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洋
(安徽建筑大學,合肥 230601)
?
MOOC時代圖書館的在線學習支持
徐華洋
(安徽建筑大學,合肥 230601)
摘要:MOOC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也對學習者的學習支持服務提出新的要求。文章結合MOOC學習支持服務的特點,分析圖書館在MOOC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的作用,從資源、技術、服務、館員四個方面構建面向MOOC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框架,為MOOC模式下圖書館在線學習支持服務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學習支持服務;學習支持系統(tǒng);MOOC;圖書館
目前,一種基于網絡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大量涌現(xiàn),被稱為教育史上“500年來高等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技術變革”。MOOC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將海量的免費優(yōu)質資源傳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通過學習者的互動參與,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MOOC不僅顛覆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模式,也對學習者的學習支持服務提出了嚴峻考驗。圖書館在MOOC學習支持服務中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如何構建面向MOOC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諸多問題尚待深入探討和研究。本文結合MOOC的發(fā)展歷程及其主要特點,分析圖書館在MOOC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的作用,試圖構建面向MOOC的學習支持系統(tǒng)框架,以期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1MOOC的發(fā)展歷程及其主要特征
1.1 MOOC的發(fā)展歷程
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發(fā)端于上世紀末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200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美國鳳凰城大學在線學位計劃、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在線研討課、英國環(huán)球網絡大學、MIT的OCW(Open Course Ware)計劃等在線開放課程的基礎上,提出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 OER),意在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向教育者、學生、自學者提供非商業(yè)用途的,可自由免費查閱、參考或應用的各種教育資源[1]。之后,開放課件聯(lián)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OCWC)成立,西班牙語高校開放課程聯(lián)盟(OCW-Universia)、中國開放課件聯(lián)盟(CORE)、非洲網絡大學(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 AVU)等相繼成立,開放教育資源深入推進。2005年,喬治·西蒙斯[2](George Siemens)、斯蒂芬·道恩斯[3](Stephen Downes)等人認為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分類與層級化的知識發(fā)展到網絡時代已變成動態(tài)的、網絡化的知識流,學習是在動態(tài)連結的知識網絡中形成知識節(jié)點的過程,提出網絡時代的聯(lián)通主義學習理論,并在曼尼托羅大學聯(lián)合開設“連通主義與連通性知識”課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CCK08 ),綜合運用Facebook Groups、Wiki Pages、Forums 等在線渠道吸引學生參與到課程內容之中。據此,戴夫·科米爾(Dave Cormier)、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首創(chuàng)MOOC這一術語[4]。這一基于聯(lián)通主義理論的MOOC(CMOOC)強調知識連通、協(xié)作學習和網絡知識建構,對傳統(tǒng)高等教育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20世紀初,基于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學習的MOOC(XMOOC)利用其結構化的課程體系和系統(tǒng)化的學習平臺,把全新教學組織模式與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體制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促成新一輪 MOOC 的繁榮發(fā)展。2011 年秋,斯坦福大學的巴斯蒂安·圖倫(Sebastian Thrun)、大衛(wèi)·史蒂文斯(David Stavens)、邁克·索科爾斯基(Mike Sokolsky)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以營利為目的的在線課程供應平臺 Udacity(在線大學)。2012 年秋,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以 MITx 為基礎,合作組建了旨在以開放與免費的形式向大眾提供優(yōu)質在線課程的edX 平臺。斯坦福大學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與吳恩達(Andrew Ng)創(chuàng)辦了 Coursera(課程時代)[5]。之后,英國的 Future learn、澳大利亞的 Open 2 Study、德國的 iversity、日本的 Schoo、巴西的 Veduca 以及國內的學堂在線、C20、超星慕課、智慧樹、果殼網、過來人網等MOOC平臺紛紛涌現(xiàn)。
