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榮 鄧小林 宋樂明 鐘久慶 胡敏 邱璇茜 李躍蘭
3D打印技術在腎臟腫瘤中的應用
黃建榮 鄧小林 宋樂明 鐘久慶 胡敏 邱璇茜 李躍蘭
目的 評價3D打印技術在腎臟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采用腹腔鏡腫瘤切除術治療的腎腫瘤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在CT、MRI重建圖像上進行針對、術前評估,擬定手術切除計劃。觀察組患者CT圖像采用Mimics軟件進行3D重建,以Geomagic studio軟件進行編輯處理,進行3D打印。在常規(guī)路徑下、3D模型與模擬手術指導擬定執(zhí)行手術方案,對比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73±13)min、血流阻斷時間(18.8±2.1)min、估計出血量(102.8±26.1)mL、術后1個月血肌酐水平(71.9±42.4)μmol/L、不良事件發(fā)生率(9.8%)低于對照組[(82±12) min、(24.3±5.3)min、(120.8±27.4)mL、(80.7±2.4)μmol/L、36.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3D打印技術可用于腎臟腫瘤切除術指導、術前模擬之中,有助于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腎功能損傷。
腎臟腫瘤;3D打印技術;腹腔鏡手術
腎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全身腫瘤的1%,絕大多數腎腫瘤均可經腹腔鏡切除治療[1]。但腹腔鏡下腎部分或全腎切除術難度、風險仍相對較高,該手術時間與阻斷時間長、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居高不下,至今其對于絕大多數醫(yī)院而言仍是一項挑戰(zhàn)性的工作。研究顯示腹腔鏡下腎切除術輸血率高達10%~20%,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高質量的手術操作是提高手術療效、控制風險的關鍵,過去醫(yī)師擬定腎腫瘤切除手術方案主要依據CT等影像學診斷結果,但這種屏幕上的影像學資料直觀效果并不理想。3D打印技術是根據三維模型,通過離散堆積方法,直接、快速、精確的加工出實體模型的一種技術,近年來開始用于腫瘤外科治療之中[2]。本院嘗試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腎腫瘤治療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4月贛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并采用腹腔鏡腫瘤切除術治療的腎腫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臨床確診,符合手術治療指征;(2)單一病灶,非多病灶腎腫瘤,非孤立腎;(3)知情同意。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0.6±3.4)歲。體重指數(24.2±1.6)kg/m2,腫瘤直徑(3.8±1.5)cm。R.E.N.A.L評分(8.5±1.3)分。據入院順序,采用隨機隊列插入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39.7±2.8)歲。體重指數(24.9±1.5)kg/ m2,腫瘤直徑(3.7±1.6)cm;R.E.N.A.L評分(8.7±1.2)分。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1.3±2.4)歲;體重指數(23.9±1.7)kg/m2;腫瘤直徑(4.0±1.5)cm;R.E.N.A.L評分(8.3±1.3)分。2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腫瘤直徑、R.E.N.A.L評分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CT、MRI重建圖像上進行針對、術前評估,擬定手術切除計劃。觀察組:將每1例患者CT圖像采用Mimics軟件進行3D重建,以Geomagic studio軟件進行編輯處理,進行3D打印。了解腫瘤的邊界,并舉術前腫瘤類型確定切除的范圍,結合MRI、CTA斷層圖像,確定每1個圖像上的最佳切除范圍。構建3D切除邊界模型。最后制定3D手術模擬計劃,全方位檢查切除手術的可行性、安全性,測量計劃與周圍解剖結構的關系,以利于術中準確的把握切除邊界的范圍,以1cm為單位,分析切除范圍起止點。最后,形成書面報告,認真審閱后,在按照擬定的手術計劃進行手術。所有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護人員完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血流阻斷時間、估計出血量、切緣寬度、術前與術后肌酐水平,不良事件發(fā)生例,如中轉開腹例、輸血例、腎血管栓塞例、切口疝、尿瘺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以EXCEL錄入,轉SPSS 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計量指標 觀察組手術時間、血流阻斷時間、估計出血量、術后1個月血肌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計量指標對比(x±s)
2.2 不良事件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3D打印技術已可玩么制作出精度高達0.1mm的3D模型,3D模型可精準的再現腫瘤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相較于電腦屏幕中的圖像直觀性更強,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用于復雜手術的模擬,幫助患者擬定安全、可靠的手術路徑,使醫(yī)師掌握安全操作范圍,增強醫(yī)師空間感。手術切除的效果與醫(yī)師經驗技術水平直接相關,3D打印技術模擬手術可提高醫(yī)師經驗技術水平,提高高風險操作安全性,進而減少醫(yī)源性損傷[3]。近年來,數字化手術輔助系統發(fā)展迅速,極大的增強的手術的技術可控性。目前,常用的手術定位系統主要為計算機輔助導航以及術中導板,兩種各有優(yōu)劣,計算機輔助導航設備硬件投資大、學習曲線長,不利于推廣應用,而術中導板價格低廉,術中定位準確,但設計耗時長,采用3D模型打印結合術中導板一定程度上縮短設計時間,還有助于通過降低手術方案變化風險,避免導板被費用,避免二次設計,延長導板使用壽命。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疼痛輕等優(yōu)點,已成為根治性腎切除術主要支持環(huán)境,但標準手術仍存在手術時間較長、對術者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等缺點,腎腫瘤切除術仍屬于高難度手術類型,腎臟腫瘤切除術需游離腎動靜脈,分離、夾閉、縫合操作較多,選擇合適的手術操作路徑非常關鍵。而單純的CT、MRI影像學資料無法直觀的反應筋膜、腎臟、動靜脈血管、脾結腸韌帶之間的解剖關系。研究中采用3D模型輔助制定手術路徑觀察組手術時間、血流阻斷時間、估計出血量、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顯著下降,術后1個月血肌酐水平無顯著變化,提示3D模型輔助制定手術路徑可幫助術者了解病變局部解剖關系,制定更詳盡的手術計劃,提高手術成功率,最終降低手術損傷,保留腎功能。腎功能的保留對于腎全或次切除患者術后生命質量的恢復非常重要。
除應用于腎腫瘤切除術指導之中外,3D打印技術還可用于腎腫瘤體外研究、人體組織補償器的開發(fā)之中[4-5]。3D打印技術至今仍方興未艾,其在腫瘤外科中的仍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技術難度并不大,有條件的醫(yī)院可引入3D打印技術.并間其應用于腫瘤外科手術方案擬定、教學培養(yǎng)中,不斷積累技術經驗,并合理利用一系列的腫瘤3D模型,發(fā)揮其在腫瘤病理研究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3D打印技術可用于腎臟腫瘤切除術指導、術前模擬之中,有助于降低手術風險,減輕腎功能損傷;3D打印技術在腫瘤外科其它領域也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1] Zhengzhou JH,Zhang XL,Geng J,et al.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J].Chin Med J(Engl),2013,126(15):2938-2942.
[2] 李振化,王桂華.3D 打印技術在醫(yī)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7):1203-1206.
[3] 秦勉,劉亞雄,賀健康,等.數字化設計與 3-D 打印技術在個性化醫(yī)療中的應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3):286-291.
[4] 方馳華,方兆山,范應方,等.三維可視化、3D打印及3D腹腔鏡在肝腫瘤外科診治中的應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5(5):639-645.
[5] 付軍,郭征,王臻,等.多種 3-D 打印手術導板在骨腫瘤切除重建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3):304-3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0
江西 341000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 (黃建榮 鄧小林 宋樂明鐘久慶 胡敏 邱璇茜 李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