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慶偉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47-02
置身于張齊華老師的課堂,才能深刻體會到什么是震撼,什么是課堂,什么叫把課堂還給學生。課上得如此鮮活生動,如此受歡迎,跟他扎實的基本功是分不開的。
那么,數學教師,除了應具備一般教師的教育素質,還應該具備哪些特殊的技能,特別的基本功呢?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毓信認為數學教師的“三項基本功”是:(1)善于舉例;(2)善于提問;(3)善于比較與優(yōu)化。我們就透過這節(jié)課來看看張齊華老師的三項基本功。
一、善于舉例
看看,張老師都舉了一些什么樣的例子?
例1: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啤酒中酒精含量占4%——熟悉的才親切;
例2:兒童身體中水的含量是80%;成人身體中水的含量是60%;老年人身體中水的含量只有50%。都說是“水靈靈的孩子”,你有見過“水靈靈的老人”嗎?——幽默的才有趣;
例3:地球上陸地面積大約占29%——環(huán)保意識;
例4:地球上的水資源,海水占了97.3%,淡水只占2.7%。在這么少的淡水中也只有0.4%能食用,就在這0.4%的淡水中,67.8%已經被污染。小心“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是人的眼淚”——危機意識。
二、善于提問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的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既是教師素質的體現(比如知識面、駕馭教材、洞察力、控制場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聽聽,張老師是怎樣問的?
1.問得有趣
典型問題1:你覺得百分數會說話嗎?——擬人;
典型問題2:說說你對這個百分數的感覺?——感性;
典型問題3:為什么“喝酒不抽煙,抽煙不喝酒(濃度達98%的酒)”?——幽默。
有人說:小學數學不僅僅姓“數”,更重要的是姓“小”。張老師很好地研究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心理。問題問得如此生動有趣,學生當然學得興趣盎然,欲罷不能。
2.問得精準
典型問題:寫三個百分數,看誰寫得很特別?——精準的問題具有引領作用。
我的想法:說起百分數,很容易想到的是如39%這樣的百分數——分子小于100。要求學生寫得特別,就是要求寫得“與眾不同”,學生自然就會跳出思維定勢束縛。果然,在匯報中,學生們想到了3.75%、140%這樣的分子是小數、大于100的百分數。
可見張老師在備課時,善于將自己的思維稚化、降格,倒退到學生原始的思維水平上去。以陌生感、新鮮感,更多地從學生的思維角度、思維習慣和方法去體驗:學生是怎么想這個問題的?可能會遇到什么思維定勢……這樣師生雙方的思維活動能夠和諧相容,同步協調地進行。
3.問得深刻
典型問題:百分數的讀法、寫法、意義、用途,這四個問題,哪幾個問題比較簡單可以自己學會,哪幾個問題有點困難要通過小組學習才能學會?——有詳有略,重點明確,取舍得當。學生回答:讀法、寫法都已經學會了。
三、善于比較優(yōu)化
張老師是怎樣比較優(yōu)化的呢?
1.橫向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幾次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比如有這樣的鏈接:
(1)學生了解到啤酒的酒精含量是4%,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是38%左右,學生們都認為白酒的酒精含量不可能是選項中的97.3%。張老師趁機介紹了俄羅斯的伏特加酒,酒精含量居然高達98%!順便解釋了“喝酒不抽煙,抽煙不喝酒(高濃度的酒)”現象。
(2)張老師出示愛迪生名言: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99%汗水。一般人只知道這前半句,這樣容易斷章取義。素不知,愛迪生的這句話后面還跟著重要的一句:但這1%的天分有時卻比99%的汗水更重要?!徊ㄈ?,話鋒一轉,意思全變了。
話說到這里,有少數學生有些氣餒,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天分不是那么好。緊接著,張老師補充一句:每個人都有那1%的天分,有人是語言文字,有人是邏輯思維,有人是科技創(chuàng)造……只不過每個人的天分不同而已,最重要的是及時發(fā)現、培養(yǎng)。
好的老師情商很高,善解人意,善于鼓動,絕不讓一個學生失望、氣餒、放棄?!抖Y記·學記》中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闭f的是善于唱歌的人和善于教學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善于鼓動人,能夠感動人心。張老師就是這樣的“善教者”。
2.縱向突破
這節(jié)課始終抓住一個核心問題:百分數和分數的區(qū)別在哪里?為什么有了分數之后還要百分數?如在練習“鴿子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84%”后,出示雞肉、牛肉、羊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為:23%、20%、18%這樣一組百分數,還出示了對應的一組分數:、、。在一次次的對比中,百分數的優(yōu)勢得以顯現。
就讓我們苦練三項基本功,做一個像張老師那樣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吧!