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學菲
摘 要:音樂是高尚、美妙、機智的娛樂。它是人的肉體和精神的教育者和醫(yī)療者。音樂教育是通過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對學生進行的審美情感教育。學習音樂,并不一定要做歌唱家、演奏家,音樂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身心的愉悅和健康。美好、積極、健康的音樂教育內(nèi)容對激發(fā)學生的心智、豐富學生的情感、舒緩學生的心緒、釋放學生的壓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心理健康;壓力
一、音樂和心理的關系
音樂是躍動著的美和情感的藝術(shù)。心理是腦的機能。心理是人的心智、情緒、情感、行為的集合。音樂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人的生理在本能上都是趨利避害的,人的心理在本我上都有對美的需要和對美的渴望。
音樂里的美浸潤和滲透著和諧悅動的情緒、情感元素。美好的情緒和情感會給人帶來愉悅、振奮的心理感受。積極、愉悅的情緒和情感又能挖掘?qū)W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心智。好的音樂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健康的心理又會使學生學音樂、愛音樂。美的音樂是心理健康的穩(wěn)定器和催化劑。
二、好的音樂教育能激發(fā)學生的心智
我們經(jīng)常用“耳聰目明”去形容一個人的心智較高。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shù)。這門藝術(shù)通過多種形式的聲音傳遞,對大腦深層組織細胞進行美妙而有韻律的刺激。大腦細胞由于受到音樂的刺激而加快了發(fā)育成熟的進程。大腦細胞因此變得富有張力和活力。
早教工作者從嬰幼兒就開始進行音樂教育和熏陶,給嬰幼兒播放多種形式的音樂,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早期的音樂教育對嬰幼兒進行心智開發(fā)。早期心智開發(fā)雖然重要,但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心智的成長、成熟需要終身的培養(yǎng)和歷練,貫穿于學生成長的每個階段。每種方式的音樂教育對啟迪學生的心智都很有裨益,每個階段的音樂教育對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好的音樂教育能豐富學生的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shù)。音樂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一首甜美的歌曲、一曲動人的彈奏,其悅?cè)诵撵?、撼人心靈的詞曲、韻律都會美化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懂得感恩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情感缺失的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通過音樂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對培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教師組織學生輔以手語集體歌唱《感恩的心》《好大一棵樹》等歌曲,歌詞和歌曲都飽含著感人厚重的情感元素。這些情感元素通過感人的歌詞、動情的樂曲作用于學生的心靈深處,情感豐富的學生會流出感人奮進的淚水,情感缺失的學生會因集體演唱這首歌曲而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因此,好的音樂教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
不同階段、不同特征學生的情感需求也是不同的,音樂教育必須適應不同階段、不同特征學生的情感需要,才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音樂教育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有效結(jié)合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就會事倍功半、事與愿違。比如,針對青春期的學生,“高、大、上”的音樂效果可能就會適得其反,青春期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需求往往是特立獨行、追求偶像和時尚,他們渴望從偶像歌手那里尋求自我價值的存在。音樂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從青春期學生的特點出發(fā),不能適應青春期學生對音樂的需求,就會引起青春期學生的逆反和阻抗。所以,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和青春期學生共情,要走進他們的音樂世界,分享和分擔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的音樂教育才會有益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健康。針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一方面要考慮大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一方面要結(jié)合大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大學生的身心成長方面相對比較成熟,他們有比較穩(wěn)定成熟的思想,有比較包容的審美需求,但又存在思維、情感、特長等方面的個性化差異。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因勢利導,在普遍教育的同時,開展內(nèi)容、風格不同的個性化教學。否則,就會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產(chǎn)生“學無力”“學無能”的不良后果。
四、好的音樂教育能舒緩學生的情緒、釋放學生的壓力
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現(xiàn)問題,很多都是壓力造成的。學生的壓力源很多,包括情緒的困擾、情感的困惑、學業(yè)的煩惱。壓力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舒緩和釋放,就會積聚越來越多的負面能量,這些負面能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好的音樂教育是有效緩解學生壓力源的金鑰匙。音樂教師引導學生吹拉、彈奏舒緩平和的樂曲,如《雨的印記》。學生在這首舒緩唯美的樂曲中,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美妙柔和的音律,會有效平復學生躁動的情緒。音樂教師組織學生演唱、彈奏《相信自己》《我相信》等歌曲,學生會在昂揚激蕩的樂曲中感受到一種力量的震撼,從而增強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增添克服困難的勇氣。
這里需要音樂教育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少數(shù)音樂從歌詞到曲調(diào)都有低俗的成分充斥其中。會博取學生的獵奇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極其有害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去偽存真,共同凈化音樂學習環(huán)境,做有益學生心理健康的音樂教育。
參考文獻:
李峰.音樂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