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政治課極富時代性和生活性,在高考成績與學生個人能力的塑造方面如何做到均衡?本人認為必須從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心理素質(zhì)特點、教學理論的提升入手,從而形成學生素質(zhì)與成績的雙提高。
【關鍵詞】參與 探究 學生主體 導讀派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82-01
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比如如何處理好課程目標與升學率,教學大綱與學生興趣、主動性之間的關系?如何把學生從教材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既讓學生樂學、好學、提升素質(zhì),又能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目標?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為了凸顯教學大綱的重點、難點,往往強調(diào)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教學輕過程重結果,只看學生成績,整個教學的重心偏向應試;教學主線是“升學考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表現(xiàn)形式是:“我講,學生聽;我問,學生答;我寫,學生抄”。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是:教學目的明確、內(nèi)容清楚、過程可控、效果可測。但困惑的是“為什么我講解投入時,學生并不是很投入或者表面上認真聽講實際效果卻很差呢?”
反思原因,其一,這種教學一切都是規(guī)劃好的,學生被動的接受,課堂中忙于聽、記,顧不上思考,教學過程中學生就變成了觀眾。其二,教學中忽視學生的感受。教學只要求學生接受知識。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接受,學生有無興趣接受、為什么接受都被教師忽略了。如何來解決這些困惑呢?反思這幾年的教學工作,我個人淺顯的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發(fā)揚“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
主動參與學習就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動機的影響下,從自己的興趣出發(fā),做學習活動的主人,將“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從“學會”轉(zhuǎn)變?yōu)椤皶W”。
一堂生動的課不僅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有幫助,更使學生熱衷于課堂的參與。參與進來了,才會印象深刻,才有課堂效率。政治課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最大化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如《商品》這一課我結農(nóng)村學生多的特點,舉例說某同學家中有兩頭白豬。并讓學生取名為“大白”和“小白”。“大白”賣了錢,“小白”自家吃了,判斷“大白”、“小白”是否是商品?結合學生生活引發(fā)思考,學生的主動性自然增強。
樂于探究的學習是指學生從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出發(fā)來獲取知識或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的探究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的探究,探究的問題是經(jīng)過設計和安排的問題。學生探究的過程是開放的,方法是多樣的,結果也可以是多元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樂于探究。
在學生的探究學習中,探究問題的設計與可能性預設十分重要,這既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В残枰獙W生的自由活動與創(chuàng)造。通過探究應該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形成真正的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周密性、創(chuàng)造性,這無論是應對高考改革還是未來日新月異的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在一堂優(yōu)質(zhì)課觀摩中,課堂分為“說一說”、“寫一寫”、“學習新課”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說一說”時,一同學簡述一件自己關注的時政新聞并說明看法,其他同學分析、評價、闡明觀點,最后教師點評。這一過程中,無論是闡述事件的同學還是評價、闡述觀點的同學,他們思路清晰、講解獨到、語言表達精確。作為一個觀察者我看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專注、創(chuàng)造和快樂。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特性,堅持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就生理而言,“填鴨式”的講授,時間一長肯定導致學生疲勞,教學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教師要考慮到學生正常的生理反應,學會用好的教學方法來調(diào)解這種生理反應,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授課過程中適時采用“講練結合、看說結合、思議結合”的方式,適當穿插一些小幽默、小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活力,讓他們在生理上盡量保持興奮。
面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畏難、過度焦慮和急躁不安等不良心理,應采用及時積極鼓勵、正面評價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中的自信,培養(yǎng)學生沉著冷靜、自信樂觀的學習心態(tài)。上課中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使學生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樂趣,使他們富有個性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xiàn),從而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
三、理論為導向,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好的課堂教學必須要有明確的指導理論。在我個人教學中,我個人認為導讀派的觀點極具借鑒價值。以錢夢龍、蔡澄清為代表的導讀派“強調(diào)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訓練”。按照錢夢龍所述,教學應該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是主線的原則,將課堂教學結構分為“自讀課、教讀課、練習課、復讀課”。
落實自讀,自讀的一定要求學生自讀,教師只進行指導、檢查、評測。自讀過程中可再將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引入:“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
精講教讀,教讀的內(nèi)容力求講解清楚、生動、簡練、到位,講出水平,講出特色。
強化練習,在練習的數(shù)量、質(zhì)量、難度、速度、獨立程度、綜合應用與創(chuàng)造性上,對學生有計劃地提出要求,使學生由易到難逐步提高,達到熟練、完善。
重視復讀,需要復讀的內(nèi)容引導、督促學生進行復讀,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教學的魅力在于師生之間思想的碰撞,好的教學方法可為這種碰撞提供良好的平臺。在實踐中反思改進,使教學方法不斷革新,從而達到師生之間思想的共鳴。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劉繼才,孟慶欣.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教學模式[M].東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 錢夢龍與導讀藝術組編[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3]王鑒.課程論熱點問題研究[M].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作者簡介:
藺斌武(1980~),男,甘肅武威人,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