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偉
決定咖啡酸度PH值的關(guān)鍵,除氣候溫度外,首先是海拔。太低過酸,太高則過苦??Х确N植的適宜地帶,在北緯25°間,三江匯流處,橫斷山脈間,探尋云南小??Х鹊那笆澜裆蛷倪@片區(qū)域開始。
異國他鄉(xiāng)的黑色種子
迄今很多傳統(tǒng)的非洲部落,種植咖啡,但不飲咖啡,頂多只嚼食咖啡果實。朱苦拉人種植咖啡,并且飲用咖啡。
中國本土的咖啡之源,源自云南。而被人熟知的歷史精華,則在昆明,在人頭攢動的金馬碧雞坊,一條曾在20世紀60年代盛極一時的商業(yè)街。1930年,越南女子阮民宣,在此開設(shè)了一家新越(南盛來)咖啡店。至本世紀初,金碧路拆遷,南盛來依舊是老昆明的記憶地標。
當年,這種從法式情調(diào)玻璃窗里,裊出陣陣馥郁濃香的黑色液體,在昆明詩人于堅的記憶里,是伴隨著一條呼嘯的大鐵龍—滇越鐵路,穿越紅河三角洲的起伏山川、河谷、梯田,從海防、河口老街一直到昆明。它像一根尖銳的鋼鐵長矛,撬開了封閉的大清國門。1905年,在蒙自縣城一個名叫碧色寨的車站里,一個名為鐵道俱樂部酒吧的咖啡館誕生,伴隨著資本涌入的衍生產(chǎn)物——咖啡就此應運而生。
翠湖路,緊臨風景秀麗的翠湖公園。當年駝峰航線上的美軍飛行員們,最愛光顧這里。今天這條遠離都市喧囂的僻靜小路上,仍有很多意大利人開的咖啡館,外國人尤其鐘情昆明,或許是因為在昆明似乎能感受到與地中海一樣的溫潤陽光。
從昆明啟程,我們一路來到了此行海拔最高的目的地,大理賓川縣平川鎮(zhèn)的朱苦拉。每年入冬前的10月,是朱苦拉人民歡慶節(jié)日豐收的日子。人們穿著盛裝,圍跳起古老的彝族舞蹈,來慶祝一種絳紅色果實的豐收。
朱苦拉,在彝語中又叫做“繞道來”。倚江開鑿出來的險峻路段給這一地名做出了最形象的詮釋。歷史上,進入朱苦拉的山道有兩條,一條是西路,從賓川縣平川鎮(zhèn)出發(fā),需一兩天;一條是東路,從大姚縣石羊鎮(zhèn)往西跨過漁泡江。兩條路都很難走,當?shù)厝朔Q它有“九十九道彎、八十八道坎”。時至今日,行路仍然艱難,特別是沿漁泡江邊的一段,基本上是從絕壁上開鑿出來的簡易通道,路面僅能夠容納小車輪距的寬度。路的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面是懸崖絕壁,有的彎道必須倒車才能拐過去,嚴格來講不能稱之為公路,和棧道基本沒有什么區(qū)別。這樣一條通道,也是2010年為建漁泡江電站才修通的。當年修路時就有兩臺挖掘機滾下絕壁,所幸駕駛員跳車逃生,也算是奇跡了。去一次朱苦拉,你就會完全相信這些故事絕非聳人聽聞。
今天在村里仍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聽不懂漢語。但你說咖啡,他會明白。他們輕車熟路地領(lǐng)你來到一座村頭的教堂前,熱情慷慨地為你解說,從他們艱澀難懂的古老方言里,反復聽到一個叫田德能的人。據(jù)史料記載:田德能,就是這座朱苦拉天主教堂的始創(chuàng)者,公元1904年,這名法國傳教士,跋山涉水,將第一顆咖啡種子遠渡重洋帶來這里。
村民李炳龍家種植咖啡已愈三代。他告訴我們:從他爺爺那輩開始就喝咖啡,從小看見家族長輩都在喝,下地干活時喝,中午飯以后喝,種莊稼回來也要喝。后來慢慢也就習慣了?!罢f不上好喝,習慣就好了”,“ 口味就像板藍根沖劑”,他16歲的女兒李琦在一旁補充道。 可見,經(jīng)過了一番矛盾斗爭以后,人們已從內(nèi)心抵觸、抗爭,慢慢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且隨時間的推衍,愈發(fā)的根深蒂固。
村里人迄今還沿用一種最早的喝咖啡習俗,用土碗、搪瓷缸盛著,像喝綠豆湯。如此豪飲之勢必讓全世界每天攝入咖啡因最多的美國人都為之驚倒,必以為血液里咖啡因含量嚴重超標。其實這種大鍋水煮的方式,首先稀釋掉了大量咖啡堿,高溫萃取也起到降酸作用。這一點類似古老的土耳其咖啡,但似乎與土耳其咖啡又不同
朱苦拉咖啡,在“遠嫁”來這個彝族小山村之前,不姓朱。這種源自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品種,又俗稱鐵皮卡。一種代表著遠古咖啡的種植技術(shù),即咖啡史上的第一季時代,往后傳入阿拉伯,繁衍出來龐大的阿拉比卡家族。包括我們熟悉的摩卡、牙買加藍山、印尼曼特寧,都是阿拉比卡大家族的成員。
