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鷺飛
摘要:中國傳統(tǒng)村落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物質(zhì)文化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資源,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辰溪縣五寶田村為例,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從空間語言的角度,對該村落進行了總體空間規(guī)劃、街巷與建筑布局以及建筑院落空間三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和分析,試圖為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與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據(jù)。
關鍵詞:傳統(tǒng)村落;空間語言;五寶田村;建筑院落
一、 五寶田村區(qū)位概況與堪輿選址
美麗的五寶田村位于湖南省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xiāng)管轄,東接溆浦,南連懷化。地處雪峰山、武陵山的崇山峻嶺中。
群山環(huán)抱,是造成交通閉塞和不變的主要原因,也使這座傳統(tǒng)村落得以保存的十分完好。
四周五座低緩的山地環(huán)抱,圍合成這塊天然盆地,地勢東高西低。還有一條清澈的溪流,被村中的老人稱作“爺溪”,世世代代養(yǎng)育著蕭家的子孫,溪水自山上而下在村前迂回,古代是沿溪流的道路也是通向村外與其他村鎮(zhèn)聯(lián)系的主要交通路徑。清朝康熙年間,蕭氏家族第二十三代一位名叫肖宗安的從辰溪縣龍頭庵鄉(xiāng)遷居到此,耕作生活,世代繁衍。
中國傳統(tǒng)村落十分講究風水堪輿,家族遷徙選址都有風水先生勘察選址,依五寶田村的村民介紹,五寶田是風水十分聚財?shù)摹拔鍖毰璧亍?,因此肖家在這里祖祖輩輩生活富裕,財源廣進。
1.五寶盆地似元寶
相傳,五寶田村背后所靠的山脈龍脈綿長,村前有開闊的平地作為耕種的良田。村邊溪流的轉彎處望去,坡上有五座土丘,中間凹陷,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猶如五個金元寶,五寶田由此而得名。西邊的山坡下則地勢平坦,適合耕種,被認為是聚財吉祥之地。
2. 溪水回流聚財富
除了聚氣聚財?shù)纳介g盆地,還有一條窄窄溪流,也稱作“玉帶溪”,如同一條腰帶從東邊遠處看不到盡頭的山地里蜿蜒而下,在盆地中央繞了兩個彎向西緩緩而去。溪水將整個村莊一分為二,東邊是依傍山勢緊緊簇擁的一百多戶古屋人家,西邊是村中的公共建筑群,耕讀所、伏波廟,樸拙的木板橋將溪水兩岸連接起來,橋邊平整的土地上生長著綠油油的水稻。
溪水流過村前還不是最好的風水格局,像五寶田這樣繞著村子迂回,才稱作財不外漏極佳風水。
傳統(tǒng)風水中這樣的“背山面水”、“盆地聚財”這樣的,在大的空間選址上的空間語言并非是盲目迷信,這樣的村落選址在人與環(huán)境的功能關系以及人的行為心理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學的依據(jù),在群山中間的盆地中地勢平緩,受到風雨等災害的幾率也相對小,山上的動植物也可以為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所用。從環(huán)境心里的角度講,背后有所依靠也是給人帶來安全感的重要方式,而村前開闊的平地給人通暢的視野和舒暢的心情,在功能上亦可以作為生產(chǎn)物質(zhì)資料的耕地。因此這樣的空間語言也是值得現(xiàn)代城鎮(zhèn)規(guī)劃可以借鑒的。
二、 街巷空間與建筑分布語言
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意象五要素: 路徑、 邊緣、 地區(qū)、 節(jié)點和地標,將空間關系提升至人在其中感受和對物質(zhì)空間感知基礎上的空間組合關系。同樣,在中國的傳統(tǒng)村落的空間語言中,街巷和建筑是至關重要、必不可缺少的詞匯。
1.街巷空間語言
初到五寶田,難免會迷失在錯綜復雜、寬窄不一的石板小巷中。這也可能是位于較為偏遠山區(qū)中的村落的一個功能,使外來的人員不能輕易摸清地形位置,達到防止匪患、保護財務的目的。然而五寶田村落的交通路網(wǎng)是十分有等級秩序的。村中的巷道成網(wǎng)形分布,縱橫交錯,沿溪大道上有四個進入村子的主要入口,上方都曾設有瞭望和防御功能閘子大門。古時候,所謂“內(nèi)外有別”,外鄉(xiāng)人不可以在村中的路徑中穿行,只可以走沿著溪流的道路。這樣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很大程度上能夠維護安全和隱私。
