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26-01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語文分層指導教學的基本程序,即激趣引入——明確各類目標——自主學習——分類指導——分層練習——激勵評價。
一、激趣引入
【案例】教學《驕傲的孔雀》一課,老師先給大家講綠孔雀幫助橄欖壩人致富的故事。讓學生議一議,故事中的孔雀是一只怎樣的孔雀?然后很快轉(zhuǎn)入課題:“大家可知道我們今天在新課中要了解的孔雀卻不是這樣的,它是一只什么樣的孔雀呢?”“驕傲的孔雀!”同學們脫口而出,這樣就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了。
二、明確各類目標
【案例】如一年級語文下冊《四個太陽》第一課時目標的制定,我們可以兼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安排的知識結構的特點(認讀字詞正確流利朗讀感悟,有感情朗讀),又考慮到第一課時是學生掌握課文的第一個臺階,因而,僅能安排少量的且易于把握的目標:1.認識生字詞。2.正確、流利朗讀。為即將要進行的難于實施的學習任務做好鋪墊。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我們所定的目標,應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特點,根據(jù)教材、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以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等條件而定。這樣一來,學生自學活動才能順利的開展,學習效果才能更大程度得以實現(xiàn)。
三、自主學習
【案例】老師在指導學生看圖作文。第一幅圖:“小黑貓和小白貓在橋上看魚”,第二幅圖“小黑貓?zhí)潞尤プ紧~”,第三幅圖老師別出心裁地只用一個“?”。孩子們看完第一、第二幅圖后很想知道結果,好奇心難以控制,老師只給一個“?”,還反問一句:你們說結果會怎樣呢?孩子們的思維想像就好像開了閘的水,滔滔不絕。
四、分類指導
【案例】如教學低段識字課,根據(jù)班上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我設置了三種不同層次的教法。首先,出示帶有拼音和圖片的生字詞,請C層學生認讀,在讀的過程中對學生要求低,只要孩子有所進步或在同學的幫助下能認讀生字;接下來,教師請B層學生認讀不帶拼音和圖片的生字詞,要求能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而老師的評價更多的是激勵和肯定,給予學生自信;最后,請A組學生認讀生字,在讀準字音的同時給生字組一個新詞,或用新詞造句,或用自己的話說說詞語的意思,在評價上老師更多的是競爭性評價。用這種方式經(jīng)過長期的識字教學,孩子們中優(yōu)生不驕傲,差生不自卑,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五、分層練習
【案例】:把作業(yè)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大類,每大類的作業(yè)又分層設計出A、B、C不同的要求,供學生自由選擇。
六、激勵評價
在課堂上,當一個學生盡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難問題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堂表揚他;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侯,教師也應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然后再鼓勵他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當然,上述幾個環(huán)節(jié)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要針對小學語文課的具體課型和教材的內(nèi)容而靈活運用。對于小組學習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優(yōu)等生進行獨立學習和討論。優(yōu)等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相互交流,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技能,掌握學習的方法。而對于中等生可以出示一些具有提示的思考題,讓他們帶著相應的問題去自學課本,同時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力量進行研討,讓學生獲取所學知識,掌握相應的學習技能。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直接參與輔導和啟發(fā),幫助學困生學習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