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 邵年韶年
2015年10月21日,歌手樸樹發(fā)表了一篇長微博。他在微博上公開表達自己對所處行業(yè)的態(tài)度。一天的時間,他的這篇長微博的轉(zhuǎn)發(fā)量就達到了四萬,樸樹也再一次引發(fā)了公眾的關注。
十年前,他說生如夏花般絢爛;十年后,他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樸樹·初印象
年輕時的樸樹,叛逆卻英俊,碎的長發(fā)、冷的眼神,有點偏執(zhí),有點憂郁,帶著點不知道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彷徨。他這種獨特風格,既滿足了文藝青年的敏感憂傷,又滿足了搖滾青年的傲慢和叛逆。如今,淡出公眾視線十多年的樸樹,已成中年大叔,語言行為更加簡單直接,眼睛卻依然清澈純粹,也依然用帶有樸樹特點的音樂為我們帶來感動。
他人認知
20年人來人往,你還在,不是因為你愛這圈子,是因為這圈子愛你。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風凜冽。
——著名音樂人 高曉松
他是藝人,卻是異類,習慣性逃離,想唱了再回歸。他沒有強曝光率,卻依然被萬眾追逐想念。他的粉絲不瘋狂,卻不遠千里赴他一面之約,默默看著,安靜唱著,淚流滿面。他就有這種黏性的魔力,不在江湖,江湖甩不掉他的傳說,因為音樂繞梁,旋律永恒。
——知名時評人 陳曦
樸樹現(xiàn)象
.微博的純凈之地
樸樹的微博及其評論算是網(wǎng)絡上為數(shù)不多的清靜之地。2015年10月21日,樸樹發(fā)表了長微博,博文中用激烈的言辭表達了他對娛樂行業(yè)的不滿。但他這條微博下的評論卻幾乎像瓶裝水一樣純凈,網(wǎng)絡暴力在這里仿佛絕跡一般,大家都克制又有分寸地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鼓勵他,贊許他,安慰他,開導他,像在呵護一棵全世界僅有的樹,生怕他一個不高興又消失十年,一個人躲在家里默默賭氣。
點撥:樸樹早已成為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大眾對他帶有時代的情懷,又怎會將世俗的價值觀強加于他?
2.媒體的寬容
樸樹是位讓人捉摸不透的歌手。他對擁躉者若即若離,永遠保持著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他不諳世事,仿佛對這顆星球的運轉(zhuǎn)規(guī)則一無所知,曾經(jīng)在各路流言蜚語甚囂塵上時無視這個社會的觀念,在娛樂圈橫沖直撞卻毫發(fā)無損。他憤世嫉俗又坦然率真,干凈得不接地氣、不染片塵,讓一向苛刻的媒體也對其網(wǎng)開一面。除非必要,媒體絕不會拿樸樹開刀,連措辭都是字斟句酌和小心翼翼的。
點撥:在無風也能起浪的娛樂圈,輿論給了樸樹最大的寬容。因為這個社會并不缺少娛樂人,只是缺少像樸樹這樣的音樂“瘋子”。
【角色玩家】
//樸樹//逆時代的風向標
“我贊同人們各行其是,互不相擾,沒有你死我活。就我而言,我只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心安理得地,讓它們盡可能有趣。這一點愈發(fā)清楚。它對我很重要。”
——樸樹
關鍵詞 真實
“樸式臺風”
2015年10月下旬,樸樹在“好好地”演唱會上延續(xù)著他一貫低調(diào)的風格:沒有華麗的演出服、沒有眼花繚亂的舞臺設計,樸樹甚至整晚都沒有換衣服。他帶給歌迷的只有一首接一首的歌,《白樺林》《生如夏花》《那些花兒》《平凡之路》……每首歌曲唱罷,歌迷都會喊“多說兩句吧”,樸樹就笑,不知道該說什么,準備好的話也詞不達意,他依然嘴笨得很。但在演唱成名曲《生如夏花》時,樸樹與數(shù)萬名歌迷一樣,難以控制情緒,哽咽著紅了雙眼。
素材角度說:真性情
——不被世俗的浮躁所拘,不為紅塵的喧囂所擾。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樸式音樂”
從2003年發(fā)行專輯《生如夏花》至今,沉寂了整整十二年的樸樹終于發(fā)了新專輯《在木星》和《好好地》。在2003年年底發(fā)行《生如夏花》后,樸樹紅極一時,但他選擇淡出娛樂圈,直到2009年才重新開始寫歌。很多人認為,樸樹是“十二年磨一劍”,他是在用心打磨作品。但樸樹卻很反感這種說法,他認為“如果一張唱片做了十二年,可以預見,那該有多糟糕”。樸樹用掉的這十二年,是如他所說的:“我不要再過那種生活(被人裹挾著,半推半就著往前走)。我需要一整段時間來搞清楚,我到底想要什么,要干嘛?!?/p>
素材角度說:緩一緩節(jié)奏
