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露,女,籍貫:陜西渭南,出生日期:1992年11月29日,研究方向:朝鮮韓國哲學,單位:延邊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專業(yè):哲學碩士 2014級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1
亞里士多德關于藝術的理念主要是用創(chuàng)造性的臨摹活動 ,指引人向著至善的目的,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真善美的統(tǒng)一。他把藝術理想分成理想化和典型化的兩種臨摹方式,他特別重視理想化的摹仿。這既提升了希臘的藝術理想,也體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之間的內(nèi)在深刻的繼承關系。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是對靈魂的一種凈化作用。他的藝術目標是把真、善、美這三個因素集中統(tǒng)一起來,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善,追求至善至高的道德實踐目的。
第一,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就是把至善至高的道德實踐意義當做目標,這樣的藝術包含了強烈的象征意味和社會作用。在他的倫理學的思想中,社會的最高目的和最高理想就是善,他認為把每個人引導著向善就是一個社會是否良好的標志。在這個社會中,所以可以達成這個理想的東西,所有符合這個理想的東西本身都是善的。他把藝術看成是一種“創(chuàng)制活動”,而且認為“一切創(chuàng)制活動都是為了某種目的的活動,而被創(chuàng)制的事物的目的不是籠統(tǒng)的,而是與某物相關,屬于何人,它是行為的對象。良好的行為就是目的,它是欲望之所求?!彼运囆g具有“德性”或者說“善”的目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對社會有好處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亞里士多德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一生研究領域甚為廣泛,而他的這些研究的最核心內(nèi)容就是讓人們學會善并且終身向善,以此達到幸福的目的。受這種思想的引導,亞里士多德反對柏拉圖否定藝術的作用的思想,把藝術引導人們向善的作用提了出來??梢哉f,在道德實踐的要素方面,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藝術理想存在非常大的差別,這就是他改變古希臘的藝術理想的重要的原因所在。
第二,他把藝術看成是一種了解完美的真理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活動方式,所以,藝術的內(nèi)容應該要強調(diào)真實、最終到達理想。在亞里士多德看來, 對于真理知識的追求的學問有三種類型:第一是創(chuàng)造性科學,例如文學、詩詞學;第二是實踐科學,比如社會學、思想政治學;第三是理論科學,比如化學、形而上學、物理學。第三類的理論科學就是純粹的知識,而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的科學不但追求知識,而且還有其他的外在的目的。 亞里士多德把藝術分在第一類科學的范疇,他認為藝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求知識的科學,與其他兩類是有非常大的區(qū)別的,他是一種認知的獲取真理的獨特的方式。他說人們獲取真理的方法一共分為五類,分別是: 技術、科學、明智、智慧、理智。他所說的“技術”就包含了藝術。他認為藝術和實踐大不相同,他認為實踐包含的理性品質(zhì)與創(chuàng)制不同,這兩者不是互相包容的,兩者的內(nèi)容也不大相同,不是互相平等的。在這其中營造術可以看做是一種技術而且屬于創(chuàng)制性的理性品質(zhì)。但是如果沒有理性的品質(zhì),創(chuàng)制也就不能看做是技術了,如果創(chuàng)制的這種品質(zhì)沒有了,那么技術也就沒有了。因此,他認為技術和具備真正的理想品質(zhì)的創(chuàng)制是一樣的,所有的技術都與形成相聯(lián)系,而如何形成技術就是對某些可能形成的事物的形成方式進行深刻的思考,這樣的東西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這些事情不是在創(chuàng)制物而都是在創(chuàng)造者中間開始的。所有的本身就具有的東西都和技術沒有關系,他們不是生成的,而且那些順從自然的事物也是如此,他們生成的開始在于他們自身當中。那么時間和創(chuàng)制是不一樣的,技術是屬于創(chuàng)制的而不是實踐的,是一個真正的理性的創(chuàng)制品質(zhì)。這個“理性”有兩個方面內(nèi)容:推理和認知。藝術依照理性把符合自然的所有事物都表現(xiàn)出來,就是把所有應該存在的事情臨摹出來,這就實現(xiàn)了真理,獲得了完美的知識。
第三,他認為藝術要利用過程的統(tǒng)一性來獲得快感、陶冶情操、給人們提供審美的對象。他終其一生都在為國家和社會的而努力,他為實現(xiàn)人生和社會的幸福而努力,他認為這種幸福的本質(zhì)就是得到快感。他認為,獲取快感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基礎的本性,能夠“讓現(xiàn)實的活動成為完美的”,這是因為“ —切感覺的現(xiàn)實活動都要指向一個被感覺的東西,處于良好狀況的感覺是完滿的,指向最美好的對象。處于最佳狀況下的感,每一項活動都是最完美地指向它的最佳對象。這樣的現(xiàn)實活動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快樂的。正如理智和思辨—樣,最完美的感覺也最快樂。而最完美的感覺就是那種處于良好狀況的,對自身最好對象的感覺”。而這種快感的源頭有許多種,既有天生就賦予的,也有后天藝術形式形成的,還有符合社會目標的。即使是同一種藝術,從中獲得的快感的也是不一樣的??旄惺沟萌说默F(xiàn)實生活中的活動藝術得到提升和完善;而相反的快感就會產(chǎn)生阻礙的作用。他說,如果人們在劇院里吃東西,如果戲劇演的特別不好,那么觀眾就會越吃越多,這就說明人的快樂是非常不同的,但相反如果表演非常吸引人的話,人們就會因為戲劇所帶來的快感替代吃東西帶來的快感,相反亦然。那么,怎樣發(fā)揮藝術的快感的作用,讓別的快感沒有取代他的機會而淡化藝術的意義,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藝術的過程安排一定要有“和諧整一”特點。
以上所說的三個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非常嚴密。對于至善的追求是所有社會和國家的最基礎的要求和最高理想。藝術具有和其他活動不一樣的特殊性,就因為它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而達到快感的目的。如果失去了創(chuàng)造性,藝術失去了快感的源頭,沒有了快感的內(nèi)容,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就沒有任何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