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腹針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李勇
目的 探討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腹針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隨機號碼表法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治療,研究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中藥半夏瀉心湯+腹針治療。對比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和療效。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中醫(yī)病證評分分別為(16.4±3.2)分、(16.5±3.1)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分別為(2.8±0.2)分、(7.4±1.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腹針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可靠,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
半夏瀉心湯;腹針;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胃液而引起的臨床胃食管反流癥和食管黏膜損傷的疾病稱為胃食管反流[1]。胃食管反流病因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機制的缺陷或食管機械功能紊亂,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燒心、胸痛及反酸等癥狀,內窺鏡下表現(xiàn)為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糜爛或瘢痕狹窄。半夏瀉心湯具有寒熱并用,調補中焦的療效,在臨床中主要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2]。因此本研究選取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探討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腹針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8月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為:年齡大于18周歲;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符合第8版實用內科學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關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3];每個研究對象能配合醫(yī)務人員。排除標準: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的患者:肝炎病毒攜帶者,活動性感染,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消化道疾病者,對西沙必利有過敏、惡性心律失常者。按隨機號碼表法均分為2組(n=50)。研究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3.2±12.5)歲;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44.9±11.5)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治療。泮托拉唑(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10032)給藥方案為40.0mg/次,早晨餐前用藥,每天1次,治療8周;伊托必利片(修正藥業(yè)集團長春高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
H20061281)給藥方案為50.0mg/次,餐前用藥,每天3次,治療8周。研究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之上,接受如下治療:(1)方劑:半夏12g,浙貝母5g,黃岑、黃連10g,黨參15g,干姜5g,大棗4枚,炙甘草5g。胃熱熾盛者去干姜,加丹皮10g;胃陰虛者加北沙參10g和百合10g。通過日本自動煎藥機和自動包裝機煎煮包裝,每劑煎2包,100mL,每天早8點以及下午4點服用
100mL??偗煶?周。(2)腹針:主穴(中脘、關元、天樞),配穴(承滿、梁門、下脘)。留針30min后起針。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和療效。
1.3.1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5],將總有效率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治愈:癥狀消失,胃鏡未發(fā)現(xiàn)反流;顯效:癥狀明顯改善,胃鏡下潰瘍面明顯減少;有效: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胃鏡下仍可見食管黏膜水腫;無效:癥狀無改善,胃鏡下食管黏膜水腫潰瘍面積未減少或惡化??傆行?(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中醫(yī)病證評分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病證分為:燒心、胃脘灼痛、反酸、反胃、口苦。嚴重程度分為0~3分。中醫(yī)癥狀評分總分18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資料錄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中醫(yī)病證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比較(x±s)
2.2 研究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治愈40例,顯效7例,有效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治愈30例,顯效4例,有效10例,無效6例,對照組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燒灼感、反胃、噯氣及吞咽困難。中醫(yī)認為胃食管反流病屬“噎膈”、“梅核氣”等病證,病機為肝失疏泄、膽火犯胃,使寒熱錯雜,胃失和降,因此治療上應采取辛開苦降、化痰散結、通陽降氣[5-6]。
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半夏屬辛溫,交通陰陽,黃岑、黃連苦寒降肺,清降泄熱;干姜振奮中陽;黨參、大棗補脾氣以和中;炙甘草守定中氣;浙貝母清熱化痰,開郁散結。方中諸藥起到益氣健脾,清熱和胃,調暢氣機之效。現(xiàn)代藥理證明,黃連、黃芩能調節(jié)胃粘膜組織中的胃液分泌,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干姜能消炎又能減少胃腸道痙攣;黨參、半夏、甘草可增強胃粘的防御功能,調節(jié)胃腸道蠕動。腹針療法取主穴:中脘、天樞、關元,其中中脘為胃之募穴,有和胃降逆作用。天樞為腹部足陽明經絡穴,行針主治上腹部疾病,關元可助消化,疏肝理氣,降逆和胃。聯(lián)合腹針可以起到疏肝行氣、解郁之功效[7-8]。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中醫(yī)病證評分分別為(16.4±3.2)分、(16.5±3.1)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中醫(yī)病證評分分別為(2.8±0.2)分、(7.4±1.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钥闯霭胂臑a心湯聯(lián)合腹針能明顯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癥狀。因此本次研究認為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腹針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可靠,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
[1] 中華消化內鏡學會.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J].胃腸病學,2011,5(4):251.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18.
[3] 王策,王繼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7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0(5):493-494.
[4] 李運峰.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病44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1,27(11):747.
[5] 黃琳.腹針配合中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2,34(2):35-36.
[6] 段曉芳.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胃食管反流病72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2B):69-70.
[7] 時曉鑫.胃食管反流病誤診為支氣管哮喘2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33):67-68.
[8] 葉凡.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病56例[J].中國中醫(yī)藥,2011,9(3):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1
湖南 412000 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