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生 劉彤
高中生寫作責任意識出現缺失。主要表現為:寫作缺乏完整的視野與駕馭問題素材的能力,材取非道德的生活,導致非道德的認知;認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痞子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出于一己之私指斥天地、謾罵詛咒,或者放大社會問題,以偏概全,暴露其錯誤的世界觀;情感偏激、無端攻擊他人人格,造謠生事、無中生有等,凸顯其人生觀和審美觀的卑微。這種寫作責任意識的嚴重缺失現象,已產生了諸多不良的影響,制約著中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诖?,揭示寫作責任意識的意蘊,研究寫作責任意識的反應機制,探討寫作責任意識的實踐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寫作責任意識的意蘊
關于寫作責任意識這一概念,許多專家、學者業(yè)已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沒有形成一致性結論。馬正平教授認為,中國古代圣賢們賦予了文章以“個體生命的存在功能”,具有現實生命永恒的理想價值;寫作者應把自身道德人格心靈境界的培養(yǎng)視為最基礎的任務,把對社會、對人類的責任、道德的養(yǎng)成放在首要地位,這種注重人格心靈塑造,注重精神價值養(yǎng)成作為主要寫作目的,[1]突顯的是寫作的社會責任和生命個體成長的責任意識。學者張聲怡和劉九州認為,古人為文的目的是“言志”“盡情”“載道”“立政”“適事”等,那么,為文應當“為世用”“為理”“明道”,應當“為君、為民、為物、為事而做,不為文而做”,[2]強調的是“有為而作”的社會責任意識?,F當代寫作理論突破了“代圣人立言”“文以載道”的思想桎梏,提倡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看法,培植科學理性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3]等等,凸顯的是基于生活積淀的真實寫作、負責任地寫作、個性化寫作、規(guī)范寫作、創(chuàng)造性寫作等寫作主體素質提升的責任意識。綜合學者觀點,我們認為,寫作責任意識是對社會、對國家以及對他人的責任意識,是作者在一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觀照下,對生命主體基于“生存秩序的憧憬與建構”[4]而從事的寫作動機、構思、選材組材、行文表達、意蘊呈現、文章修改等寫作內容,所進行的審視、矯正、提煉、完善等的道德、情感、價值等方面的認知心理活動。它包括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責任意識兩大方面。社會責任意識:法制意識、美學意識、道德意識、科學意識、歷史意識、家國意識、文明意識、環(huán)境意識等。個人責任意識:真實寫作意識、修煉品格意識、辨證思考意識、主體成長意識、敢于擔當意識、寫作規(guī)范意識、能力提升意識等。其內容主要指向是:首先,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堅持正確的寫作導向;其次,堅持科學精神,反對封建迷信;再次,對社會負責,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次之,對歷史負責,能順應歷史的潮流,拒絕消極和虛無的思想;次之,對文字符號負責,能規(guī)范、準確的表情達意;最后,對自己負責,堅持在寫作中修煉品格,提升人生境界。[5]
二、寫作動機和寫作責任意識關系
關于寫作動機,古人提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動機理論,如“發(fā)憤著述”說、“自慰”說、“著文自娛”、“不平則鳴”、“窮愁著書”說、“泄憤”“怨毒”說、“娛己”“自快”說、“遣興”“悅情”說、“恬神”說等[6],從而形成了古代創(chuàng)作動力論的理論系統(tǒng)。寫作是生命賴以存在的重要形式,是生命“自我實現”的主要途徑;寫作是主體對社會生活的主體性觀照,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的產物,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認知、欲求、情感和意志在客觀世界中肯定和實現自己,使自己的本質力量外化與物化。因此,凡為人所反映的或創(chuàng)造的對象世界里,都無例外地滲透著人的主體意識,體現著人的認知、欲求、情感、意志等,也應該體現出一種責任意識。中外的寫作理論一致認為,主觀的寫作動機和客觀效果并不完全統(tǒng)一:純正的寫作動機不一定產生良好的寫作效果,駁雜的寫作動機肯定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之所以如此,與文章的選材、內容、表達技巧和表達的意蘊密切相關。因此,為了保證文章效果呈現“正能量”,需要有一個監(jiān)控機制,即從寫作動機,到布局謀篇、選材組材、行文、內容表達、文章修改等,都要進行反復地審視和修改,以臻于完美。而審視所依據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責任意識。
因此,修煉高品質的寫作責任意識攸關寫作的質量和功效。它促使寫作者著力獲得人格、修養(yǎng)、精神等方面的積淀和陶冶,培養(yǎng)高遠、空靈和博大的主體境界;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為社會和人生奔走呼號,為未來吶喊助威;著重培養(yǎng)觀察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努力提升主體素質;追求自由寫作、有個性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真實表達、真情表達、規(guī)范表達、負責任表達,努力建構一種新的人類生存秩序、發(fā)育人的本質。