——快餐時代,快餐文化,快節(jié)奏的我們永遠在追趕生活,可是我們前進得過于匆忙,早已忘了起步的初衷。停一停腳步,靈魂才能有積淀;緩一緩節(jié)奏,生活才會有更多的從容。
“樸式行為”
樸樹是一個“反娛樂產(chǎn)業(yè)規(guī)律”的人,他不急不慢地做著新專輯,看到新專輯的單曲封面是按照這個行業(yè)標準模式的宣傳通稿來做的就怒不可遏,哪怕別人說“不如此就沒有人看、沒有人聽”,但樸樹依然執(zhí)著地認為:“你們就是用這方法讓你們的行業(yè)每況愈下,奄奄一息的?!彼麖某龅榔鹁陀憛拰χ襟w說重復的話,至今如此。他不適應被圍觀,他討厭站在鎂光燈下。有一次在北京開演唱會時,他的父母怕世界忘了他,特意買了兩張票去增加兩個觀眾。樸樹保持著和這個行業(yè)的距離,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盡量從心而為,他唯一關心和在意的是寫歌和創(chuàng)作。
素材角度說:堅持自我
——英國作家恰普曼說:“無論是美女的歌聲,還是鬣狗的狂吠,無論是鱷魚的眼淚,還是惡狼的嚎叫,都不會使我動搖?!币庵舅蓜又穗S波逐流,意志堅韌之人堅持自我。
【同類人物】
許巍
2015年2月,許巍的《在那搖滾的故鄉(xiāng)》紀錄片在騰訊視頻熱播。在紀錄片中,許巍走過了倫敦、利物浦、斯里蘭卡、愛丁堡、格拉斯哥、曼徹斯特等地方,經(jīng)過了披頭士的故鄉(xiāng),去了佛教徒朝圣的舍利塔,也赤腳尋找了菩提樹。
作為一名中國搖滾樂壇和流行樂壇都不能忽視的元老級人物,許巍選擇以一種寧靜致遠的方式,由一個大眾歌者過渡到了一個行者音樂家。
微評:用音樂表達內(nèi)心,用行動堅持音樂非市場化的自由,這是歌者的情懷,也是音樂家的奉獻。
宋冬野
宋冬野自幼酷愛音樂,他在高中時就開始寫歌,大學時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歌曲。宋冬野的歌都來自生活,身邊人的故事或自己身上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素材,《抓住那個胖子》《佛祖在一號線》《安和橋》等民謠都是宋冬野的心情寫照。宋冬野甚至沒有專業(yè)學習過音樂,只是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放到音樂中去。
微評:音樂來源于生活,音樂也來自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只有將生活與真情實感凝聚成歌聲,方能創(chuàng)作出打動人心的音樂。
【回味傳奇】
青春已逝,他們?nèi)允菍檭?/p>
范協(xié)洪
與樸樹相比,歌聲跨越了30年的天后級歌手王菲更是被大眾所追捧。其實90后成長的環(huán)境里早就沒有了王菲活躍歌壇的身影,但依舊有90后歌迷愛上了王菲的歌聲,愿意出資百萬元為其出版封存了近20年的粵語專輯。這樣的魅力,相信整個華語樂壇也沒有幾人能夠做到。
我們看到高曉松評價樸樹的長微博:“20年人來人往,你還在,不是因為你愛這圈子,是因為這圈子愛你。”而高曉松也曾在節(jié)目中評價過王菲的歌曲:因為唱出了現(xiàn)代女性的勇敢,所以受愛戴。我相信樸樹與王菲備受大眾寵愛的更重要原因是,他們不僅僅是擺了一個姿態(tài),還堅持了自己的言行一致。
其實不難看出,大家對樸樹的寬容,正是因為他的較真,他不僅跟整個娛樂圈較真,也和自己較真。所以即便從《平凡之路》開始,他的歌曲受好評度一首不如一首,但大家依舊不忍苛責他,因為大家知道他一定是把自己目前能拿出的最好作品拿出手了。而王菲這些年除了《因為愛情》《匆匆那年》,礙于各種人情世故唱過的平庸歌曲,其實也不在少數(shù)。
可我們就是樂于保護這兩位歌手。我們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丟失的“較真”,學會的“妥協(xié)”,卻不希望樸樹也如此;我們在現(xiàn)實面前遺忘的“勇敢”,卻希望王菲還能繼續(xù)保持下去,無論多大年紀,也敢于追求真愛。因為他們,我們說起這個用利益捆綁的娛樂圈時,還能看到一絲“真”。只要能做到這一步,那么一個歌手就可以說是在用他的態(tài)度歌唱,至于唱的是什么,好像就真的沒有那么重要了。
點評:他們曾用音樂為一代人的青春寫下墓志銘,也曾在這個娛樂圈中留下足夠分量的足印?,F(xiàn)在的他們,或許不再理解這個娛樂圈的浮華喧囂,或許不再理會這個娛樂圈的捆綁炒作,但在他們出現(xiàn)時,觀眾仍愿意為他們埋單,因為當我們在生活中汲汲營營,為了混得好點說些違心話、做些違心事的時候,他們依然保留著我們?nèi)拥舻淖畛醯摹罢妗币约白畛醯摹坝赂摇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