探詢朱苦拉咖啡種植和飲咖啡的歷史,無疑就找到了第一季小??Х鹊幕罨?。在枝繁葉茂的樹林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零零散散略高于周圍植被的灌木。今天純野生的咖啡樹,在全世界范圍已經(jīng)非常稀少,而在朱苦拉的夢莊園里,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這些迄今生長周期超過50年的古老咖啡樹。經(jīng)考證,這些“鐵皮卡”與“波邦”的混雜品種為后期移植,據(jù)此斷定,朱苦拉人大量栽種咖啡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48年。由于這種茜草科植物生性嬌貴,并非茶葉,長生綠葉植物一般到六年樹齡就會遭受一種“銹死病”的病害,但在這里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只能做出一個解釋:這座被綠水青山環(huán)繞的古老村莊,由于相對封閉的生存環(huán)境,這里的生態(tài)氣候一直都沒有太大的波動和改變?;蛟S正是由于這種長期封閉的環(huán)境,使得朱苦拉咖啡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延續(xù)至今。
在教堂旁,我們找到了田神父種下的咖啡樹故址。1997年,在跟隨主人來到中國93年后,無疾而終(1904~1997年)。
斷代后,涅重生的奇跡
入秋后,越南西原美邦蜀至胡志明市的21號公路上,往來穿行運送咖啡的車輛絡(luò)繹不絕。如今的21號公路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G7咖啡公路。
作為大航海發(fā)現(xiàn)時期的產(chǎn)物,咖啡先是經(jīng)由遠航貿(mào)易從南洋傳入臺灣,再輾轉(zhuǎn)運至上海、廣州;另一種傳播方式則就是經(jīng)由滇越鐵路運送到了云南。
今天的越南,主要種植一種叫做利比里卡的咖啡豆。利比里卡,一種專供廉價速溶咖啡使用的高產(chǎn)咖啡豆品種;而咖啡在今天越南人的生活中,已經(jīng)成為一種叫做“呷飲”的生活情趣,與愛喝蓋碗茶的成都人相似。至于飲用方法、口味、品質(zhì),則在其次。而在安南山脈之隔的中國云南,咖啡的傳播、發(fā)展進度,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車行滇西,自古以來潞江壩都是必經(jīng)之地。保龍高速公路也經(jīng)過于此,有人稱潞江壩是“太陽與大地擁吻的地方”。人們形容潞江壩的富足是:“頭頂香蕉,腳踩菠蘿,跌下去還能抓到一把花生?!边@里江面寬闊,江水平靜,地勢平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炎熱,是種植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天然溫室,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歷史上的潞江壩曾是令人生畏的瘴癘之地,瘧疾等疾病肆虐,人們?nèi)贬t(yī)少藥無文化,平均壽命不長。有一首詞《潞江歡》里就寫道:“毒蛇噓氣蛭翻波,潞江八月煙瘴多?!边^去這里還是個實施土司管理的地方。它的轄區(qū)西至高黎貢山頂,東至潞江,北至上江,南至勐臘。而當?shù)匾恍┥贁?shù)民族則習慣把西至高黎貢山山頂、東至道街沿江的村寨、北至芒寬上21公里的栗柴壩、南至潞江鄉(xiāng)白花村這一區(qū)域稱之為潞江壩,緊緊倚靠著奔騰的怒江大峽谷和碧羅雪山。這里世襲生活著白族、傈僳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沿潞江壩怒江一線,一直延伸到新州府所在地六庫一帶,曾經(jīng)星羅密布著許多咖啡園。
