(yè)、行業(yè)、事業(yè)來寫。
其次,總結報告式寫法在總結工作的成績、經驗教訓以及闡發(fā)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說明某個觀點時,往往把不同屬性的內容綜合在一起記述和歸納概括。如一志稿寫房產管理工作,涉及到房屋維修、房屋市場交易管理、房地產開發(fā)、房地產估價、房權戶籍管理、行業(yè)管理、物業(yè)管理等八個方面的內容,而志書是僅扣題目、按題目的內涵和外延來寫,單一記述,不為總結工作而牽連其他事項。
第三,總結報告式寫法一般以歸納、概括、綜合為主,用一些程式化語言,甚至是些排比的“四六句”、大話、套話、虛話,缺少具體事實,因而缺乏資料性和資料價值。如某市續(xù)志稿記:“對稅源大戶,強化征管,立足一個‘收字,確保國家收入;對歸貸大戶,嚴格審批手續(xù),做好貸前參與,堅持一個‘早字,鼓勵提前歸貸;對困難大戶,立足一個‘幫字,使企業(yè)盡快提高效益;對減稅大戶,立足一個‘管字,嚴格監(jiān)督檢查,做到免之合法,用之得當,充分發(fā)揮減免稅作用;對出口創(chuàng)匯大戶,立足一個‘促字,把好退稅關,鼓勵企業(yè)多出口、多創(chuàng)匯。”此種寫法比較典型的句式是“一是、二是、三是……”這些“是”一般是從諸多工作中總結歸納提煉概括出來的,舍棄了許多實際的材料,一些史實則是為觀點和結論服務的,而且追求句式的整齊劃一,缺乏實質性的內容。
改變總結報告式寫法,主要是要把公文體轉換成志體,把主要記工作轉換成主要記專業(yè)、事業(yè)、行業(yè)自身。行文要避免一些程式化的空洞語言,以記實地、實人、實事、實物為要。
六、關于行文
行文中的一些詞語、提法須注意。“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講話”應是“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有續(xù)志稿提到抓捕或抓獲犯罪分子。被捕的人審判前不能叫罪犯、犯罪分子,只能稱“犯罪嫌疑人”,只有法院定罪,才能叫罪犯。因為《刑事訴訟法》里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叫無罪推定,即任何人在法院定罪之前是無罪的。所以,抓捕抓獲犯罪分子的說法是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黨政軍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民主黨派會議,不能使用“出席會議”的提法,要寫作“應邀到會”、“應邀到會并講話”。未加入任何黨派組織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代表性、有較強參政議政愿望和能力的人,不能稱之為“無黨派民主人士”,要稱“無黨派人士”或“無黨派代表人士”。人大代表是選舉產生的,政協委員不是選舉產生的,說選舉產生政協委員就錯了,要用“推舉”或“協商產生”的提法。人大代表提“議案”,政協委員提“提案”,議案、提案兩詞不能混用。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如果寫政協委員“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就不妥了。志稿中若有“人大主任”的稱謂應改為“人大常委會主任”。不能把港澳臺在大陸的企業(yè)稱為“外資企業(yè)”,有部縣續(xù)志稿在《外資企業(yè)管理》一章中記述了港澳臺企業(yè),出版社審稿時予以糾正。
續(xù)志稿常用“其它”,應改為“其他”。在古代典籍中,“其他”、“其它”通用,用法也一樣,既可指人,也可指物。到“五四”前后,出現分工趨勢,“其他”指人,“其它”指物。但是,這種分工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相反增加了學習負擔,所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實在沒有必要”。他認為,“無論指人或指事物,一律可以寫作‘其他”?!冬F代漢語異型詞規(guī)范詞典》已把“其他”、“其它”看作一組異型詞,以“其他”為規(guī)范詞型。
地方領導講話不要寫“重要講話”,7月2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山西潞城市委書記唐立浩的發(fā)言,說《潞城市領導干部去官氣“十不準”》,其中包括“不準對本市領導講話或批示用‘重要講話和‘指示等”。
有的續(xù)志稿用了“黨的”詞語,這屬于隱性第一人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任根珠編著《新方志概述比較與研究》(2009年山西省內部出版)第106頁指出,“‘黨中央、‘黨的、‘黨的用法欠妥,含有作者的主觀愿望,其中隱含有‘我們的黨中央、‘我們黨或‘我黨的意蘊在內。筆者以為,‘概述的作者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地記述事實”?!h的應改為‘中共,如‘中共十四大?!?/p>
有的省續(xù)志的分志和市縣(區(qū))續(xù)志記文件時加了文件號,應該去掉。我評論過百部已出版的志書,沒有一部加文件號的。
七、關于標點符號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5年12月發(fā)布、1996年6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已于2011年進行了“全面修改”,修訂版自2012年6月1日起實行,我們應按“新國標”執(zhí)行。續(xù)志稿中個別標點符號有不符合“新國標”的情況,如表格的說明,后面的句號要去掉。標有書名號或引號的并列成分之間,不要加頓號等。如有續(xù)志稿記:“著重學習《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合同法》、《兵役法》、《治安規(guī)律處罰條例》等‘十法一條例?!敝虚g的頓號都要去掉。
續(xù)志稿中常發(fā)生用錯標點符號的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成立機構加引號。如省續(xù)志某分志記:總局成立“黑龍江墾區(qū)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局”,總局科技局成立“黑龍江墾區(qū)農業(yè)高新技術創(chuàng)業(yè)中心”,另一分志記:成立了“黑龍江婦女干部學院女子職業(yè)高級中學?!?,成立了“安置下崗女職工再就業(yè)領導小組”,全省各地都建立了“婦女法律咨詢服務站”、“社區(qū)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事務所”、“婦女兒童維權中心”等法律服務機構,引號都要去掉。
二是被授予稱號和被評先進用引號。如記:“被授予‘全國煙葉生產收購先進縣和‘全國優(yōu)質煙葉生產基地先進縣榮譽稱號?!钡貐^(qū)檔案局獲“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引號都要去掉。加引號會使人覺得有“所謂的”之嫌。當然,有特殊含義的不大為人所知的稱號可以加引號。如某烈士被追授“舍己救人、無私奉獻好青年”光榮稱號,這是有特定含義的,也是不常見的,可以加引號。
三是非作品加書名號。如有的志稿所記《監(jiān)察建議書》《整改通知書》《收費許可證》《票據準購證》《三資企業(yè)繳費登記卡》《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種子質量合格證》《土地使用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水許可證》等,均不應加書名號,因不是作品。只有作品才可加書名號。
注釋:
(1)方志出版社責任編輯夏紅兵:《志稿要避免硬傷和不規(guī)范》,上海市奉賢區(qū)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奉賢縣續(xù)志文論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頁。
(2)胡適:《論短篇小說》,胡適編選《中國新聞學大系·建設理論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版,第272頁,轉引自孫紹振、孫彥君著《文學文本解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89~2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