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申
1 選用脫毒種薯
選用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薯形好、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脫毒種薯品種。
2 種薯處理
2.1 催芽
播種前40天將種薯出窖。前期采取遮光催芽,放種薯于10~15℃黑暗的室內(nèi),大約經(jīng)過10天左右,待幼芽冒出約5毫米長時,再進行光浴芽,將種薯平鋪于光亮的室內(nèi),使之均勻見光,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待幼芽長達(dá)1~1.5厘米,并且變成濃綠色,芽的基部根點突出時,即可切塊播種。
2.2 切塊
充分利用馬鈴薯的頂芽優(yōu)勢。種薯切塊的原則是切透、切了、不留薯肉,每個芽塊大約30克左右,每個芽塊上應(yīng)帶有1~2個芽眼。具體做法是:沿頂芽方向縱切,先把頂芽劈開,使頂芽變成2個芽塊,然后再依次下切,為了照顧芽塊大小一致,芽眼不一定都在芽塊中心。一般每個種薯切3~4塊,選留壯芽,將尾芽和病弱芽剔除。試驗證明,頂芽塊與根芽塊在同期播種,栽培管理條件一致的前提下,前者比后者生育進程提早10~15天,因此,要充分利用馬鈴薯頂芽,以保證馬鈴薯提早上市創(chuàng)高效。芽塊切好后,放在陰涼通風(fēng)處,晾曬一天左右,使其傷口愈合,免得播種后爛種。為防治晚疫病,可用藥劑浸種,將40%甲醛調(diào)對成240倍水溶液,浸泡種薯30分鐘,浸種后撈出悶種,用覆蓋物捂嚴(yán),時間為2小時。
3 播種
3.1 播前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易于排灌、土壤肥沃的砂壤土,頭年秋進行深翻,耕深達(dá)25厘米,耙壓整平。做成底寬1米,面寬0.7米的高畦備用。有機肥結(jié)合整地平施做基肥。
3.2 施肥:畝施腐熟有機肥不少于3000千克(忌施雞糞)。每畝施磷酸二銨25千克,硫酸鉀15千克,深施于溝底,一次性深施。用土將肥與種薯隔離,防止燒苗。
3.3 播種
馬鈴薯播種時,要求耕層土溫穩(wěn)定在5~7℃。每畝用種薯160千克。在畦面上開兩行溝(即大壟雙行),行距40厘米,溝深10厘米,每行與畦邊距離15厘米,按30厘米株距擺放薯塊,畝保苗5000~5500株。坐水播種,然后覆膜。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00克對水30千克進行噴霧滅草。選擇超薄膜,厚度0.005~0.008毫米,寬40厘米,畝用地膜3千克。每隔2米左右,在覆膜上壓一鐵鍬土,防風(fēng)揭膜。
4 田間管理
4.1 破膜引苗
待種薯出苗后要及時破膜引苗,以免地膜將葉片燙傷。在整地播種時,可將畦面上的雙行之間筑一道2厘米高的小土埂,支起地膜,擴大膜內(nèi)空間,防止?fàn)C苗。朝陽地區(qū)在清明前后有一段輕霜,地膜覆蓋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約20天,此階段盡量讓苗長在膜內(nèi),以防凍害。
4.2 蹲苗
幼苗至發(fā)棵期,土壤應(yīng)保持不濕不干狀態(tài)。坐水播種條件下,苗期不旱不澆水,現(xiàn)蕾前適當(dāng)蹲苗。
4.3 灌水
現(xiàn)蕾、盛花、盛花后10天這3個時期必須灌透水1次,特別是開花期,也是早熟馬鈴薯塊莖膨大期,此時應(yīng)及時保證肥水供應(yīng),以確保高產(chǎn)。馬鈴薯生長前期,為了提高地溫,杜絕大水漫灌。當(dāng)薯秧開花時,如前期施肥量少,也可隨灌水追施速效氮肥。此時溫度升高,可進行滿溝灌,灌水時間應(yīng)選在早晚,使水溫與土溫相差不多。
5 病蟲害防治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并及時防治病蟲。出苗至現(xiàn)蕾期,用溴氰菊酯防蚜蟲,用敵百蟲防二十八星瓢蟲成蟲。現(xiàn)蕾后,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可用百菌清與代森錳鋅交替使用。
6 適時收獲
待產(chǎn)量基本形成后,應(yīng)根據(jù)市場行情適時早收,及時整地播種豆角等下茬作物,實現(xiàn)一地兩收。地膜覆蓋栽培早熟馬鈴薯,鮮食性好,商品價值高,比裸地栽培的當(dāng)?shù)仄贩N早上市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