另外,“人畜有別”,家禽牲畜有專門的路徑通行,主干道路是只允許人走的,此關乎村落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最后,地處多雨的南方丘陵地區(qū),五寶田村的排水系統(tǒng)也十分巧妙,道路的玉竹石板下就是排水溝,因此雨天不濕鞋,在維護和布置是也十分便利。以上三點交織成一個完整的交通路徑體系,將整個村子用線性的元素結成一個秩序井然整體,道路寬窄有別,主次得當,滿足各種功能的同時,從形式上來講也十分具有韻律感。
2.建筑分布與功能
從平面的分布來看,建筑與街巷空間存在著正負形的關系,相互依偎連接。五寶田村的建筑群保存十分完好,屋頂多用小青瓦,家家戶戶的屋頂緊密相連,即便站在山上也不能夠看到房子與道路的全貌。同街巷的分布一樣,村中建筑的空間語言也十分的嚴整有序,主次有別。
玉帶溪將村中的建筑分為兩邊,西邊是五寶田村的主要公共建筑:耕讀所以及付波將軍祠點綴在平闊的田地之上,溪水東邊就是各家各戶的民居緊密相連,呈現(xiàn)出建筑元素十分明確的疏密對比。聚集在一起的民居部分也有著不同的層次和等級。沿著消息最近院落都有著高聳的磚石材料的防火墻進行圍合,防火、防盜,屋頂上的小青瓦與飛檐翹腳也十分精致,不難看出是曾經(jīng)大戶有錢人家的院落居所。隨著山勢向上延伸,后邊的院落規(guī)模逐漸縮小,且沒有防火墻維護,可能曾經(jīng)是普通百姓或者受雇于大戶人家者所居,亦可能有看護村中財物,抵擋匪徒的職能。
在對五寶田村進行考察中發(fā)現(xiàn),目前村落中的建筑建成于不同的年代,也相應呈現(xiàn)出一些不同的形態(tài)和特點。經(jīng)過尋訪和測量,按照年代順序將村落中的所有建筑分成了三個類別。五寶田村中年代最久遠的一系列建筑,如屹立在農(nóng)田中央的耕讀所,以及玉帶溪東面臨溪的一系列民居建筑。這些建筑都修建于明清時期,都是外圍修建著高大風火墻的院落式建筑,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三合院形式。建筑的玉竹石大門口上方均有四字堂號,其寓意大多為祈禱家族興旺、子孫出人頭地等美好期望。其中堂號為慶衍蘭陵的院落曾是四合院建筑,解放后由于分割財產(chǎn)等原因被分為兩戶人家,因此建筑格局也有所改變。
雖然如今已沒有高低等級之分,但是仍然可以從村落空間語言的秩序中看出傳統(tǒng)村落文化的遺存痕跡,以及景觀遺存中有簇有疏的美麗畫面。
三、 五寶田村建筑院落空間語言
當人從交錯的窄窄的小巷進入高大的封火墻內(nèi)部,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五寶田村的建筑是內(nèi)外兩層皮的??邕M玉竹石雕琢的門框,內(nèi)部完全是木結構的吊腳樓,用堅硬和親和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全市內(nèi)外兩種,外面對敵的強大肅穆,以及家庭的溫婉舒適互不妨礙的凝聚在一棟建筑中。
1.三合院的布局與功能
五寶田村中的大多數(shù)院落都是三面圍合,一面有矮墻分割空間的三合院形式。精巧的小院中有著功能十分完備的空間格局。如圖所示,有入口狹窄的過道進入院中,先抑后揚的空間語言讓人覺得院子里亮堂而且溫馨。堂屋中供奉了家中的祖先牌位,兩側是臥房,最外端是火房。此處的火房卻不同于廚房,是用于冬天生活烤火的地方,生炭火的上方可以熏制臘肉臘魚,但看著空蕩蕩的鐵鉤子就能夠讓人想象到寒冬里溫暖的氣氛了。真正燒菜做飯的廚房通常在正屋的另外一段,或者是廂房對應的位置,爐灶上方聯(lián)通煙道,炒菜時便不會使屋內(nèi)充滿油煙。
2.矮墻花缽組成的詩意空間語言
吃飯、休息這些簡單的生存活動是不能夠滿足五寶田的村民的,即便交通和科技并不發(fā)達,但是五寶田的村民們也有辦法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自己特有的生活情趣。居民院落中的堂屋對面有一面175厘米左右的矮墻,上置玉竹石板,用于安放花盆花缽,進入院中就可以看到各色花草,正可謂詩意的棲居。
由以上的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五寶田村的院落空間語言從豐富合理的日常生活功能和恰到好處裝飾情趣兩個方面共同組成了一種合理安逸的空間氛圍。
四、小結
本文按照從大到小的空間范圍,分村落選址、建筑與街巷空間和院落空間三個部分記錄和分析了五寶田古村落的環(huán)境空間語言。從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從封建社會開始產(chǎn)生和演變的村落,完好的保留了封建時期傳統(tǒng)的等級秩序和建筑形態(tài),如村中建筑的分布的等級秩序、建筑的規(guī)模和精致程度等等。在此基礎上也一定程度融合了外來文化,風火墻上拱形的開窗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五寶田村中的建筑、街道和空間布局等空間語言都表現(xiàn)出強大的物質(zhì)功能性與精神情趣完美融合的狀態(tài),對比現(xiàn)代住宅建筑和規(guī)劃的稍顯呆板冷漠,這一點尤為值得借鑒和學習。
參考文獻:
[1][美]凱文.林奇. 城市意象[M].華夏出版社.2001.4
[2]李海燕.張東強. 諾鄧古村落空間形態(tài)研究[J].山西建筑.2012.12
[3]魏宏源.京西古村落空間模式語言研究[D].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