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 張榮玲 王廷鳳 劉亞奇
陰道啞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對術后患者盆底功能的影響
王秋菊 張榮玲 王廷鳳 劉亞奇
目的 觀察陰道啞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對術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行子宮全切術的患者80例,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40)。對照組給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觀察組給予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觀察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時盆底肌肉肌力情況、盆底肌力靜息壓、盆底收縮壓變化。結果 對照組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有32.50%、65.00%的患者為≥3級肌力,觀察組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有37.50%、85.00%的患者為≥3級肌力,2組盆底肌肉治療后≥3級肌力所占比例均較治療前顯著增高(P<0.01),觀察組治療后≥3級肌力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前盆底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分別為(33.21±6.44)cmH2O、(33.00±9.45)cmH2O,治療后分別為(38.45±9.40)cmH2O、(44.35±10.11)cmH2O,觀察組治療前分別為(34.17±6.32)cmH2O、(33.31±9.56)cmH2O,治療后分別為(44.50±10.11)cmH2O、(54.76±11.45)cmH2O,2組盆底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治療后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1),治療后肌力升高觀察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1)。結論 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可明顯促進子宮全切術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復。
陰道啞鈴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子宮全切術;盆底功能
子宮全切術是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婦科良性疾病的主要術式,對早期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也可行子宮全切術進行治療,但是手術會改變盆底正常解剖結構及生物動力學,術后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陰道殘端脫垂、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1-3]。本研究對子宮全切術患者在術后采用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進行康復治療,觀察治療方法對患者盆底功能恢復的臨床療效,顯示療效較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濰坊市婦幼保健院行子宮全切術的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盆腔其他脫垂;(2)行陰式子宮切除術或者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3)安裝有心臟起搏器者,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肌無力者;(4)治療依從性差者。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40)。對照組:年齡43~67歲,平均(54.99±5.60)歲;孕次1~4次,平均(2.31±0.46)次;產次1~3次,平均(1.13±0.32)次;絕經者27例;所患疾?。鹤訉m腺肌癥10例,子宮肌瘤6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癥14例,子宮內膜癌Ia期6例,宮頸原位癌4例。觀察組:年齡39~64歲,平均(55.15±5.63)歲;孕次1~4次,平均(2.30±0.45)次;產次1~4次,平均(1.12±0.34)次;絕經者29例;所患疾?。鹤訉m腺肌癥9例,子宮肌瘤5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癥15例,子宮內膜癌Ia期5例,宮頸原位癌6例。2組患者在年齡、孕產次、所患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患者在術后3個月時開始采用PHENIX神經肌肉刺激儀進行治療,治療時患者取仰臥位,將治療陰道探頭置入陰道內,根據探頭感知的陰道壓力由專業(yè)醫(yī)師按照生物模塊對患者給予治療,治療時以患者感受到麻刺感同時有肌肉震顫感為宜,每次治療30min,每周治療2次,治療1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給予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同對照組。陰道啞鈴訓練方法如下:將啞鈴置入陰道內患者主動使盆底肌肉舒張及收縮,啞鈴重量從A1-A5從輕到重逐步增加,循序漸進。陰道啞鈴訓練每周1次,在每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間隔期由患者在家自行訓練,療程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時盆底肌肉肌力情況、盆底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變化,以上數據均根據神經肌肉刺激儀測定,盆底肌肉肌力分為0~5級[4],隨著等級增高肌力收縮能力越強,0級是指I類及II類纖維作用均未達到最低標準,1級是指II類纖維能連續(xù)1次、I類纖維可持續(xù)1s,2級、3級、4級、5級均是以此類推。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肉肌力變化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肌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3級肌力所占比例均較治療前顯著增高(對照組χ2=8.46,觀察組χ2=19.01,均P<0.01),觀察組較對照組≥3級肌力所占比例較對照組升高更為明顯(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肉肌力變化比較[n(%)]
2.2 2組治療前后盆底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變化 治療前2組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對照組t=2.91,5.48;觀察組t=5.19,9.09;P均<0.01),治療后肌肉靜息壓及盆底收縮壓升高觀察組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盆底肌力靜息壓、盆底收縮壓變化(x±s,cmH2O)
子宮全切術手術中會將子宮骶韌帶、主韌帶切斷,同時下推膀胱及直腸,對盆底結構帶來一定改變,主要表現為支撐盆底的肌肉、韌帶、血管、神經被損傷,術后容易出現盆底功能障礙的發(fā)生。
盆底肌肉纖維主要是I類和II類纖維,對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復性訓練主要是訓練肌肉纖維收縮能力。目前盆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方法較多,包括磁刺激、電刺激、Kegel運動、生物反饋鍛煉等,以上鍛煉均能明顯改善產后、子宮全切術后等情況下出現的盆底功能障礙[5-8]。生物反饋低頻電刺激治療主要是采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治療,治療時根據患者盆底測定的肌力狀況給予不同的生物模塊,如一、二類肌纖維生物反饋訓練模塊、松弛反射、A3反射的生物反饋訓練模塊、場景反射鎮(zhèn)痛等,同時給予不同頻率及強度的電刺激,對盆底肌肉支配神經及肌肉自身形成刺激,被動的出現神經反射引起盆底肌肉被動收縮,起到促進盆底肌肉功能恢復作用。陰道啞鈴又叫縮陰啞鈴,形狀與健身啞鈴相似,是由高級醫(yī)用無毒硅膠材質設計而成,使用方便,可在家自行訓練,訓練主要是通過啞鈴的震蕩對盆底肌肉及神經形成反復刺激,增強盆底肌肉肌力。本研究對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后給予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聯合治療能明顯促進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增強,而且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也明顯高于單純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對照組,表明兩種措施聯合治療可促進肌力的恢復,較單純使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對行子宮全切術的患者在術后給予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進行治療能明顯改善盆底肌力,促使盆底肌肉肌力和肌肉靜息壓、盆底收縮壓增強,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1] 張峰莉,黃艷芳,范明慧,等.陰式與腹腔鏡,腹式三種術式非脫垂子宮全切術后對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2,13(11): 1497-1499.
[2] 羅軍,李昂,方超英.全子宮切除術對女性盆底功能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3,30(10):1943-1945.
[3] 曹磊,王志蓮.全子宮切除術對盆底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1,20(4):249-252.
[4] 孫蓓,白楓.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對子宮全切術后盆底功能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12):984-987.
[5] 柯茹,汪楊,夏俊霞.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配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療效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3,19(2):7-8.
[6] 趙維楠.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治療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 17(19):83-83.
[7] 馬靜,穆淑花,歐陽麗斯,等.聯合陰道啞鈴錐訓練改善產后盆底肌張力的研究[J].解剖學研究,2011,33(2):120-123.
[8] 魏洪.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促進女性產后盆底功能恢復的療效研究[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4):407-4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15
山東 261021 山東省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 (王秋菊)山東省濰坊市婦幼保健院 (張榮玲) 山東省濰坊市市立醫(yī)院婦產科 (王廷鳳)261300 山東省濰坊昌邑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劉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