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趙玉潔,岳媛媛,石夢宇,韋東梅,于維娜
?
聯(lián)合使用造口袋和皮膚保護膜對大便失禁患者皮膚的保護作用
李敏,趙玉潔,岳媛媛,石夢宇,韋東梅,于維娜
[摘要]目的:觀察造口袋和皮膚保護膜對神經內科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膚的保護作用。方法:選擇大便失禁患者93例,隨機分為A、B、C 3組,各31例。A組沿襲使用臨床上傳統(tǒng)的方法保護肛周皮膚,B組患者給予皮膚保護膜進行常規(guī)護理,C組患者采用康樂保造口袋和皮膚保護膜共同保護肛周皮膚。結果:3組患者肛周皮膚傷口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7.42%、87.10%和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A組(P<0.05)。C組患者在2周內護理次數和每次護理時間均少于A組和B組(P<0.05~P<0.01),而C組護理滿意度高于A組(P<0.05)。C組患者舒適度得分最高,A組最低,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造口袋和皮膚保護膜結合使用,操作方法簡便,更好地改善了大便管理和皮膚損傷愈合的效果,降低肛周皮膚浸漬損害程度。
[關鍵詞]大便失禁;造口袋;肛周皮膚;護理
臨床多種危重病患者及心腦血管意外后常會并發(fā)大便失禁[1],排泄稀爛便或水樣便,對肛門周圍皮膚刺激性極強,極易引起水腫、濕疹、皮膚潰爛等程度不一的炎癥反應[2]。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很難及時有效地避免大便失禁導致的不良后果,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住院時間和花費顯著增加[3],增加護理工作強度和難度。已有文獻[4]報道,使用皮膚保護膜對促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膚起到有益的保護作用,從而有利于治療和康復。但此方法不能消除大便刺激肛周皮膚,護士和患者同樣頻繁更換床單和衣服。使用造口袋則可能大大降低大便對肛周的刺激機會,有助于減少污染,且可以減少并發(fā)癥[5]。最近研究[6]也發(fā)現(xiàn),大便失禁患者在使用一件式造口袋之后,皮膚破損得以顯著改善,且大大減輕了護理工作量。本文就造口袋聯(lián)合皮膚保護膜用于神經內科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膚護理的效果作一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13 年 6 月至 2014 年 5 月大便失禁成年患者93 例,男49例,女44例;年齡 41~77 歲。 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A、B和C 3組,每組各31例。受試者納入研究的標準:(1)神志清楚;(2)住院時間≥7 d;(3)大便失禁≥3 d?;颊吒刂芷つw表現(xiàn)分為3度:Ⅰ度,肛周皮膚出現(xiàn)潮濕、瘙癢和發(fā)紅的癥狀;Ⅱ度,肛周皮膚出現(xiàn)水泡和破潰;Ⅲ度,皮膚破潰深度加深,到達肌層或擴大至臀部、會陰或腹股溝[7]。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均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示χ2值;△示Hc值
1.2護理方法3組均由經過培訓的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專人護理。
1.2.1A組患者均給予傳統(tǒng)護理。護理措施包括使用一次性護理床墊,患者有大便時立即給予更換;使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肛周、會陰部皮膚,保持清潔干燥;一旦發(fā)現(xiàn)肛周皮膚發(fā)紅、破損等現(xiàn)象,及時遵醫(yī)囑予以涂抹氧化鋅軟膏保護。
1.2.2B組患者均給予傳統(tǒng)護理加皮膚保護膜使用。在患者大便后,同樣使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再涂以皮膚保護膜,每天2次,每次便后0.9%氯化鈉溶液清洗。
1.2.3C組患者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采用康樂保造口袋聯(lián)合皮膚保護膜。具體操作步驟:(1)攜帶用物至患者床邊評估,測量肛門及肛周黏膜皺襞確定孔大小。用剪刀進行造口袋的修剪,將造口袋按原來的小孔剪至一圓錐形,孔直徑比肛門括約肌稍大,一般 3~4 cm。(2)如會陰部毛發(fā)過多,則使用備皮刀去除毛發(fā),清潔肛周皮膚,待干并涂抹皮膚保護膜。(3)待干皮膚保護膜,撕開造口袋,使中央孔對準肛門,粘貼于患者骶尾受壓部位。粘貼造口袋時會陰部按壓時間稍長。(4)經常巡視患者,大便積滿 1/3~1/2 時應及時排放;首先將患者側臥位,打開造口夾,使用0.9%氯化鈉溶液邊沖邊吸,直至沖洗干凈,再將肛周皮膚擦干。當造口袋邊緣有糞水滲漏時應及時更換造口袋,如無滲漏可 3~5 d更換 1 次?;颊叽蟊闶Ы闆r好轉,大便性狀為糊狀,且次數在 2~3次/天或腹瀉停止,可去除該裝置。去除造口袋時,護士應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皮膚。
1.3觀察指標由經過培訓的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來進行評價。(1)皮膚傷口情況:參照文獻[8],皮膚傷口的結果分為3種,分別為治愈,局部皮膚完全恢復正常,皮疹完全消退;好轉,局部皮膚改善明顯,皮疹基本消退;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2)護理工作量:所有負責護理的護士登記因患者肛周皮膚問題而導致的工作內容和花費時間。統(tǒng)計2周內的護理工作量,計算出護理時間。(3) 護理滿意度:由神志清楚的患者根據自主主觀性感受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并由護士收集統(tǒng)計。(4) 患者舒適度:舒適度的評分為1~5分,1分為很不舒適,5分為很舒適。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χ2檢驗及秩和檢驗。
2結果
2.13組患者肛周皮膚傷口治療效果比較3組患者肛周皮膚傷口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7.42%、87.10%和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A組(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肛周皮膚傷口治療效果(n)
兩兩比較秩和檢驗:與A組比較*P<0.05
2.23組患者護理次數、時間和護理滿意度比較C組患者在2周內護理次數和每次護理時間均少于A組和B組(P<0.05~P<0.01),而C組護理滿意度高于A組(P<0.05)(見表3)。