1.2 MOOC的主要特征
除擁有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免費等基本特點外,MOOC 還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大規(guī)模的互動參與。主要包括:眾多的學習者、眾多的參與高校、大量的教學團隊、眾多的網絡課程。截至 2013 年 7 月,Coursera 注冊人數超過 400萬,Udacity 注冊人數超過 100 萬,edX 注冊人數超過 90 萬,全球共有 83 所高校和機構加盟 Coursera 平臺,共有 28 所頂級大學加盟 edX 平臺[6]。
(2)開放式的在線訪問。主要包括:開放的學習對象;開放的教學形式,利用 Wiki、YouTube、Google、Facebook、微博以及其他社會軟件和云服務進行學習交流;開放的教學內容與課程資源,向學習者提供可用于學習和參考的免費數字化內容,提供各種功能的開放源代碼軟件來促進開放式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傳播、交流與共享。
(3)精品化的微課程資源。MOOC核心課程資源以5-10分鐘的短小視頻課程為主,短視頻穿插習題測驗、仿真實驗操作、程序代碼編寫等互動檢測,整合社交網絡、在線論壇、視頻會議甚至維基(Wiki),為學習者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
(4)系統(tǒng)化的學習支持。主要包括:針對初學者開展導學,進行學習技能指導,鼓勵參與者相互輔導、相互支持,構建學習網絡。
(5)深層次的學習分析。MOOC 教學產生海量而又復雜的實時學習數據,這些數據都將被 MOOC 平臺記錄在案。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智能分析,精準地揭示學習者的學習模式、學習偏好和行為績效,為評估學術過程、預測未來表現(xiàn)和發(fā)現(xiàn)潛在問題提供服務,更好地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2MOOC的學習支持服務
學習支持服務是“為學生提供的以師生/生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支助服務的總和”[7]。MOOC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網絡教學不同,MOOC提供完全開放的精品化的非結構性的課程內容,學習者通過“路徑尋找”和“意義建構”構建自己的學習知識網絡,通過社交網媒開展交流和合作,實現(xiàn)知識的共享和構造。學習者基于對課程的興趣,自發(fā)地聚集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發(fā)性。因此,MOOC學習支持服務具有獨特的特點。
2.1 導學
MOOC平臺提供的課程主題眾多,內容具有非結構化,對初學者而言,導學工作非常重要。MOOC的導學內容通常包括:MOOC的概念、MOOC運行方式和策略等,讓初學者形成對于MOOC的初步認識。如CCK12課程網站(http://cck12.mooc.ca)在其首頁提供MOOC的視頻介紹、課程特點、大綱、運行方式、協(xié)調員等相關信息及其視頻會議形式的導學課等,為學習者提供同步的實時指導。
2.2 技能指導
MOOC十分注重學習者的動態(tài)學習能力、自我調控學習技能、利用社交網媒自主學習技能等的培養(yǎng)。MOOC技能指導通常包括:確定學習目標、自我展示、參與交流互動、構建學習網絡、管理課程資源、知識創(chuàng)造和分享、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等。
2.3 互動支持
MOOC的參與者人數眾多,且來自世界各地,在社會文化、語言、學習背景、年齡、職業(yè)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為學習者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學習支持不僅依靠專門課程協(xié)調員和特定主題的專家輔導員,同時鼓勵參與者之間能夠相互輔導、相互支持,在學習者之間連接,分享學習經驗,讓學習者成為獨立的學習者。
2.4 構建學習網絡
建立連接,構建學習網絡是MOOC學習支持的重點。導學和學習技能指導為學習者如何構建學習網絡提供向導,互動支持是直接促進學習網絡構建的手段。社交網媒是學習者建立連接構建學習網絡的環(huán)境基礎,是學習支持的重要內容。MOOC的社交網絡服務,通常有博客、微博、論壇、網頁分享工具、虛擬社區(qū)及Wiki、Moodle 視頻會議等網絡服務。MOOC組織者通過RSS聚合工具,將相關信息聚合起來,以為學習者發(fā)送每日郵件等形式為學習者建立連接,分享交流,不斷構建自己的學習網絡。
2.5 自組織與他組織的動態(tài)平衡
MOOC強調學習的自組織,即強調學習的自發(fā)性、學習者的高度自主性和學習網絡的自然生成。同時,學習者面對海量的信息和復雜的網絡,容易造成信息過量和認知過載,產生學習焦慮。學習支持服務是學習他組織的基本形式,目的是促進學習者個體學習和群體學習向有序方向演變,調節(jié)學習者從無序走向有序。學習自組織和他組織之間需保持動態(tài)平衡。
3圖書館在MOOC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的作用
MOOC如同一場“數字海嘯”,影響著高等教育,加速了教育民主化的進程,同時,大規(guī)模參與技術,大數據與數據挖掘技術,學習分析技術等在MOOC中的應用,對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調節(jié)學習內容,實行翻轉課堂提供了技術支持,形成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生態(tài)。MOOC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也必然改變著作為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服務模式。MOOC與圖書館的關系,已經吸引了國內外圖書館界的廣泛關注。杜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MIT等大學圖書館積極參與MOOC的課程設計、內容組織、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導航等,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9]。