三、寫作責任意識的發(fā)生機制:審視—評估—矯正-優(yōu)化
寫作主體在構思和行文過程中,應對即將“物化”或正在“物化”的成果反復地進行前瞻性評估,預設寫作將產生的功用——作用、影響、意義和后果等,并能在反復的調整、增刪中逐漸完善,優(yōu)化寫作成果,以期能彰顯最大的寫作功效,充分釋放“正能量”,消減或消除有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這個反復評估和修改的過程就是作者的責任意識外化的過程。寫作責任意識的發(fā)生機制共分三級。具體如圖所示:
一級優(yōu)化階段:構思醞釀。當寫作者對應著自己生命存在的生態(tài)有所感,產生寫作動機,就要考慮選材以及所要表達的感情、立意,然后就要思考布局謀篇問題。文章的思維輪廓基本成型時,就要用寫作責任意識初步審視一下,寫作動機和命意是否駁雜,所選材料是否真實、有效,布局謀篇能否表達胸臆,文章形成后估計會產生怎樣的功效等。根據初步評估的結果,對思維方案雛形進行適度矯正。
二級優(yōu)化階段:寫作過程。是寫作思維方案雛形的物化過程。作者依照構思的草案進行寫作,但不是固守既定的既有的構思,而是在不斷地調整、增刪、豐富、完善中擴展式寫作:一方面,隨著作者思維的深入,內容、思路要進行反復的調整和優(yōu)化;另一方面,是作者自覺地用寫作責任意識進行反復的理性審視,及時刪除駁雜成分,豐富合理因素。這兩種心理活動幾乎是同步進行并維系整個寫作過程,但是后者對前者起支配地位。
三級優(yōu)化階段:初稿修改。是對思維物化的成果進行反復修改,覆蓋寫作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和諸多的寫作元素。作者立足于寫作責任意識,分別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等方面對上述內容進行反復審視、梳理,評估將會產生的成效,并依據評估的結果對文章各環(huán)節(jié)進行認真的矯正、提煉、優(yōu)化和升華,以臻于完美。
四、寫作責任意識的涵養(yǎng)策略
㈠樹德立人、強化責任。寫作的終極本質,不僅僅是反映生活、感物抒懷,更重要的是作者“精神秩序(情思理想、價值取向)與書面語言符號秩序(語流符號結構)的創(chuàng)建、締造而已”[7]。而這種創(chuàng)建、締造需要學生主體心靈素養(yǎng)(社會責任、思想素養(yǎng)、人格素養(yǎng)、心靈與思維空間)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獲得了人格、修養(yǎng)、精神、性靈方面的陶冶、積淀,涵養(yǎng)成高遠、空靈、博大的主體境界,蘊含浩然大氣的品質,才能寫作負責任的“經世致用”文章。主要策略:⑴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叭^”辯證統(tǒng)一于一體,決定了生命的高度、寬度和深度,深刻影響生命的發(fā)育的狀態(tài)和生命成長歷程。在此基礎上,才能以符合時代和歷史內涵的審美視角,以博大的胸襟和強烈的責任感積極擁抱火熱的生活,為社稷和天下蒼生奮筆疾書;才能直面人生百態(tài),學會分析、歸納,學會評價、批判;與時代同冷暖共呼吸,歌唱真善美,鞭撻假丑惡。⑵引導學生形成寫作道德自覺意識和自律意識。美國作家托馬斯·摩爾的說過:“人生的過程永遠是靈魂的關注過程,也是個人生命的成長與完美的過程?!睂`魂的關注過程實質上是對生命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的觀照,對人的靈魂自我修養(yǎng)和完善的觀照。而這種對靈魂的觀照體現在寫作上就是要強調思想的純粹、圣潔、真誠、啟迪、撫慰、通達和崇高、尊嚴、自信。表現在寫作的自覺意識上,這種靈魂觀照的鮮明特點是:堅守立場,真正擔負起社會歷史責任;堅守靈魂,絕不是宣泄不滿、為所欲為;明確各種社會規(guī)范,負責任寫作。如此,文章既有思想的深邃,認知的閃光,教化的清潤,審美的興感,娛樂的快慰,同時也有個人的心靈發(fā)現心靈傾訴,語言風格和氣韻文采。因此,要引導學生努力涵養(yǎng)寫作道德的自覺意識。其次,強化寫作道德的自律意識,時刻以理性思維審視并反省自己的寫作狀態(tài)和結果,張揚美善、揚棄蕪雜,凈化靈魂,以高度的責任感維護寫作的尊嚴、民族文化的自覺和自信,以對寫作文化高度的神圣感和崇高感,真實寫作、創(chuàng)造性寫作。⑶修煉、涵養(yǎng)深邃的思想。巴爾扎克說:“一個有思想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力量的人?!睂懽鞯墓τ镁褪且磉_深刻的思想以啟迪人,鼓勵人,促進人,發(fā)展人。文章要有真知灼見,發(fā)人所未發(fā);善于洞察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黃沙披盡,洞幽燭微,悟得深邃的哲理;敢于振臂一呼,為天下蒼生吶喊。要注重實踐,歷練人生;深入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深刻觀察世相,形成獨到認知;博覽群書、培育人文情懷;揚棄小我和狹隘意識,立足于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高度俯瞰世態(tài)萬象,“為天地立人,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此,立德與樹人、做人與作文,人品與文品形成和諧統(tǒng)一,就會寫出無愧于時代的佳作。
㈡科學選材、表達得當
