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 要:應用型民辦高校中,英語學習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恰當?shù)恼Z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然而,此類高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并且沒有積極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此種現(xiàn)象,本研究試圖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依托,突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屏障,探究合理的教學模式,力求提高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自主學習能力;應用型民辦本科
一、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fā)展,它強調“做中學”,教師有計劃地把學習內容劃分成不同的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參與、感知、體驗等形式完成任務目標,讓學習者在“真實的任務”中使用有意義的語言,從而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簡單說來‘任務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活動,是交際法目前的最新發(fā)展。David1989年出版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標志著任務型學習途徑的正式形成。Wills(1996)指出,任務型學習途徑要求學習者為完成一個任務而在活動中以交流為目的,真實地使用語言。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根本區(qū)別在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具體的任務即學習動力,完成任務的過程即學習過程,完成任務的成果即教學的成就。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根據(jù)Nunan的觀點,任務由五個方面組成:1.任務目標;2.構成任務的輸入材料;3.基于輸入材料的各項活動;4.任務所隱含的教師和學習者的作用;5.任務執(zhí)行的環(huán)境問題。任務型教學是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任務,用所學的語言完成任務,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換言之,用中學,學中用。因此任務型教學過程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依據(jù)Nunan的觀點,結合應用型民辦本科的學生特點,筆者認為任務型教學法應該具有以下實施原則:1.任務要具有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和執(zhí)行目標;2.要運用目標語言完成任務;3.任務要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明確學生的角色和老師的地位;5.任務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對于任務型教學的研究,目前英國語言學家Willis的框架較為清晰且操作性較強。具體包括:1.前任務階段(pre-task)。主要的目的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輸入”,構建學生的背景知識。2.任務中階段(while-task),主要有任務實施和任務報告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用目標語言完成任務,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上,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引導協(xié)助的作用,學生則要用目標語言匯報學習成果。3.任務后階段(post-task),包括對語言的分析和操練及整個任務的評估、延伸。根據(jù)Willis的任務框架,下面以課堂表述這一任務為例,探討任務型教學法在山西工商學院(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前任務階段
1.展示目標:情境導入,揭示目標上課開始,或創(chuàng)設情境,或復習迎新,或揭示課題,進行質疑,引入教學。揭示學習目標,就是教師在引入新課后,通過課件展示或口述,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愿望。
2.出示自學提綱:a.上課時教師用課件、小黑板等展示自學提綱,通過教師讀、學生讀、討論等形式,讓學生知道學什么。b.對于內容單一的教材,一般一次性自學;對于內容多教材,可視情況分幾次自學,但每次自學前都必須明確自學的內容(或范圍)。c.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學。例如,看書,是圍繞思考題看書,獨立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要引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d.要讓學生明確自學有哪些要求。比如用多長時間,應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二)任務中階段
1.自學探討。這里的“自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到學生中觀察,了解學生自學的情況,捕捉學生自學信息,適時指點評價,保證學生自學的充分時間,使下面的討論交流更有效。
2.匯報交流。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展現(xiàn)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
一是生生互動.組織小組交流,同伴互學,質疑問題,自主解決,發(fā)揮集體力量,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注意學習程度要適度,學生努力解決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只要努力就行。教師要作為參與者的角色,幫助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二是師生互動。教師組織開展參與式教學。完成全班學生集體交流,小組匯報交流。
(三)任務后階段
1.評價反饋。對于學生交流匯報中反饋回來的信息,教師要針對性地引導、點撥、啟發(fā),學生感悟、體會、領悟,必要時教師進行透徹地講解。
2.練習鞏固。根據(jù)學習目標設計檢測題。檢測題要突出重難點,形式多樣,有坡度、重基礎。有時檢測題還可以和課堂作業(yè)整合。如果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為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可以分層次布置課堂作業(yè),設計必做題和選做題,力爭當堂作業(yè)當堂清,完不成的可延遲到課下進行。
四、改革成效
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對此實踐活動進行跟蹤調查,了解任務型教學法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特別是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為進一步有效、合理地利用評價工具,促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從調查問卷的反饋看,新的任務型教學法有以下成果:
1.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堂匯報展示,增加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自信心;
3.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知識積累;
4.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部分學生認為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會使部分不積極的學生濫竽充數(shù),享受其他積極學生勝利的果實。因此,針對此現(xiàn)象我們需要制定更加明確的個人任務,達到分工明確,有獎有懲的競爭機制,使教學更加持續(xù)穩(wěn)定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參考文獻:
[1]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Wills,J.A.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3]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守仁,文秋芳,金艷.全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研究理論與實踐[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基礎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