表3 護理工作量及滿意度比較
q檢驗:與A組比較**P<0.01;與B組比較△P<0.05;▲示χ2值;率的兩兩比較:與A組比較#P<0.05
2.33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比較C組患者舒適度得分最高,A組最低,3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3組患者舒適評分比較±s;分)
q檢驗:與A組比較**P<0.01;與B組比較△△P<0.01
3討論
大便失禁患者常承受較大的痛苦和身心煎熬。由于稀便的反復刺激,肛周局部皮膚常處于潮濕和代謝產物腐蝕狀態(tài),加上經常擦洗,極易造成紅腫、濕疹、甚至潰爛,不僅增加患者身體痛苦,同時也加重心理負擔,帶來極大的自卑和負疚感。大便失禁患者需要更多的護理,因此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量[9]。此外,身體異味也可導致周圍其他患者和家屬身心的不適。這些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護理難度[10]。目前大部分醫(yī)院使用一次性尿不濕進行大便失禁患者的管理,它可以縮小潮濕污染的范圍,減輕皮膚的損害程度,但不能避免皮炎的發(fā)生[11]。
使用皮膚保護膜,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透明透氣的薄膜,從而起到隔離大便刺激的作用,不影響皮膚或傷口的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tǒng)護理組相比,應用皮膚保護膜可以明顯促進肛周皮膚的愈合,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仍然會有大便刺激肛周皮膚的現(xiàn)象,同時頻繁更換被大便污染的床單及衣服等,會極大地增加護理工作量,降低了護理的滿意度。部分醫(yī)院采用一件式造口袋收集大便護理大便失禁患者,其優(yōu)點是能較好地收集糞水,使皮膚不受大便的刺激,避免了糞水性皮炎的發(fā)生,并能控制臭味,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等,但臨床上仍有部分大便失禁患者發(fā)生滲漏現(xiàn)象[12]。
本文采用改良式造口袋聯(lián)合皮膚保護膜保護肛周皮膚,與傳統(tǒng)的方法及給予皮膚保護膜進行常規(guī)護理相比,結果顯示,3組患者肛周皮膚傷口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7.42%、87.10%和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A組(P<0.05)。C組患者在2周內護理次數和每次護理時間均少于A組和B組(P<0.05~P<0.01),而C組護理滿意度高于A組(P<0.05)。C組患者舒適度得分最高,A組最低,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改良式造口袋聯(lián)合皮膚保護膜能夠解決皮膚保護膜難以解決的困惑,能使患者的床單元保持清潔無異味;患者的肛周皮膚與大便接觸時間短,從而減少對肛周皮膚的刺激及大便對肛周皮膚的損害,也使得患者的舒適度有了顯著改善。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顯著減少護理工作量,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ALSHEIK E H,COYNE T,HAWES SK,etal.Fecalincontinence:prevalence,severity,and quality of life data from an outpatient gastroenterology practice[J].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2:947694.
[2]SMITH TM,MENEES SB,XU X,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among women with fecal incontinence[J].Int Urogynecol J,2013,24(3):493.
[3]池月英,黃少華,梁慧屏,等.三腔二囊尿管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0,9(5):42.
[4]徐明亞.3M無痛保護膜在大小便失禁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3):689.
[5]白艷玲,董蘭菊,張珊珊,等.一件式造口袋在大便失禁病人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33(2):293.
[6]PALMIERI B,BENUZZI G,BELLINI N,etal.The anal bag:a modern approach to fecal incontinence management[J].Ostomy Wound Manage,2005,51(12):44.
[7]李梅珠.聯(lián)合護理在腦血管意外后大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9):1527.
[8]王芳,程清,胡秀蓉.三種不同管理方法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的[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2):100.
[9]劉瓊,劉向陽.神經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腸道及皮膚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2,27(24):20.
[10]雷伶俐.一件式造口袋用于大便失禁患者保護肛周皮膚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5B):39.
[11]姚國仙,馮麗琴,李向榮.帶囊氣管與氣囊導尿管用于大便失禁引流效果比較[J].護理學雜志,2009,24(6):44.
[12]黃紫霞,黃麗芳.一件式造口袋聯(lián)合持續(xù)負壓引流用于大便失禁患者[J].護理學雜志,2013,28(1):50.
(本文編輯姚仁斌)
[文章編號]1000-2200(2016)03-0401-03·護理學·
[收稿日期]2014-11-05
[基金項目]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高新技術扶持項目
[作者簡介]李敏(1979-),女,主管護師.
[中圖法分類號]R 574.6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3.040
[作者單位]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安徽 蚌埠 23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