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宇
摘 要 英語閱讀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中職生普遍英語基礎差,閱讀方法不當,學習興趣不高,大部分中職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法,導致中職英語閱讀的教學效果令人擔憂。如何改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探討基于語篇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意在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能力,并促進其英語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語篇 中職 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讓人擔憂:一方面,中職生在英語閱讀上的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英語詞匯量缺乏,閱讀策略和技能欠缺,文化背景知識儲備不足,學習目標不清,閱讀缺乏自信等。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職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仍沿用傳統(tǒng)教法,只注重對文中的語言點和語法現(xiàn)象的講解,很少引導學生從語篇的角度來閱讀理解文章,學生的整體閱讀感知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1語篇分析理論簡述
基于語篇的閱讀教學法就是從語篇分析著手,視語篇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改變逐詞逐句辨認和對譯的閱讀方式,進入對篇章的理解分析,從而最大量并全面、準確地獲取文本傳遞的信息。
2基于語篇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
針對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有必要嘗試在語篇分析理論的指導下實施基于語篇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從而尋找提升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筆者以中等師范教書(第二版)《英語 (第三冊)》(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為例,具體闡述基于語篇的中職英語閱讀課的實施過程。
2.1 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
(1)明確閱讀目的,激發(fā)閱讀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中職生對于英語閱讀普遍不感興趣。針對這種學情,教師可從語篇這一整體入手,抓住讀前這一環(huán)節(jié)給整個閱讀過程增加些調(diào)料,圍繞學生的興奮點,利用多媒體等教具通過視頻觀賞、提問、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閱讀文本的內(nèi)驅(qū)力,從而確保英語閱讀教學得以真正開展。
(2)激活相關背景知識。圖式理論十分強調(diào)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師應想方設法最大限度地激活和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有效地推動閱讀理解的進程。具體實施時,教師可借助標題、相關圖片和視頻、巧妙的問題等來達到這一目的。比如,在閱讀Unit 4: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時,教師可在讀前向?qū)W生展示一些環(huán)境污染的實物或圖片,讓他們試著說出各類污染,并拋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do to improve our living environment?”讓學生談談各自對環(huán)境污染的看法,以此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活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再引導學生通過文章標題思考問題“What kind of pollution does the author talk about ?”促使他們在積極預測中進一步激活背景知識,饒有興趣地展開閱讀。
2.2 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
(1)把握宏觀結構。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從詞匯、語法等角度來微觀地分析課文,更應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篇章結構知識,從整個語篇的角度宏觀地分析課文。在捕捉表層信息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精讀課文,回答一些有關課文大意和主旨的問題,并概括出每段的中心意思或找出主題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篇章模式,把握寫作思路及全文謀篇布局的特點。比如:在教學Unit8: The Great Scientist—Sir Isaac Newton這篇記敘文時,筆者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When was Isaac Newton born?How did Newton discover the gravitational?引導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把握課文的基本信息,根據(jù)篇章結構劃分段落,歸納大意,幫助他們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2)分析微觀結構。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尋找一些關鍵詞,如表示時間、列舉、順序、比較或?qū)Ρ鹊汝P系的詞語,以便幫助學生快速判斷段落間、句子間的邏輯關系。
(3)培養(yǎng)閱讀策略和技能。要實施基于語篇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在閱讀中運用一些實用的閱讀策略和技能,如略讀、尋讀、結合語境猜測詞義、預測、善于抓句子的關鍵詞和抓段落的主題句等。比如:閱讀Unit 4: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根據(jù)標題對文章的體裁和內(nèi)容作出預測,圍繞關于“chemical pollution”的話題展開。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以頭腦風暴法的形式把所想的都表達出來,然后通過閱讀來驗證自己的預測。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也讓基于語篇的閱讀在閱讀策略的推動下變得流暢起來。
2.3 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
(1)拓展訓練,培養(yǎng)英語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在 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形式多樣的口頭或書面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機會,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和閱歷對文章的內(nèi)容、作者的觀點及與之相關或類似的事物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作出適當?shù)脑u價。比如,寫讀后感、討論、辯論等。借助于適當?shù)耐卣褂柧?,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提高對語篇的閱讀理解能力。
(2)發(fā)展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在基于語篇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組織適切的讀后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同時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言語的感知和領悟能力等,從而讓他們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3結論
現(xiàn)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是書面信息與讀者已有知識的有機結合。中職教師應更新觀念,在教學中融入語篇意識,樹立語篇閱讀的新思想,實施基于語篇的英語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語篇傳達的信息,有效地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同時獲得英語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方莉.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篇意識[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08).
[2] 楊麗.語篇分析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