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彬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的價值
姜彬
目的 探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的價值。方法 選取6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將其設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68例作為對照組,2組均于晨起空腹采取靜脈血予以肝功能檢驗,觀察并比較2組肝功能檢驗指標水平及研究組Child-Pugh分級各指標水平。結果研究組血清膽堿酯酶、血清膽固醇、白蛋白水平比對照組低,且總膽汁酸水平比對照組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肝炎肝硬化患者予以肝功能檢驗可讓醫(yī)生借助各種肝硬化的檢驗指標全面了解患者的肝組織受損情況,以準確判斷出肝硬化患者病情的發(fā)展與預后。
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檢驗;價值
肝硬化屬臨床常見慢性進行性肝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肝區(qū)疼痛、門脈高壓、黃疸等,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需盡早予以有效方法進行診斷,以利于臨床治療與預后[1]。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6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與68例健康體檢者肝功能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吉林市人民醫(yī)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將其設為研究組,均符合肝炎肝硬化臨床診斷標準,并經B超、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等確診,根據(jù)Child-Pugh分級將患者分為:A級18例,B級29例,C級21例,男女比例35∶33,年齡22~58歲,平均(40.17±4.75)歲。另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68例作為對照組,男女比例36∶32,年齡23~57歲,平均(40.24±4.47)歲。2組年齡、性別等各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均予以肝功能檢驗,儀器選取由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DXC全自動生化分析儀,2組于檢驗前均需在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L,之后采用不同試劑分別測血清膽堿酯酶(美國貝克曼公司)、總膽汁酸、血清膽固醇(日本和光純藥)及白蛋白(浙江伊利康公司)等指標水平。測量過程中每種試劑用量需嚴格遵循使用說明使用,并詳細記錄測量過程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肝功能檢驗指標:血清膽堿酯酶、總膽汁酸、血清膽固醇及白蛋白;觀察并比較研究組Child-Pugh不同分級各指標水平,根據(jù)肝性腦病、血清膽紅素、白蛋白、腹水、凝血酶原時間5項指標評分標準進行分級,A級:≤6分,B級:7~9分,C級>10分[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研究組血清膽堿酯酶、血清膽固醇、白蛋白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總膽汁酸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x±s)
2.2 研究組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級指標對比 2組血清膽堿酯酶、血清膽固醇、白蛋白水平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下降,且A級下降程度最輕,C級最高,而總膽汁酸水平A級最低,C級最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級指標對比(x±s)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主要由一種或者多種致病因素反復、長期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3]。針對肝炎肝硬化患者,于制訂相關治療方案前,需要對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予以檢測,并仔細觀察各指標發(fā)生的相應變化,以便為臨床醫(yī)師后續(xù)針對該疾病治療及預防措施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并最終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臨床療效[4-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膽固醇水平(2.98±0.67)mmol/L比對照組(4.48±1.46)mmol/ L低,且于Child-Pugh分級上,A級總膽固醇水平與B級相比未顯示高度差異,但C級則顯著低于A、B級。提示肝功能A、B級對總膽固醇影響相當,當程度達至C級時總膽固醇合成顯著降低,故對肝炎肝硬化患者總膽固醇予以檢測,可有效反映出患者的肝功情況。有研究稱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較之白蛋白更可反映出患者病情,臨床上可兼顧[6]。血清膽堿酯酶和肝細胞的正常功能密切相關,肝實質受損時因合成量降低,進而致使酶活性不斷降低,說明血清膽堿酯酶可反映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儲存功能,進而對慢性肝病與肝病的嚴重程度預測提供有效依據(jù)[7]。生理條件下肝臟對膽汁酸的代謝存在大負荷,如果細胞存在病變情況,血液中的膽汁酸水平則顯著升高,說明總膽汁酸水平亦是診斷肝炎肝硬化的有利手段[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白蛋白水平(29.70±6.95)g/L比對照組低(46.32±2.67)g/ L,白蛋白與血清膽堿酯酶相同,均可反映出肝臟合成蛋白質功能強弱效果。白蛋白主要是由肝細胞合成,通過經脈進入血液循環(huán),患者肝硬化時,其體內肝細胞的數(shù)量將顯著降低,從而影響白蛋白合成,致使其含量降低[9]。觀察研究組不同Child-Pugh分級可知,肝炎肝硬化患者程度越越高,血清膽堿酯酶、血清膽固醇、白蛋白水平則越低,總膽汁酸水平則越高,提示:血清膽堿酯酶、總膽汁酸、血清膽固醇、白蛋白水平及Child-Pugh分級可有效反映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受損程度。但是本組研究的樣本量比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因此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補充。
綜上所述,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功能檢驗,可通過觀察血清膽堿酯酶、總膽汁酸、血清膽固醇、白蛋白水平指標,充分了解其肝組織受損程度,并結合不同指標可準確判斷出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 顧敏.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3,19(18):28-29.
[2] 徐傳森,陳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5(3):100-101.
[3] 蔣松柏.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分析及臨床應用意義[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6(3):58-59.
[4] 張俊.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9(31):80-81.
[5] 胡秀娥.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11(28):76.
[6] 張智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檢驗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5(6):80-81.
[7] 姚向波.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19):2741-2742.
[8] 高祖送.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檢測結果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3,29(15):2340-2341.
[9] 李青蕊.樣本溶血對肝功能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3,19(33):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11
吉林 132001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免疫室 (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