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
例題引路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介紹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qū)ハx非常著迷的故事。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一天,他還撿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塞”換成“裝”呢?為什么?
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練習:請你說說能不能把文章中的某一個詞換成另一個詞,并且闡述理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解答‘詞語替換類型的題目”這個話題。
出色的表達,一定有準確、巧妙的用詞。分析詞語能否替換,就是推敲詞語運用的巧妙之處。從下面兩段話中,我們先來體會一下詞語表情達意的準確性和豐富性。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
這段話中的“挺”能換成“堅持”或者“熬”嗎?顯然不能。因為“挺”是一種積極的抗爭,“熬”是被動消極的,而“挺”比“堅持”更能表現(xiàn)出恩科西面對病魔時的頑強。
但誰也沒想到,正方的小冬這家伙卻是機靈得像一只蚊子,一見可以下口的地方,就向我們展開進攻。只見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講臺,又慢條斯理地開始了他的“反動”宣言:“剛才反方的意見,分明是‘阿Q理論加‘狐貍邏輯……”
在這段話中,作者用了一連串的貶義詞,如“一只蚊子” “慢條斯理”“反動宣言”,這些貶義詞原來都含有批評否定的意味。但是用在這里,字里行間卻滿含著對小冬機敏、善于辯論的欣賞與肯定。這種貶義詞的褒義用法常常讓文章塑造的形象更加豐富,這就是詞語運用的豐富性。
表態(tài)能不能。
分別解釋兩個詞語的意思,看看意思上的差別。
結合原文,分析區(qū)別,給出結論。
在比較詞語的不同時,我們可以從語義側(cè)重、程度等級、感情色彩等方面去辨析。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題李凝幽居》的詩留了下來。
這段話中“拜訪”能換成“訪問”嗎?
顯然不能。我們從意思上看,“拜訪”含有恭敬的意思,是一種有目的的看望和談話,是以對方為主導,而“訪問”帶有采訪的意思,是以自己為主導,兩個詞語側(cè)重不一樣,所以不能換。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這段話中“拂”能換成“吹”嗎?
解答這個題目,我們分三步走。首先明確“不能”,因為通過比較詞語,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詞語意思雖然差不多,但是程度有所不同?!胺鳌焙?“吹”雖然都有微風掠過的意思,但“拂”在程度上更輕。文中瀑布聲從遠處傳來,給人輕柔的感覺,所以這里用“拂”更準確。
前沿陣地的敵人還想負隅頑抗,但是我們的槍炮聲早就把他們嚇得魂飛魄散,讓他們一個個丑態(tài)百出。遠處的敵人也是聞風喪膽,一個個猶如喪家之犬,趕快逃跑。在我軍的追擊下,最終沒有一條漏網(wǎng)之魚。他們受傷的哭爹喊娘,沒有受傷的心驚膽戰(zhàn)地舉著手投降。
這個片段中“負隅頑抗”能換成“英勇抗擊”嗎?
我們?nèi)匀环秩阶摺4鸢甘恰安荒堋?,因為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詞語的意思都是表示頑強地抵抗,只是兩個詞語的感情色彩不一樣?!柏撚珙B抗”是貶義詞,一般形容敵人垂死掙扎;“英勇抗擊”是褒義詞,一般贊揚英雄人物不怕失敗,勇敢頑強。這段話中的“負隅頑抗”是形容敵人的,帶有否定、憎恨的情感,因此不能換成“英勇抗擊”。
好了,回到開頭的例子,我們來看《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中的句子?,F(xiàn)在,請你用文中的方法說說看,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塞”換成“裝”呢?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