3.1 館舍空間再造為MOOC提供良好的在線學習環(huán)境
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圖書館的學習空間由館內逐漸延伸到館外,實體圖書館逐步向數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轉變,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通過區(qū)域性、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資源共享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信息共享空間、知識共享空間、學習共享空間等圖書館學習社區(qū)的建設,為學習者提供了良好的在線學習環(huán)境?;赒Q、MSN、Twitter、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在圖書館的應用,為學習者提供在線信息交流環(huán)境。利用移動互聯(lián)技術、物聯(lián)網技術等建設的移動圖書館、手機圖書館使學習者的學習變得更加便捷??傊W絡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建設為MOOC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學習支持環(huán)境。
3.2 先進的資源組織技術為MOOC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
MOOC學習者眾多,能力、個性、需求、動機差異較大,對于學習內容和學習服務的個性化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學習資源是MOOC的核心組成要素,知識的發(fā)現(xiàn)、聚合和創(chuàng)造,是MOOC模式下師生共同關注的焦點。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fā)與利用的重要場所,在長期的文獻資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通過知識標引技術、知識標簽技術、知識發(fā)現(xiàn)技術等的應用,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基于語義的關聯(lián)知識整合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通過語義技術對MOOC資源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有效表征,將MOOC學習資源組織方式由靜態(tài)的分類組織推向動態(tài)的語義技術聚合組織方向發(fā)展,為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定制和學習路徑推薦服務。
3.3 信息素養(yǎng)教育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提供技能支持
MOOC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教育模式,其相互參與、自主學習方式,對導學功能、信息技能的要求更加突顯。國內外圖書館針對MOOC環(huán)境下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進行有益的嘗試。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在Udemy上提供六個小時的“圖書館基本教程”短視頻課程,維克森林大學圖書館員Denlinger及其團隊創(chuàng)建“常見網絡問題診療”,提供網絡素養(yǎng)教育,藝術與設計協(xié)會獨立學院“藝術與設計專業(yè)信息素養(yǎng)教育”提供專業(yè)素養(yǎng)教育等。中國科技大學羅紹峰“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網絡公開課,吸引了超過10000人學習該課程。近年來,有學者提出針對MOOC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2013年在OCLC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論壇上,Katy Mahzaj認為,MOOC是在開放獲取和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后的一大措施,信息專家介入圖書館可以提升信息素養(yǎng)等各方面對MOOC進行支持。Kerry Well認為,“嵌入信息教育模塊,可以提供視頻閱讀配料,前后測驗和微型MOOC,獨立、可伸縮、可重用,以方便其他MOOC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課程中”[8]。MOOC為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反之,圖書館深層次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為MOOC學習提供有力的技能支持。
3.4 資源開放獲取與共享為MOOC提供教學內容支持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使任何人可以及時免費不受任何限制地通過互聯(lián)網上傳和下載各類信息資源。MOOC與圖書館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倡導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目前,圖書館都擁有大量訂購的數據庫、收集整理的網絡免費資源以及館藏數字化教參資源等,圖書館通過收集、加工、整合優(yōu)質教參資源,圍繞主題推送和定制,實現(xiàn)與MOOC平臺的無縫對接和嵌入,利用LibGuides等軟件,圍繞課程主題創(chuàng)建課程資源導引。如澳大利亞的許多學術圖書館利用Springers Hare推出的LibGuides軟件進行內容共享,新西蘭大學圖書館利用LibGuides的資源協(xié)助MOOC參與者獲取免費的在線資源等[10]。
