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美妃
摘 要: 新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技能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要從過去的以“雙基”為主轉到提高能力為主。并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同時,近年來,期末測評及中考試卷對閱讀理解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由此可見,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盡管老師與學生付出了很多努力,閱讀教學的效果仍不明顯。針對這一情況,我校英語教研組開展了以“閱讀教學”為專題的教研活動。在兩年多的教學實踐中,頗見成效,有力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就這次校專題研究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14-01
一、我校以往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詞匯量不足。由于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較少,以及根據(jù)上下文猜詞的能力差,很多學生遇到較多生詞時就難以理解文章。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對閱讀理解具有恐懼心理。在平時的練習中碰到閱讀理解題經常避而跳過,在考試時也只是胡亂選擇一通。從而導致了閱讀理解的得分率很低。
2.閱讀教材單一。學生能接觸到的閱讀材料基本上是教材,同步練習冊及很少的試題。極少涉及一些課外閱讀篇章。這樣就沒有很好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3.閱讀教學活動沒有創(chuàng)新,太過呆板。老師常見的閱讀教學模式為“教生詞—聽錄音—回答問題或判斷正誤—講解重點詞組及句型—跟讀課文—復述課文。而且重點講解課文的語言點。把閱讀理解當做詞匯與語法的教學,而忽視培養(yǎng)語篇分析及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就不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不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閱讀訓練的方法不恰當。以往閱讀教學僅為考試為目的,老師多采用題海強化訓練,多大量的閱讀練習。所以導致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而對閱讀失去興趣。
二、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對英語閱讀教學做了如下改進
1.加強學生課本詞匯的落實。對于課本出現(xiàn)的新詞匯,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并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例如在學習以下詞匯時我有意增大詞匯釋義:hard 努力地、困難的、堅硬、艱苦的,hard-working勤勞的,hardly 幾乎不,study hard 努力學習,can hardly do it 幾乎不會做,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上下文內容去選擇正確的釋義。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單詞記憶方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讓學生學會忽略生詞,從心理上克服閱讀恐懼。
2.補充課外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選擇恰當?shù)拈喿x材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校老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主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2.1選擇趣味性技較強的材料。興趣是最大的內驅力。只有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投入其中,認真思考,以最有效的獲得必要的知識。所以我們要選擇英語笑話,寓言故事等。
2.2選擇難度適中的材料。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考慮到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要選擇難度與教材接近或稍微超出教材的課外讀物。這樣才能既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引起興趣,又便于啟發(fā)思維,增添知識。
2.3選擇短小精悍的材料。如果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則容易獲得成就感。文章太長,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學生將很難繼續(xù)下去,也就喪失了閱讀的積極性,甚至會半途而廢。
3.轉變教學觀念,尋求有效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摒棄純粹為了“教教材”的思想。如果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按照老辦法,只是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讀閱讀。然后就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的語言點和語言知識進行講解,而忽略與學生之間的交際性參與,師生互動的閱讀活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失去獨立思考問題,主動參與的機會,過分的依賴老師講解,這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變的非常困難。
所以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應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目標。老師應該積極思考,努力為學生提供具有刺激和誘導的任務,在限定的時間內閱讀,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交際和任務成果的交流來促進語言的習得。學生在課堂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有選擇的獲取信息,他們是交際的主體,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互相傳遞和交換信息,充分發(fā)揮其語言交際能力。他們有自由的發(fā)揮空間,其不同的語言能力、不同的信息攝取量、不同的知識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任務成果,體現(xiàn)個體差異性,充分發(fā)揮任務型教學在閱讀課中的主體作用。
應視教材為渠道,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能力;讀懂短文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篇分析的能力。例如,對于篇幅較長的文章,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一個短語或一個單詞回答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快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在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劃分段落并說出段落大意,以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清晰的認識活用教材。對教材有所調整,并非課本中閱讀篇章都按同一種方式教學方式,當作精讀來教,有的文章可以當作泛讀來處理,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
4.改進閱讀訓練方法。在課堂閱讀選題上不求多而要精。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如手指著單詞讀,頻繁地查字典,因為這樣在閱讀時容易把文章信息弄得支離破碎,導致閱讀速度慢,理解不透徹,文章把握不準確,或逐字逐句的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的閱讀,抓住大意之后再進一步去理解內容。
A.一旦開始閱讀,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改變逐字逐句閱讀方式,養(yǎng)成整體閱讀習慣。
B.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要通過上下文或構詞法等方面的知識來猜測,判斷詞義,這樣可以加快速度。
在評講閱讀理解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點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避免直接把某個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而剝奪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權利及快樂。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要讓學生是為了閱讀而閱讀,而不是問了應試而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教師應從思想上和教法上及學法上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閱讀技能,從而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