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曦曌
?
選擇與人生
■ 文/陳曦曌
作者單位/解放軍總醫(yī)院
大學之前,日子過得單一平淡,做一個懂事聽話的學生,為了一個單純的目標而努力。那個時候覺得自己的人生有無限種可能,但一切的可能都必須要發(fā)生在高考之后。因此,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是萬萬不會想到,當時的決定會怎樣影響我的一生。
從2008年參加高考之后到現(xiàn)在,7年時間已經過去,成為一名博士生倒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填報志愿的時候我們已經知曉了高考成績,高中關系最為親近的幾個朋友,都有很好的成績和結果。一位已經保送上北京大學;一位是排名在省里前30,清華大學招生處的電話已經打進了他們家;還有一位是自小聰明過人,每天和我一起嬉笑打鬧不和我一起學習卻照樣考進浙大工科試驗班的小天才。我也是考出了自己的真實水平,國內前十的大學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就在報專業(yè)上犯了難。突然,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呈現(xiàn)在我眼前,我好想每條路都試一試,可是人生沒有回頭路。那個時候的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好像更在意的是好聽的名聲,優(yōu)越的環(huán)境。當一個人做選擇的時候,還會在意內心的虛榮感,那么這個選擇一定不是跟從內心的。
而說實話,那時才17歲的我,從小循規(guī)蹈矩努力讀書,倒真的不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所以在選擇上有所混沌也是正常。我想面臨著高考專業(yè)選擇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和家長應該都是類似的心態(tài),就像一場賭局,有的人贏了,有的人輸了。但輸也不是一世的失敗,總都會有轉機的。就這樣,一邊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們進行著比較,一邊衡量著自己心里的感受,我最終另辟蹊徑,選擇了進入醫(yī)學院。這對于當時年幼的我來說,是一個高尚神秘的職業(yè),身邊大多數(shù)同學都在數(shù)理化,工科和商科之間選擇,鮮有同學學醫(yī),也帶著想與眾不同的心態(tài),我最終做了我自己的決定。在高考填報系統(tǒng)關閉的那個下午,我沒有猶豫地選擇了醫(yī)學院。
現(xiàn)在看來,走上從醫(yī)之路,我不曾后悔,但是我有些迷茫了。到底一個選擇,能從多大程度上去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呢。談及人生的話題,就自動上升到了哲學的角度?;蛟S這個命題,以我現(xiàn)在的閱歷,還不足以去討論得很深刻,尤其是選擇的對錯,不走過一生,站在終點回望,是不能夠下結論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談人生者眾矣。什么人生意義,又是什么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記得魯迅先生說過:“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蔽覀冞x擇一份專業(yè)、一份事業(yè),似乎也是看這幾個方面。因為當下金融熱門,賺錢多,掙得多自然便于生存,高于溫飽,所以金融領域的大門吸引著無數(shù)高考學子紛至沓來。當年的計算機專業(yè)便是如此,由大熱門變成供過于求,無數(shù)名校學子降低門檻找工作,程序員被自嘲作“程序猿”,IT人員變成了“挨踢狗”“IT民工”。也許自嘲是樂觀精神中的一種,但是這也揭示了現(xiàn)實的無奈。莘莘學子當年的豪情壯志,被現(xiàn)實打磨掉了,當年做選擇的時候,有誰會想到若干年后的自己,會在論壇貼吧里無情地自黑著自己,嘲笑著同行??墒牵瑢Υ蟛糠秩藖碚f,這就是現(xiàn)實,現(xiàn)實就要去接受,時限就是一輩子。如此的影響,還不夠大和深嗎?
曾經看過一篇轟動很大的好文章,是一位父親寫的他的一雙兒女。在做選擇的反應上截然不同,女兒是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她懂得父母想要什么,懂得順從他人的意思去做選擇;而哥哥則不然,他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復復、猶豫不決。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他們小時候讓父親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么,而妹妹很會做選擇。實際上,追隨自己內心的時候,才會知道,選擇也是一件搖擺不定的事,只有一直想要最好的,才會愿意承擔選擇的后果,也才會得到最想要的。而且,即使選擇錯了,人生也不會因此而毀了。所以這么看來,一次選擇不足以決定人生,但是人生又是由無數(shù)個選擇組成。我常?;孟耄绻疫x擇了一份更輕松或者更擅長的專業(yè),我的人生又會是怎么樣呢。如果人生是部電影,可以倒帶重來的話,一次小的改變,會造成多大的蝴蝶效應呢?
其實我是相信命運的,人的一生應該是按照諸神之意已經安排好的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順水推舟”的選擇,只不過是上帝把你人生軌道的方向給你撥好了,順勢我們就走了下去。但是信奉努力改變命運的人肯定不會同意如此的說法,不過我始終堅信,能量是守恒的,世間萬物得到與失去也都是守恒的,唯有懷著感恩的心態(tài),榮辱不驚的心境去面對一切的起起落落,人生才會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命運才會把控在自己的手中。
入學宣誓 攝影/方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