采摘工人給我們展示一種專用的篩子,這種6.25毫米口徑的篩子專為小??Х攘可矶ㄖ啤P×?Х?,顧名思義,顆粒小,今天在淘寶商店里我們會看到18、19目這樣的術(shù)語,其實指的正是這種篩孔的體積大小。小粒咖啡一般是在15~17目,而精品豆,一般都在17目。2006年國際咖啡協(xié)會專家考察后,將云南小粒咖啡定為世界十大優(yōu)秀名種咖啡,并將潞江壩定為小粒咖啡優(yōu)良種植基地。小粒咖啡由此真正得名,開始走進公眾的視野。
與朱苦拉人不同,怒江人沒有嗜飲咖啡的習俗。歷史上滇西北地方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把這些人稱為“裸裸”,意為還沒有被教化的野人。究其關(guān)鍵,是因為沒有形成強大的本土文化信仰,也因此而飽受周邊幾個強悍民族的欺凌。1888年,一名叫任安守的法國傳教士,翻過碧羅雪山,來到怒江大峽谷傳教,基督者的關(guān)懷慰藉了他們的心靈;此后英國傳教士富能仁,發(fā)明了獨特的傈僳語拉丁經(jīng)文,基督教勢力由此壯大。整個18世紀到19世紀初,羅馬教廷的傳教士在怒江扎根,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是怒江流域的人們純真、善良,對這些外來的游子敞開了胸懷;而從某一方面講,神奇的土地也同樣在教化著他們,看到了另一種文化的強大。
也就在這里,咖啡這種起源自非洲的茜草科黑色果實,遭遇了一個最強勁的對手。一種來自山茶科家族的植物—茶。從云南普洱,經(jīng)由大理、麗江,越過梅里雪山,進入云南和西藏橫斷山脈交界處的線路,被稱作滇西茶馬古道。19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企圖說服當時的西藏統(tǒng)治者,使用相對廉價的布丹、錫蘭、尼泊爾茶葉,遭到了當時西藏政府的強烈抵制。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貿(mào)易通道,更是一條漢藏文化交融的血脈。因為漢儒文化與藏傳佛教的強大,基督教止于怒江峽谷,橫斷山脈云南西藏交界。因為茶,這種強大的本主文化成為了咖啡與基督教傳播的最大阻礙,也就是這一時期,咖啡在這片土地上第二次斷代。
清末義和團滅洋運動以后,怒江地區(qū)爆發(fā)了白漢羅教案,教堂被焚毀,新中國成立后,聲勢浩大的反資本主義侵蝕運動,致使傳教士被大批驅(qū)逐,也就在差不多這一時期,著名美國植物獵人約瑟夫·洛克和幾個曾經(jīng)忠實于他的納西隨從,以間諜罪被處決。那是一個談洋色變的時期,那時就連昆明金碧路上的咖啡老字號南來盛,也開始改賣米線、餌絲。
在怒江峽谷里,導致小??Х饶厣氖且患堉刑K貿(mào)易協(xié)定。本著多出口、創(chuàng)收外匯的原則,那時小粒咖啡大量種植并出口到蘇聯(lián)。今天在怒江州一帶的咖啡與朱苦拉咖啡之間已不存在姻親關(guān)系。針對出口的高快產(chǎn)量需求,一種叫“莫蒂卡”的新品種誕生。我童年在東北軍區(qū)大院一棟蘇式洋樓中度過,對俄國咖啡并不陌生。燒制方法很簡單,奶鍋煮,紗布過濾,飲用時加入大量的紅糖、奶油、姜片、豆蔻和伏特加,就變成了一種雞尾咖啡飲料。
怒江六庫,通往旅行者的天堂—丙中洛的必經(jīng)之地。從丙中洛一直到西藏的察瓦龍鄉(xiāng),橫斷山脈漸入尾聲。我們的咖啡之路在這里轉(zhuǎn)折。在南部地區(qū),那里小??Х鹊男律陂_始蓬勃生長。
普洱,以茶名滿天下,但其實也盛產(chǎn)咖啡,在名為曼中田的咖啡莊園里,我們見到了一種來自巴西雨林的更科學的種植方式。低矮的咖啡灌木在咖啡種植業(yè)發(fā)達的南美通常采用香蕉樹這樣的高大灌木遮蔭,因為對于咖啡果實來說,威脅不只是寒冷,暴曬也同樣危險。由于地處湄公河上游的瀾滄江流域,這里到處充滿了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異域風情。天然的生態(tài)林環(huán)境成為了新一代小??Х鹊奶烊槐幼o所。2013年,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幾只奔跑在咖啡莊園里的野象,這像一個有趣的寓意,預示著嶄新的咖啡原生態(tài)品質(zhì)的回歸嗎?
跟隨咖啡游走在古老的滇西南土地上,除了飽滿豐富的自然人文沉淀,收獲的還有沁滿心脾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