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得雄 王冬梅
摘 要
馬卡連柯說過:“團結了集體,教育了集體,集體自身就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班級文化是一個班集體內(nèi)教師和學生共同認可并遵守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趨向,是由班級全體成員通過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所創(chuàng)建和形成的精神財富。班級只有在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與生命意義時,它才可能成為一種真正的教育力量,學生才能在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中接受熏陶,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從班級文化的角度上說,如果制度文化、物質(zhì)文化是顯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則是隱性的文化。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即觀念形態(tài)層,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nèi)容和深層結構要素。它包括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xiàn)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具有凝聚、約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是班級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梢哉f,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將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應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來表現(xiàn)班級文化內(nèi)容 ,豐富班級文化的內(nèi)涵?,F(xiàn)在的學生其精神狀態(tài)呈現(xiàn)這樣兩種特點:一方面是精神荒漠化,他們過分學習,缺少休閑;過分現(xiàn)實,缺少理想;過分理性,缺少感性;過分功利,缺少審美;過分練達,缺少純真。難怪不少專家都發(fā)出這樣的呼吁:快來救救學生現(xiàn)在面臨的 “精神缺鈣”!另一方面是精神追求多元化,從一個側面上反映了學生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趨多元。班級文化建設要看重的是一種氛圍文化,這種文化的建設,既要滿足學生的興趣與愿望,同時,作為老師也不能不予以一定的引領。時下實施的新課程,正是讓中國教育開始了艱難的回歸教育的本真,回歸教育的本體的漫長歷程,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教育:一種呵護人的成長、叩問人的靈魂、彰顯人的個性、關懷人的生命的充盈著人文情思的溫暖的教育。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充當?shù)氖恰耙I者”的角色。班主任的個性和特色,往往就是這個班級的個性和特色。首先,作為班主任要有文化的修養(yǎng)與品位,要從理性上懂得班級文化的內(nèi)涵。其次,班主任在班級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做到以身作則,起好帶領帶動的作用。再次,要形成一種班級文化制度,并且要建立一種評價機制,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起到鼓勵、批評、監(jiān)督的作用。很多班主任不僅自己能夠給學生很好的引領,還注意努力營造一種富有特色的班級氛圍,比如書香班級,讓學生“書少非君子,無讀不丈夫”,數(shù)碼班級,讓學生領域科技的先進性,等等。
班風是班級精神文化的重要標志,而班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班風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以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為前提的。班級的奮斗目標是引領全班學生共同奮進的動力源。但是無論是近期目標,還是中期或遠期目標,要真正成為班級全體學生的共同目標,不是由班主任規(guī)定的,而是班主任充分尊重學生,與班級學生共同“協(xié)商”的結果。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尊重學生的“童言無忌”,保護學生的“異想天開”,理解學生的“盲目過錯”,讓每個學生在教師面前都能暢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樹立起新型的師生觀,讓學生在一個健康、美好的班級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長。這種健康、美好的班級情感文化應該是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班級中的成員人人熱愛集體,又被集體所愛;人人贊美別人,也被別人贊美。教師要善于不斷地抓住時機,發(fā)現(xiàn)教育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他們關心他人,關心集體,濃厚班級的精神文化。
教育需要精神的澆灌。班主任的教育更要觸及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種上幸福自信的“莊稼”,拔掉自卑、粗俗、自私的雜草。教師的精神之愛應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中,存在于無言的感動和人性的光輝里。從這個意義上說,班級管理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環(huán)境造就人?!币粋€班級的文化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班級文化作為活生生的東西,它是由一個班級中的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在交往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師生的各種交往中,在同伴的各種交往中,是一種意見,一個神態(tài),一種行為方式,尤其是班級里由群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氣氛等等.在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不再是能否在一個班級里生活,而是在何種班級里,獲得何種教育的滿足。既然這種滿足是由特定的班級文化決定的,提高班級生活質(zhì)量,提升學生生命質(zhì)量,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充滿智慧挑戰(zhàn),充滿勃勃生機,就不能不從班級文化著手。
作者單位
甘肅省古浪縣第二中學 甘肅省古浪縣 73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