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喬
心理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影響分析
●王冬喬
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對直腸癌結腸癌患者的影響并進行探討總結[1]。方法:受限于本院的客觀條件等許多不定因素,綜合選取本院一年內共60例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進分組調查研究,通過不同的干預護理手段,將60例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情況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最后對干預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析比較。結果:經過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數據顯示要好于對照組中的患者[2]。結論:心理護理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和心理以及生活質量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臨床上值得推廣與應用。
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心理護理,影響分析
直腸癌是較為常見的癌癥,患者通常年紀較大,并伴有常年的飲酒抽煙史,通常飲食習慣較差,飲食多以肉類油膩為主。接受治療期間的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往往要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反復的就醫(yī)化療放療。其恢復期時間長,需要很長時間的臨床護理干預,不僅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還需要護理人員的長期護理照顧。所以臨床護理路徑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治療恢復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醫(yī)護人員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來達到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其中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心理護理,由于病人一般年紀較高,患病后往往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生活上不能自理,并且加之飲食習慣的被迫改變,患者難免產生抑郁抵觸的情緒,對病癥的恢復逐漸失去信心。所以如何行之有效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當務之急,詳見如下文。
1.1 一般資料
綜合本院的情況以及病人的自我意愿,排除不適合做治療手術或是疾病過于復雜的患者,選取60例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進行分組調查研究,通過不同的臨床護理干預手段,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男女比例約為二比一,患者年齡在50歲到70歲左右,平均年齡在61歲左右。在常規(guī)治療之后進行臨床的心理護理干預。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在年齡、性別、發(fā)病史、飲食結構,富裕程度等無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方法,即簡單的藥物與日常生活行動上的護理干預。在經過針對性檢查治療之后,收治到常規(guī)病房,按常規(guī)的醫(yī)護護理方案,定期為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檢查用藥,查看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在根據病人家屬的反饋情況和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綜合考量護理用藥的方案。
觀察組:除了正常的藥物治療與日常的行為活動方面的護理干預措施,重點加強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心理上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術前,術后住院期間,出院后的心理護理階段。在術前:給病人講解癌癥病因大致的因素,了解結腸造口的必要性,癌癥手術去除腫瘤的過程以及可能帶來的術后影響,讓同種病人現(xiàn)身說法,造口健康講座,造口聯(lián)誼等心理護理措施。目的為了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癥,讓病人放松下緊張的情緒,讓其科學合理的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家屬也同時了解病人病情,手術的風險性。住院過程:在患者接受完手術治療后,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安排不同的病房安排不同的護理級別。在住院期間合理的安排心理護理的時間,由于患者剛經歷手術年紀也較大,術后將常伴隨著疼痛感甚至疼痛感會導致無法入睡。這時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多與病人家屬溝通,多與病人家屬講解直腸癌結腸造口病人術后可能會有的身體反應情況,并讓患者家屬有相應的解決能力。告知病人家屬有關患者治療期間的飲食起居以及用藥戶外運動等情況,避免出現(xiàn)誤用藥和無意中的操作不當導致患者的二次傷害。在飲食以清淡多素易消化的流食為主,低鹽、低糖,避免油炸難消化的食物,在保證其營養(yǎng)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少食多餐。在日常行為活動上,避免長時間臥床,盡可能多去戶外運動,看看四周的環(huán)境風景,改善患者的心情。讓病人家屬盡可能陪伴在病人身旁,醫(yī)院要為病人家屬提供簡易的床鋪,方便其陪伴在病人身邊。在住院后期階段,逐步改善患者的飲食結構與生活作息以及運動情況。在出院后:定期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采集有關病人心理和生理的活動反應情況。給患者在出院后安排相應的運動恢復時間表,音樂和宣傳教育素材,在患者定期到醫(yī)院接受化療放療的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給患者做相應的心理測試。
1.3 評判指標
通過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析比較SAS評分在50分以上表明患者焦慮,SDS評分在53分以上表明患者抑郁癥。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進行t檢驗。P<0.05具有明顯統(tǒng)計差異。
經過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數據顯示要好于對照組中的患者。詳解表1.
表1 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表
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類的疾病也隨之增加。由于人們的工作壓力住房壓力不斷增加,工薪階層的生活作息極不規(guī)律,經常熬夜,長期加班,長期飲酒吸煙,暴飲暴食。這些都為直腸癌的突發(fā)埋下了隱患,直腸癌的發(fā)病也趨于年輕化[3]。相比較于常規(guī)的護理手段,全方位的臨床護理干預手段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尤其是心理護理在護理干預中起到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在解決患者因病產生的一系列心理上的問題以及身體上的問題有很大幫助,讓患者了解到疾病的來龍去脈,不因為無知而亂投醫(yī),選擇正規(guī)的治療康復手段,不迷信盲從。宣傳正確科學的術后恢復方法,不盲聽盲從旁人的意見[4]。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加強患者對造口的接受度和適應,并對直腸癌患者的心理與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影響,其護理路徑能夠幫助患者今早的從患癌癥的陰影中走出。因此心理護理干預可以在臨床廣泛使用推廣,在減輕患者病痛煩惱,加快術后恢復具有很大作用。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1]劉莉,心理護理干預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2):57-59.
[2]王鴿,心理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口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5,14(5):636-637.
[3]周冬梅,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醫(yī)藥衛(wèi)生全文版,2016,31(3):241-242.
[4]王冬英,心理護理和造口護理在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6(14):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