3.5 擔任版權代理或版權顧問,為資源的合理使用提供版權方面的支持
MOOC具有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等本質特征,MOOC開放性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容的開放性,即向學習者提供可利用學習和參考的免費數字化內容,包括直接與教學相關的課程、課件、內容模塊、參考資源、電子期刊等,杜克大學Kevin Smith認為,MOOC環(huán)境下圖書館員重要的任務在于為MOOC課程尋求版權許可、協(xié)商授權或是獲得合理使用聲明等。圖書館可以協(xié)助老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選擇開放獲取或公開的教育資源[11]。
4構建面向MOOC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
圖書館是一個不斷生長著的有機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當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這個有機體注入了新鮮活力。目前教育信息化進一步推動大學教學創(chuàng)新,MOOC的來臨推翻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引發(fā)了對學習管理與學習支持的巨大變革,圖書館作為這一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只有勇于挑戰(zhàn),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筆者通過對MOOC的學習支持系統(tǒng)及圖書館在系統(tǒng)中的作用分析,以資源、服務、技術、館員四要素,構建面向MOOC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
4.1 資源
資源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基礎,以圖書、期刊、報紙、論文等形態(tài)呈現(xiàn)的文獻載體已經不再是MOOC時代學習者的首選。MOOC的自主學習、微課程教學、社交網絡下的交流互動等,信息成了學習者的學習節(jié)點,眾包交互與知識關聯(lián)使連接的知識讓學習者通過“路徑尋找”和“意義建構”對知識領域進行探索,知識資源的組織管理功能將更加突顯。MOOC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資源具有以下特征:(1)完備的課程教參資源;(2)具有保障性和完整性的全目錄、全記錄和全資源的資源組織工具;(3)完整的學習內容記錄;(4)以知識單元組織課程資源;(5)強調知識的內在關聯(lián);(6)資源利用的版權解決。
4.2 技術
圖書館對MOOC的學習支持技術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信息技術。指現(xiàn)代圖書館的網絡設備、軟硬件設備、授課設備等信息基礎設施以及多媒體制作、數字化信息加工等信息技術以輔助MOOC課程制作。二是圖書館技術。指將支撐MOOC課程的圖書館相關資源融入MOOC平臺及其服務提供的信息技術支撐。如數字資源與教育系統(tǒng)的整合技術,基于語義的關聯(lián)知識組織技術,支撐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標簽技術,基于大數據的學習者學習記錄的數據分析技術等。在技術層面,重點把握兩個融合:一是圖書館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二是圖書館技術與教育技術深度融合。
4.3 服務
MOOC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打破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服務體系,也改變了現(xiàn)代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MOOC時代圖書館服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導航;(2)信息素養(yǎng)教育;(3)學科館員的嵌入式服務;(4)通過對學習者記錄的數據分析,輔助式課程設計,維護學習者自組織與他組織的平衡;(5)擔任版權代理。
4.4 館員
MOOC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館員主要涉及4個層面:(1)決策支持人員(管理者);(2)資源組織人員(資源采訪、組織);(3)信息技術人員(信息技術);(4)服務人員(信息素養(yǎng)教育、參考咨詢、學科化服務)。
本文依據IEEE1484學習管理系統(tǒng)框架LTSA(Learning Technology Systems Architecture)[12],參考李華等學者關于面向MOOC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研究成果[13]-[15],構建面向MOOC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如圖1所示。
圖1面向MOOC的圖書館學習支持系統(tǒng)框架
以上學習支持系統(tǒng)框架主要由一個圖書館文獻(知識)服務平臺、一個學習資源中心(庫)、一個學習者記錄中心(數據庫集)和四個代理元件組成。學習者通過圖書館或第三方提供的交互代理元件,利用常用的社會性學習工具(課程討論空間、學習空間、課程資源共享工具、Blog、Wiki等)及在線實時交流工具,實現(xiàn)一體化的課程學習和學習交流,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學習館員、信息技術館員實時參與互動,以此提供學習參考與技術支持服務。學習者也可以向交互代理提交學習參數,同時將學習行為傳遞給評估元件,評估元件對學習者學習參數及其學習行為進行評估,學習者記錄收集大量的學習記錄和學習行為評估數據,將數據分析結果傳遞給教學代理元件和圖書館,圖書館根據評估信息和學習信息,向數據代理反饋查詢到的適合學習者的學習資源,通過教學代理或直接通過版權代理傳遞給學習者。知識代理元件接收來自教學代理元件和圖書館的數據信息,形成新的知識,以充實學習資源庫。
