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凡 馮姍
糖皮質激素治療感染性休克的臨床觀察
熊凡 馮姍
目的 探討糖皮質激素治療感染性休克的臨床治療價值。方法 選取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抽取69例作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將本組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5例),觀察組以感染性休克常規(guī)治療為基礎,同時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對照組單純應用常規(guī)治療,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尿量變化以及ICU入住時間。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的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與尿量分別是(2.1±0.4)mmol/L、(86.2±15.7)mL/min和(0.7±0.3)mL/(kg·min),ICU入住時間是(10.3±1.2)d;對照組治療后的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與尿量分別是(3.2±0.5)mmol/L、(56.5±9.9)mL/min和(0.5±0.2)mL/(kg·min),ICU入住時間是(21.3±6.8)d。2組患者治療后的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與尿量以及ICU入住時間的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皮質激素治療感染性休克的臨床治療價值顯著,患者血乳酸水平明顯降低,尿量和肌酐清除率則顯著增加,且入住ICU時間較短。
糖皮質激素;感染性休克;血乳酸;尿量
感染性休克,指的是感染患者補充足夠液體后,血壓水平仍保持持續(xù)偏低癥狀,又稱為內毒素性休克、膿毒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1]。感染性休克高發(fā)于ICU患者,其死亡率高至30%[2]?;颊咭坏┌l(fā)生感染性休克,可使其病情急劇惡化,導致多個器官受損,誘發(fā)腦功能、腎功能和胃腸道功能障礙等。然而,常規(guī)治療無法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因此探尋其它高效療法仍舊是醫(y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本研究為明確糖皮質激素治療感染性休克的臨床治療價值,對6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別采取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單純常規(guī)治療,現(xiàn)將2組治療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本組研究的6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為江西省兒童醫(yī)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且在參與本次研究前已經(jīng)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將69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是34例和35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4~48個月,平均年齡(18.5±2.9)個月;致病原因:重癥肺炎13例,胃腸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12例,腹部手術7例,其它2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2~60個月,平均年齡(15.4±3.0)個月;致病原因:重癥肺炎14例,胃腸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11例,腹部手術9例,其它1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致病原因等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感染性休克的常規(guī)治療,即接受正性肌力藥物、液體復蘇、抗菌藥物、多巴胺靜脈泵入治療等,同時給予患者垂體后葉素(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1mL:6U,10支/盒;生產批號:150923),靜滴速度為
0.03 ~0.10U/min,平均動脈壓控制在65mmHg及以上。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糖皮質激素,即取50mg氫化可的松(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5mL:25mg,5支/盒;生產批號:150403)溶入5%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3次。2組患者均堅持治療3d。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和尿量,并記錄其ICU入住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數(shù)據(jù)資料均使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和尿量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與尿量的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的血乳酸水平顯著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肌酐清除率和尿量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和尿量對比(x±s)
2.2 對比2組患者的ICU入住時間 觀察組ICU入住時間是(10.3±1.2)d,對照組ICU入住時間是(21.3±6.8)d,2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感染性休克,指的是機體因感染微生物、毒素而產生的一種綜合性疾病,可導致患者發(fā)生血流分布異常、動-靜脈短路等生理病理變化[3]。同時,內毒素與患者體內某些受體相結合后,能夠激活一些炎性基因表達,從而開啟生化級聯(lián)反應,引發(fā)血管擴張、乳酸酸中毒、循環(huán)衰竭等臨床癥狀,同時降低患者多個器官與組織的灌注量,且不斷累積乳酸。當患者乳酸濃度累積至4mmol/L及以上時,即形成高乳酸血癥[4]。高乳酸血癥會嚴重干擾患者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并影響其機體氧代謝和心功能,導致患者組織低氧癥狀進一步加重。根據(jù)感染性休克的致病機制可知,其治療原則應為糾正低壓狀態(tài)、增加血管活性[5]。而臨床常規(guī)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效果不明顯,即使增加藥物劑量,也無法有效糾正患者低血壓癥狀。因此,血管活性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方案不能作為感染性休克首選療法。
糖皮質激素又名腎上腺皮質激素,是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一種甾體激素[6],也可經(jīng)化學方法人工合成。糖皮質激素源于膽固醇,主要是皮質醇,具備調節(jié)人體脂肪、血糖、蛋白質生物合成與代謝等作用,同時還有免疫抑制、抗毒、抗休克和抗炎等作用[7],可顯著增加患者體內兒茶酚胺合成量,抑制炎性介質如TNF等,從而緩解患者全身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其中,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8]。其中,氫化可的松能夠抑制人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將其應用于感染性休克治療中,可維持患者免疫系統(tǒng)的平衡狀態(tài),同時增加其平均動脈壓,并增加患者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降低血管對于縮血管活性物質敏感性,恢復患者微循環(huán)血流動力學,最終改善休克。同時,氫化可的松還具備排鉀保鈉功能,因此可降低患者低鈉血癥發(fā)生率。根據(jù)本組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乳酸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尿量和肌酐清除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ICU入住時間也較對照組短(P<0.05),充分證明了糖皮質激素治療感染性休克的臨床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在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提升其肌酐清除率和尿量方面有積極作用,且可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出院,可作為感染性休克臨床治療的首選藥物。
[1] 任宏生,蔣進皎,楚玉峰,等.高容量血液濾過對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和肺泡-動脈間氧交換影響的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26(9):609-614.
[2] 薛露,張敏,趙平,等.高容量血液濾過對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腎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14,13(11):741-746.
[3] 胡卡利,吳惠毅.早晚期炎癥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9):154-157.
[4] 張鳴號,王秀玉,何沿虹,等.氧化苦參堿對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組織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草藥,2012,43(11):224-226.
[5] 吳玉霞,吳大瑋,彭苗苗,等.小劑量氫化可的松對膿毒癥大鼠腎臟糖皮質激素受體-α表達影響及其腎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1,23(7):426-429.
[6] 常紅霞.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垂體后葉素治療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綜述,2016,22(1):164-166.
[7] 王芳,高占成.糖皮質激素對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輔助治療價值[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38(1):59-62.
[8] 牛吉瑞,王旭東.糖皮質激素在嚴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2013,48(9):8-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43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兒童醫(yī)院(熊凡 馮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