現代反應理論認為,文章作為一種意識,是寫作主體對社會生活的能動性反應,而不是機械的復制或模仿再現,這是為人類意識的本質所決定的。人類出于類本性,總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欲求、情感、意志,在客觀世界中肯定自己,實現自己,使自己的本質力量外化與物化。因此,文章必須科學選材、巧妙表達。主要策略:首先引導學生應善于圍繞要表達的主題科學“吸材、聚材和選材”[8]。首先,面對蕪雜紛繁的的人生世態(tài)萬象,要練就一副“火眼金睛”,善于甄別材料的內涵和性質,抓取能反映(折射)時代本質和社會歷史進程的典型事件(材料),揚棄孤立的、片面的、淺薄的非典型性事件(材料);擷取能發(fā)人深思、啟人振奮、催人奮進的典型性事件(材料),揚棄消極的、頹廢的、蕪雜的、虛無的非典型性事件(材料)。其次,對初選的材料還要進行第二次的“提純”,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證所選材料能完美詮釋所要表達的主題,不能殘留蕪雜的元素;材料所詮釋的內涵和蘊含的情感切合時代和社會主流的審美觀和哲學思潮,能有補于社會和人生。⑵用適切的形式完美表達深刻思想。首先,依據表達的需要,選用適宜的文體——記敘、議論、說明或其他文體,特征鮮明、疆界明晰,杜絕“非驢非馬”、文體不明;其次,構思、布局謀篇、表現手法、語言等設計要和諧統(tǒng)一,形成有機的整體,不能東拉西扯、支離破碎、引喻失義、表達失當;再次,表達形式要有獨創(chuàng)性,彰顯寫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真切體驗和獨到的認識,不能抄襲套作、蹈襲他人、裝腔作勢、人云亦云;最后,表達要充分展示寫作主體的的寫作個性和真實的審美體驗以及情感流變,反對隱蔽主體、逃避現實。
㈢涵詠經典、勤于練筆
涵詠經典。經典文本是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瑰寶,往往承載著人類對真善美永恒的感思、追尋與弘揚,具有“普世”價值;以典范的樣式凸顯了寫作主體精神的境界和人格的品位,成為后學自我完善的標桿和文化創(chuàng)造的指南。通過經典文本的研讀和熏陶,可以使學生建構起獨特而高遠的心靈圖景,積聚文化創(chuàng)造的心靈動力和精神資源,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王蒙先生在《談談我的讀書生活》一文中說道:“讀書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通過書發(fā)現世界,發(fā)現人生……一個人總要找到幾本適合自己的書,因為他們能給生命以深刻和美麗?!倍敖浀渥髌肥巧忱锾越鸬漠a物,是被時間和讀者選擇過的,希望青年學生還是要多多接觸,多多熟悉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币虼耍浞掷媒浀渥髌返囊?guī)范性、人文性、永恒性價值,培養(yǎng)學生經典作品閱讀的良好習慣。依據學段學習內容的特點,指導學生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通盤安排;每學年、每學期、每月、每周讀什么、怎么讀都要有合理籌劃;閱讀時一定要做讀書札記,及時記錄好的語段、思考、感悟等;在擴大閱讀面的同時,要重點精讀幾本自己最喜歡的書,要細細研讀,反復玩味,就能升華為人生的文化儲備和寫作優(yōu)秀經驗。通過對經典的整體感悟,涵詠體味,不斷加厚、刷新自己的人生底色的同時,文章也會變得厚重,散發(fā)靈性的光輝,充盈鮮活的思想。同時通過對經典文本的立意、結構、語言、技巧等方面的解析,切切實實給學生在寫作上提供一定的寫作規(guī)律和規(guī)范,從而強化寫作責任意識和寫作規(guī)范意識。
勤于練筆。中外很多文壇的大家巨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好習慣。勤于練筆,不僅是練文章技巧,還是要磨練思想,強化責任意識,提升人生境界。因此,要寫出一手好文章,就必須狠下苦功,勤于寫作。堅持寫日記,記錄每天的生活素材和感思;堅持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觀察世態(tài)人情,關注熱點問題,表達獨到認識;堅持寫讀書報札記,汲取文學營養(yǎng),感悟名家的普世情懷和偉岸的品格,豐富人文涵養(yǎng),化為生命成長的“玉液瓊漿”;積極參與各種文學筆會和“寫作沙龍”活動,在群體性文學活動中,通過技藝切磋、交流爭鳴等,明確寫作責任、感悟寫作規(guī)律,提升寫作境界,從而實現做人與作文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57-59.
[2]張聲怡·劉九州.中國古代寫作理論述略[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4(03):96-1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普通高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
[4][7]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2.
[6]陸桂生.文責自負[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6):108-111.
[7]吳建民.古代創(chuàng)作動力論的生命學闡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9):19-23.
[8]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124.
該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文德思想觀照下的高中生寫作道德規(guī)范構建之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文號:B-b/2015/02/059。
徐永生,特級教師,劉彤,教研員,現居江蘇省連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