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仁
(著名學者、評論家。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一個官員連自己的年齡都可以肆意篡改、視若尋常。那么,在他的權(quán)力范圍之內(nèi)還有什么不可以肆意篡改或者造假呢?
北京大學有個博士叫馮軍旗,因博士論文《中縣干部》而一夜成名。據(jù)說他的論文相當厲害。行家認為:從這里不僅可以讀懂中國的官場,而且還可以讀懂中國。
論文中有不少“細節(jié)”,涉及到官員的年齡問題,十分詭異。馮博士談到,一次與某科級官員閑聊,問及年齡時該官員脫口而出:“你問的是我檔案里的年齡,還是我實際的年齡?”給人的感覺這不是一件丑事情。若按該官員檔案上的年齡去推,此君9歲就已經(jīng)參加工作!問題的神秘性和嚴重性還在于:這種情況在縣級及縣級以下官場中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
近些年來,官員檔案造假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老百姓已經(jīng)陷入了“審丑疲勞”之中。年齡造假僅僅是檔案造假“系統(tǒng)工程”中的一環(huán)。
山西省河津市原住建局局長薛新民,在入黨升遷的各個階段都大肆堪稱造假高手。他竟然11次填報不同的出生日期!石家莊市原團市委副書記王亞麗,除了性別是真的,其身份、年齡、履歷等等全是造假!被老百姓稱為“一身是假、一路騙官”的奇葩式人物。
讓人感到驚詫的是,相當一部分官員并不以為篡改年齡是什么了不得的事。甚至有人還理直氣壯地說:“年齡嘛,若不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適當改一改,怎么適應(yīng)工作的需要和形勢的發(fā)展?再說,改一改時干部的發(fā)展前途還是有好處的?!?/p>
擅自在檔案或者戶口簿、身份證上篡改年齡而言,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是違法的,許多官員卻還認識不清。很明顯,官員與非公權(quán)人物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篡改年齡,其性質(zhì)、情節(jié),特別是造成的社會影響以及帶來的損失和危害等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語。
進一步推理:一個官員連自己的年齡都可以肆意篡改、視若尋常。那么,在他的權(quán)力范圍之內(nèi)還有什么不可以肆意篡改或者造假呢?
對一般老百姓而言,要在檔案或者戶口簿、身份證上篡改年齡,無疑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說是鋌而走險或者是白日做夢,恐怕都不為過。但為什么這種事情到了某些官員那里就變得易如反掌了呢?此中玄機何在?
我特別注意到媒體報道時所使用的一些暗示性語言:比如“利用職務(wù)上的便利”、“管理混亂且監(jiān)管不嚴”、“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相互勾結(jié)”等等。
正是這種種潛規(guī)則在官場的“流行”,才使得篡改年齡成了小菜一碟。從邏輯上講,“利用職務(wù)上的便利”指使屬下或權(quán)力尋租的對象為其造假,比較好理解;“管理混亂且監(jiān)管不嚴”,我認為邏輯上就有問題:既然“混亂”而又“不嚴”,為什么普通老百姓要改年齡之類卻審來審去,鉆不了一點空子?
直白地說,這種“混亂”和“不嚴”是專門為造假官員量身定做的,是一種心照不宣、禮尚往來的違法交易。不僅年齡成了可以隨意拿捏的橡皮泥,而且與個人私欲相關(guān)的一切,都可以“與時俱進”改來改去。
我以為對官員年齡造假不僅要按照黨紀國法予以嚴厲懲處,而且對那些故意造成“管理混亂且監(jiān)管不嚴”假象,曲意逢迎。謀取私利的審查監(jiān)管人員,也不能輕易放過,應(yīng)按照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予以制裁。
(編輯 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