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軍
摘 要: 利用電化學研究方法,對鎂鋰鉛合金在LiCl-KCl-MgCl2-PbCl2熔鹽體系中的共電沉積機理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當陰極電流密度達到或負于–0.776A·cm-2時,金屬Pb、Mg和Li能夠實現(xiàn)共電沉積。通過恒電流電解制備Mg-Li-Pb合金。經成分分析和相組成分析發(fā)現(xiàn),合金中含有Mg2Pb、Li7Pb2等多個合金相,且合金中Pb和Li含量與熔鹽中MgCl2和PbCl2的濃度直接相關。
關鍵詞:Mg-Li-Pb合金 共沉積 循環(huán)伏安 計時電位
中圖分類號:O6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304-02
鎂鋰基合金作為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1-3],具有比強度高、易切削加工、易于回收等特點,是航空航天和核工業(yè)等領域最理想的結構材料之一[4-6]。傳統(tǒng)制備鎂鋰基合金主要采用對摻法,但該法存在工藝流程復雜,能耗大,生產成本高等問題。熔鹽電解共沉積法制備合金可以有效改善這些問題。很多學者已經用該種方法從熔鹽體系中制備了Dy-Fe合金膜、Al-Ce合金和Al-Sm合金[7-9]等。在合金中加入鉛可以明顯改善鎂合金的力學性能,提高合金的伸長率和抗拉強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合金的彈性模量[10-11]。本文主要研究了鎂鋰鉛合金在LiCl-KCl-MgCl2熔鹽體系中的共電沉積過程和電解制備鎂鋰鉛合金的工藝條件,最后用恒電流電解法共電沉積制備了Mg-Li-Pb合金,并對合金樣品進行了表征。
一、實驗方法
本實驗采用鉬絲作研究電極,石墨棒(光譜純)作輔助電極, Ag/AgCl(1wt%)作參比電極, 內參比鹽是LiCl-KCl。實驗所需主要藥品包括無水LiCl、KCl、MgCl2和PbCl2。實驗前將LiCl和KCl分別裝進坩堝,并放入573K和873K的馬弗爐中干燥脫水24h,然后按比例混合放入剛玉坩堝, 置于馬弗爐中升溫至853K,待熔化后在-2.0V (Ag/AgCl 參比電極)電位下預處理,以除去熔鹽中多余的雜質和水。Mg( )和Pb( )離子是通過LiCl-KCl 熔鹽中按需求加入無水MgCl2和PbCl2引入,其中熔鹽體系全程保護在氬氣環(huán)境中。用電化學工作站進行電性能測試和恒電流電解制備樣品,最后用X射線衍射儀(XRD)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對所制樣品進行分析和表征。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1.熔鹽電解Mg-Li-Pb合金共電沉積機理研究
以惰性電極鉬絲為研究電極,用電化學工作站測定873K時LiCl-KCl二元熔鹽體系電化學窗口(圖1)。在該電化學窗口中只有一對氧化還原峰,分別是對應于Li(I)離子還原峰的信號峰A'和對應于金屬Li氧化峰的信號峰A。在0.2V到-2.1V的整個電化學窗口中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雜質峰。
圖1 惰性電極上LiCl-KCl熔鹽體系循環(huán)伏安曲線
在LiCl-KCl熔鹽體系中加入6.70×10-5mol·cm-3的無水PbCl2,測循環(huán)伏安曲線,得到圖2中的實線,觀察發(fā)現(xiàn)有四對氧化還原峰出現(xiàn)。其中Li(I)離子和金屬鋰的轉化對應峰A'/A;鉛的沉積點位較正,先在惰性電極上沉積,對應還原峰還原峰E',而a'和b'則可以認為是金屬Li在先一步沉積的金屬Pb上沉積形成了兩種不同的Li-Pb金屬間化合物。
進一步在LiCl-KCl-PbCl2三元熔鹽體系中加入一定量(5.88×10-4mol·cm-3 )的無水MgCl2,測循環(huán)伏安曲線(虛線),可以觀察到五對氧化還原峰。由鎂鉛二元合金相圖可知鎂和鉛能夠形成較穩(wěn)定的中間化合物[12],因此與加入氯化鎂前的曲線相比,新出現(xiàn)的還原峰C'和D'表示金屬Mg在Pb上沉積形成鎂鉛化合物,而出現(xiàn)在–1.93V處的還原峰B'則覆蓋了信號峰a'和b',表示Li(I)離子在鎂鉛合金上的欠電位沉積形成鎂鋰鉛三元合金的信號峰。
在熔鹽中引入鎂離子和鉛離子前后,鋰的析出電位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金屬Li的沉積位置由–2.32V正移到–1.93V,這是因為鋰的沉積電極由惰性電極變成了活性電極Mg-Pb合金。從研究結果看,如果把電解條件控制在負于–1.93V就可以通過共電沉積制備Mg-Li-Pb合金。
圖2 惰性電極上LiCl-KCl-PbCl2和LiCl-KCl-MgCl2-PbCl2
體系循環(huán)伏安曲線
圖3 惰性電極上LiCl-KCl-MgCl2-PbCl2熔鹽體系計時電位曲線
