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旦平措
數學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但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知道,絕大多數農村學生卻學得并不輕松,尤其是農村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存在著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礙,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如何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呢?個人認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農村學生能夠領悟到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fā)現、提出、分析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即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經過兩年在教學中運用主動性學習教學法的實踐,筆者略有幾許體會與大家探討。
一、改善師生關系,變管教對立為民主和諧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之間是教與被教、管與被管的關系。那些學習跟不上,有厭學情緒的學生,時常會出現與老師對立的言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他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研究科學,并與學生一起去做科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fā)表獨立見解,敢于與老師爭論,或指出老師講課中的失誤及教材的不妥之處。這樣課堂上就會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新的教學方式使教師看到了農村學生的潛能,開始重新認識農村學生,由衷的欣賞農村學生,更多的激勵農村學生。教師有了“分身術”,使更多的農村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取得了進步,獲得了自信。新的教學方式讓教師避免了機械的、重復的、不太有效的勞動,教師的工作更多的是靈活的、變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外部環(huán)境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的前提條件。
二、改變農村學生的學習方式,變依賴老師講為自己主動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讓農村學生首先面對教材,滿足了農村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了農村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農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了農村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相信學生,信任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方法傳給學生,把感悟留給學生。一句話,把發(fā)展的主動權毫無保留地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將學習的責任從老師移向學生。倘若你老是覺得不講不放心,則實驗很難取得成功。要力求體現農村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農村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留給農村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間,保證思考、探討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fā)現、問題的思考、規(guī)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建構的過程。在豐富多樣的自主探究活動中,農村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就會獲得充分釋放。
三、喚醒農村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
畢達哥拉斯曾說:在數學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怎么知道什么。教師在教學時要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農村學生敢說、敢想、敢問,促使農村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從而調動其自主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農村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要充分利用農村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喚醒其參與學習的熱情。然而,有的教師認為,農村學生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受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自主參與的意識似乎已進入“休眠”狀態(tài),甚至有的農村小學生產生厭學的逆反心理,“導”也無用。其實不然,試想,隨著農村學生年齡的增長,其見識愈廣、思維和思想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識也就更強,只是看你怎樣去將每個農村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挖掘出來。他們怎會甘心做學習的傀儡?怎甘心在學習上屈于別人之后?他們有他們的思想,他們有他們的見解和主張,他們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與熱情。教師需精心設計策劃,在課堂教學起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也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使學生自覺地進入本節(jié)所學內容。四、發(fā)揮農村學生主體作用
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是發(fā)揮農村學生主體作用的最終歸宿,需要農村學生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不斷掌握各種自主參與的方法,并在靈活運用方法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使能力得以發(fā)展。這樣,既順應了農村學生的心理需要,又發(fā)揮了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了農村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使農村學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了農村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五、激發(fā)農村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鞭r村學生的好奇心強,而好奇心又是激勵人們探索知識的起點,是促使農村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注意農村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農村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從心理學角度和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規(guī)律看,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小學是一個質的飛躍,農村學生的數學基礎差,要學習小學數學那就十分成問題,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充實農村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對將來在事業(yè)上的選擇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根據農村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目標的時間不太長的特點,穿插使用講授、實驗、舉例、設疑、投影等不同的教學手段是很有用的。當農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應采取易于引起農村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最好一節(jié)課中能設計一個或若干個能激發(fā)農村學生求知欲高潮的階段,使農村學生一直處在研究、分析、探討問題的興奮之中。改進課堂教學,做大量適合農村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小實驗,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激發(fā)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穿插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直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下學習。
總之,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做到“心中有農村學生、心中有主體”,將引領式教學模式落實到教學中去,真正將自主學習的觀念轉變?yōu)槲覀冏杂X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農村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