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玉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重要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1—0051—01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毙W階段是人形成思想道德意識和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和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學科,教師應在傳授語文課本知識的同時,結合實際有機滲透德育,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從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1. 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時期,記憶力、模仿力強,求知欲旺盛,對所見、所聞、所做、所感都會刻骨銘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的需要。在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必然要求。
3. 學校教育工作開展的需要。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語文教學能夠充分體現(xiàn)與其一致的特點,有助于塑造小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與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因而,從小學開始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是學校良好校風和學風形成的關鍵,更能達成“學做人,學知識”的教育宗旨。
4. 小學語文教材的性質(zhì)所決定。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思想教育功能比較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育進行完美的結合,能促使學生發(fā)展健全的人格,促使素質(zhì)教育全面落實。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1. 在閱讀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小學語文閱讀文本內(nèi)容涉及面廣,文情具佳的文章蘊含了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師可以利用語文閱讀文本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依托語文閱讀內(nèi)容賞詞析句,感情朗讀,拓展文本,讓學生在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正確理解課文的主旨,引導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有機滲透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各地文化的豐富多彩,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類文化的營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
2.在說寫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罢f”是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新課程改革中,口語交際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板塊,它指交際雙方為了特定的目的,用適當?shù)谋磉_方式和口頭語言進行的思想感情交流??谡Z交際的內(nèi)容蘊含著相當豐富的德育因素,是教師進行德育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口語交際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充足的德育養(yǎng)料中汲取所需,健康茁壯地成長。
“寫”是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因為作文是心靈的寫照,是認識事物的再現(xiàn),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樣的認識和感情就有什么樣的文章。所以,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文品與人品之間的關系,然后懂得在寫作過程中不但要講究語言技巧和語言素質(zhì),還要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引導學生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講真話,表達真情實感,培養(yǎng)學生求真求實的精神。
3.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有機滲透德育。新課改的實施,使得多元化的語文課外活動成為有機滲透德育的途徑之一。因而,德育不能只局限于課內(nèi),還要向課外延伸,尋求更多的信息與途徑,以此使德育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的情感豐富起來,道德高尚起來。對于語文課外活動的設計,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正面和積極向上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培養(yǎng)小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同時,也要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活動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總之,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修正學生的道德行為,完善學生的人格等等。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德育,并不斷進行探究滲透德育的創(chuàng)新途徑,將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