圖書館在這一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具有以下特征:①重組圖書館在線學習資源服務的業(yè)務流程。②圖書館服務將廣泛應用網絡技術、數據分析技術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展圖書館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面。③圖書館通過課程導學、信息素養(yǎng)教育、參與在線學習交流、參考咨詢服務及輔助課程設計等,拓展圖書館服務與教育的融合面。④通過尋求資源的版權許可、協(xié)商授權或取得合理使用權限等,擔任版權代理。
對圖書館而言,MOOC來臨既是一次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一次難得的發(fā)展機遇。MOOC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免費,使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與服務成為無限可能,同時,MOOC模式下的圖書館學習支持服務也必然會面臨著諸如基于語義的知識聚合組織與智能檢索技術、眾包交互技術、知識發(fā)現(xiàn)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個性化服務定制等技術與服務難題。我們要積極面對新問題,“以用戶為中心”,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服務,應用新技術,構建新模式,開展新業(yè)務,迎接新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 韓錫斌.開放教育資源:從構建資源系統(tǒng)到營造知識生態(tài)—“MIT OCW項目實施十周年慶祝大會”側記[EB/OL].
[2] George Siemene.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EB/OL].
[3] (美)西蒙斯.G.詹青龍譯.網絡時代的知識和學習走向連通[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9.12.
[4]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EB/OL].
[5][6] 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fā)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1):5-10.
[7] 丁興富.論遠程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支助服務(上)[J].中國電化服務,2002,(3):56-59.
[8][11] 張舵,吳躍偉.國外高校圖書館在MOOC中的作用及其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4,(7):85-89.
[9][10] 彭立偉.MOOC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機遇與挑戰(zhàn)[J].圖書與情報,2014,(3):82-86.
[12] 祝賀庭.網絡教育技術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1):72-78.
[13] 李華等.面向MOOC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框架設計[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14] 樊文強.基于關聯(lián)主義的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雜志,2012,(3):31-36.
[15] 付佳佳,潘衛(wèi).面向MOOC課程的圖書館支撐體系初探[J].圖書館學研究,2014,(8):72-74.
(責任編輯:傅正)
Online Learning Support of Library in MOOC Era
XU Hua-ya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230601, China)
Abstract:MOOC break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learner’s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which the library is playing in the MOOC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framework of MOOC Library from aspects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service and librarian,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library onlin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n MOOC mode.
Key words: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MOOC; library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2014年基金項目(TGW14A09)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25(2016)02-0033-05
作者簡介:徐華洋,男,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收稿日期: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