用計時電位法對Mg、Li和Pb的共電沉積過程進行驗證研究,結果見圖3。隨著陰極電流的增大,可以得到四個不同的電位平臺。平臺1對應于金屬Pb在電極表面的沉積;–1.54V附近的平臺2對應金屬間化合物Mg2Pb的形成,是鎂在金屬鉛上欠電位沉積的結果。進一步加強陰極電流,出現(xiàn)了Li在Mg-Pb合金上的欠電位沉積平臺3和金屬Li的沉積平臺4。由此可見,當電極附近析出電位較正的離子濃度不能滿足電流密度要求時,就需要析出電位相對較負的離子同時放電,依次進行,可以實現(xiàn)不同析出電位的金屬共沉積。所以把陰極電流強度控制在–250mA(-0.776A·cm-2)或更負時,就可以通過共沉積法制備Mg-Li-Pb三元合金。
2.Mg-Li-Pb合金制備及成分分析
用含有不同含量MgCl2和PbCl2的LiCl-KCl-MgCl2-PbCl2熔鹽體系電解制備Mg-Li-Pb合金,設定陰極電流為–6A·cm-2,電解時間為2h。對所得樣品進行組分分析,結果見表1。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熔鹽體系組成直接影響合金中各個組分的含量,要實現(xiàn)Mg-Li-Pb合金的可控化制備可以通過適當調節(jié)熔鹽中分組分含量來實現(xiàn)。
表1 合金樣品ICP分析
3.Mg-Li-Pb合金相組成分析
圖4是四種不同組分合金樣品的XRD譜圖。從XRD圖譜中可以看到,在鎂鋰鉛三元合金中出現(xiàn)了兩種金屬間化合物Mg2Pb和Li7Pb2,如果增加熔鹽體系中鉛離子和鎂離子的濃度,則合金中金屬Li的含量呈現(xiàn)減少趨勢,合金由多Li相向富鎂相轉變??梢?,通過改變熔鹽體系組成、控制電解條件可以進行合金相組成的可控制備。
圖4(a)合金樣品1-2的XRD圖譜
圖4(b)合金樣品3-4的XRD圖譜
三、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金屬Mg、Li和Pb在鉬電極上共沉積的電化學機理,確定了制備Mg-Li-Pb合金的條件,用ICP和XRD技術對合金產品進行了表征。得出結論如下:
(1)循環(huán)伏安分析結果表明,當陰極電位達到–1.93V或更負,陰極電流負于–0.776A·cm-2時,可以實現(xiàn)金屬Pb、Mg和Li共電沉積。
(2) XRD和ICP分析結果表明,合金中Li和Pb的含量與熔鹽中MgCl2和PbCl2的濃度有關。當合金中Pb的含量增大時,合金中有Li7Pb2和Mg2Pb金屬間化合物生成。
參考文獻
[1]喬振等.Li含量對Al-Si-Mg-Li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J].鑄造技術, 2010, 31(08):1040-1043頁
[2]清水光春等. Mg-Li合金的鑄造組織及性能[J]. 宇航材料工藝,1989, 19(02): 36-38頁
[3]孟祥瑞等. 超輕Mg-Li合金細晶強化與復合強化的研究現(xiàn)狀[J]. 鑄造技術, 2009, 30(01): 116-119頁
[4]樂啟熾等. Mg-Li合金研究最新進展及其應用[J].材料導報,2003,17(12): 1-4頁
[5]楊程等.鎂合金在3C 產品中應用現(xiàn)狀及前景展望[J].鑄造設備研究, 2005(6): 46-49頁
[6]朱絨霞. 鎂合金表面保護膜的研究[J]. 宇航材料工藝, 2005, 5: 22-24頁
[7]Konishi H, Nohira T, Ito Y. Formation of Dy-Fe alloy lms by molten salt electrochemical process[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2, 47: 3533-3539P
[8]Gibilaro M, Massot L, Chamelot P, et al. Co-reduction of aluminium and lanthanide ions in molten uorides: Application to cerium and samarium extraction from nuclear wastes[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9, 54: 5300-5306P
[9]Polyakova L P, Taxil P, Polyakov E G.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and codeposition of titanium and niobium in chloride-fluoride melt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3, 359: 244-255P
[10]趙浩峰, 王玲, 孫磊等. Mg-Mn-Pb鑄造合金在力學環(huán)境下的行為研究[J]. 鑄造工程, 2009, 6: 36-37頁
[11]衛(wèi)愛麗,楊學軍,趙浩峰.合金元素對鎂合金的性能影響研究[J]. 鑄造設備研究, 2005, 3: 16-17頁
[12]郭青蔚, 王桂生等. 常用有色金屬二元合金相圖集[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9: 36頁, 44頁, 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