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夕武
摘 要:基于新課標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的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的語言交流大多流于形式,未能關注交流的實質(zhì)內(nèi)容,缺乏活力。本文結合案例,分析了英語課堂語言交流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英語課堂;語言交流;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1-083-1
Free talk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既可以復習舊知引出新授,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下面是一節(jié)學習6A On the farm單元的英語課上師生之間的free talk。
T:Boys and girls, what day is it today?
Ss:Its Monday.
T:So it was Sunday yesterday.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I went to Nanjing.
T:Oh, I see. What did you do, S2?
S2:I played basketball. How about you, S3?
S3:I watched TV...
T:How about you, S4?
S4: ...
以上師生對話看似流暢,氣氛熱烈,但實質(zhì)是簡單而機械的舊知復現(xiàn),顯然是流于形式的一種問答練習,并不是真正的語言交流。教師只是將這種問答當做考查學生過去式是否掌握的一種檢測方法,這樣的語言交流不夠靈活,缺乏活力。在平時的聽課中不難發(fā)現(xiàn),師生、生生的交流,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操練句型、課文內(nèi)容的再現(xiàn)??梢钥闯觯艽蟮囊粋€原因就是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語言輸出造成了負面影響。
一、存在的問題
1.機械的語言操練。
面對人數(shù)眾多的班級,教師總對學生提出一個統(tǒng)一的要求,以便檢測教學效果。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對同一知識點的反復操練、反復檢查。所以,即使課堂上采用了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到最后,卻總是圍繞語言點一遍遍的操練,語言交流變得枯燥無味,學生也會因為無味的操練,漸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脫口而出的語言也多是生搬硬套的課文中的句子,語言變成了“死知識”,缺少生命力。
2.呆板的語言內(nèi)容。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英語學習中的主動學習,必定包括嘗試主動運用語言。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給學生主動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學生的語言輸出全是課文內(nèi)容的再現(xiàn),讓人覺得有些生硬呆板,同時也讓學生誤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背出課本上的對話內(nèi)容,從而逐漸喪失了在真實情景中使用語言的能力。而我們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真正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竭盡全力變著各種花樣針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講授,組織操練和模擬運用,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各種語言交流活動。
3.缺少語境的交流。
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語言學習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真實的語言交際情境和語言交際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用英語進行練習的可能,使學生在練英語中學英語,在學英語中用英語,邊練邊學,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而缺少語境的交流,學生很少主動用英語去交流自己的思想,機械地操練課本知識,達不到靈活運用的目的,造成學生英語學習的抑制。
二、解決對策
1.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營造交流氛圍。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豐富的大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富生活化、情境化,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氛圍中,做到真情流露、有話可說,逐漸養(yǎng)成說英語的習慣。語言的習得必須保障足夠的語言輸入或語言接觸,保障足夠的文化輸入,保障語言交流伙伴及實踐機會的供給。因此,教師設計活動所選擇的場景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如教到商店去買東西就讓學生自己當一回顧客與售貨員,甚至可以讓學生練習討論還價。教表示顏色的詞匯時,教師可讓學生談論各自的服裝、學習用品等。教表示食品、飲料、運動、動物和課程的詞匯時,可讓學生把這些詞匯帶入對話中練習,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如果學生在參與活動時感到他們能用學到的語言去做事,他們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自信心將會大大增強。比如教Are those...?句型,教師提前寫好紙條,讓學生猜,同時告訴他們哪一類的,如動物、文具、水果等,還可以將唱單詞的歌曲改為唱本課語言點的歌曲等。這樣既體現(xiàn)了語言的自然學習和運用,又練習和鞏固了詞匯的用運,如果教師再設計一個“作采訪”的活動,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有效地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語言交流更真實。
2.指導和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語言。
(1)引導學生豐富語言交流的內(nèi)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詞匯和句型積累之后,教師就應該培養(yǎng)他們豐富語言內(nèi)容的能力。從最簡單的回答Yes, No的句子開始,要回答完整。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學過的語言詞匯和句型。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操練和交流,又可以鞏固復習已學內(nèi)容,一舉兩得。
(2)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即時交流。
英語課堂中常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先分組操練,用中文討論誰先說、誰后說,然后到臺前表演時,他們就像在齊讀課文一樣沒有多少真情實感。久而久之,教師和學生都感到乏味,這種語言交流變成了“糊任務”。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即時交流,教師必須按部就班,逐步訓練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技能。要有必要的機械操練作為鋪墊和強化手段,但操練內(nèi)容不應該就是要表演的內(nèi)容。在組織學生進行示范性操練的時候,教師要不斷改變交流中的可變因子,迫使示范的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詞匯或語言結構句型。尤其是要發(fā)揮那些比較活躍的有領導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的作用。同時要有相應的評價方法,促使學生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